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联调联试工作是在轨道精调工作不断提高、附属工程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的,如何在这种模式下进行线路的联调联试工作,探索工程线列车开行350 km/h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保证安全的机制、标准和方法,是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对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的实践,确保了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联调联试的安全,对其他客运专线的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结合湘桂线联调联试前期轨道精调阶段接触网几何参数的状态变化,就客货共线轨道精调阶段接触网静态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形成切实可行的接触网静态检测精调方案,为以后200km/h客货共线接触网静态精调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轨道精调达到静态峰值验收标准后,进入动态联调联试调整阶段,联调联试时间紧任务重,为减少调整工作量,希望实现静态TQI预测动态TQI。引入动静比研究精调后动静态TQI之间的关系,分析动检速度和线形对动静关系的影响,通过分析动静比的置信区间,实现静态TQI预测动态TQI。结果表明:动态TQI比静态TQI大1.0~1.5倍,同一线路中,TQI动静比与动检速度正相关,与线形不相关;从杭长高铁情况来看,对于设计时速300~350 km/h的高速铁路,将全线静态TQI控制在2.65 mm以下,可保证动态验收合格,从宁安高铁情况来看,对于设计时速200~250 km/h的高速铁路,将静态TQI控制在4.60 mm以下,可保证动态验收合格,可靠度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钢轨精调过程控制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高速铁路钢轨精调施工过程中,如果对静态调整过程控制重视不够,不能充分掌握关键技术,将导致联调联试时,钢轨精调工作量增加,调整难度增大,继而影响联调联试,因此,严格把握钢轨精调的关键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轨道几何尺寸尽快满足联调联试的要求。根据石武客运专线钢轨精调作业的经验,结合使用轨检小车对钢轨进行精调施工的特点,对钢轨精调的过程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成果验收阶段需要分别把握的关键技术,并利用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实践表明,这些关键技术对钢轨精调起到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轨道动态调整是在联调联试时根据轨道动态检测情况对轨道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整,将轨道几何尺寸调整到允许范围内,对轨道线形进行优化调整,合理控制轨距、水平、轨向、高低等变化率,使轨道动态检测精度满足高速行车条件。由于在联调联试期间所给消除病害的时间短、任务重,快速地查找消除病害就成了关键,相对小车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对轨道病害的消除和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经营业态     
大西客专在陕西境内展开联调联试 据《人民铁道》报道,日前,西安铁路局各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登上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试验列车,对陕西境内线路设备进行联调联试。这意味着中西部又一条高速铁路将投入运营。西安局成立了大西客专联调联试领导小组,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加强设备静态验收、动态检测、  相似文献   

7.
对合福铁路巢湖东站区有砟轨道工程技术标准及特点进行叙述,结合轨道精调、联调联试等方面要求,系统总结300 km/h有砟轨道精调方法。通过该方法的实施,保障了巢湖东站有砟轨道在联调联试期间顺利通过330 km/h的提速实验,可为其他高铁项目有砟轨道精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工程静态验收及联调联试前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进行高质量精调,对于高速铁路开通及运营维护具有重要作用。上海铁路局通过明确目标、健全机构,科学有序推进轨道精调工作,按照准备、测量、方案、作业、评价的轨道精调标准化流程,推行"绝对+相对"的全新精调方法,注重细节控制,优质高效地完成不同结构形式无砟轨道精调工作。以杭长客运专线(上海铁路局管段)动、静态检测数据为依据,对精调后轨道几何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动、静态检测结果小于相关规范规定限值,精调后轨道几何状态良好,调整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正在进行联调联试的喀(左)赤(峰)高铁完成了逐级提速试验。在前期逐级提速联调联试的基础上,试验列车跑出了时速275公里的试验目标速度值,实现了联调联试阶段性目标。逐级提速试验是根据联调联试试验大纲要求,联调联试期间安排综合检测列车在线路上逐步提升运行试验速度,直至按线路设计速度110%的标准进行最高测试速度运行  相似文献   

10.
<正>8月13日,郑万高铁郑州东至邓州东段正式开始联调联试,综合检测列车和检测确认列车同步上线检测,标志着河南段线路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据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联调联试的目的是在新线工程静态验收合格后,通过综合检测列车和检测确认列车,以动态检测对各系统及相关系统间接口、匹配关系进行综合测试,评价和验证牵引供电、  相似文献   

11.
动车组动力学响应测试从车辆响应的角度检测线路状态,测试车辆在线路不同区段的运行稳定性和运行平稳性,指导线路精调。动力学响应超限指标与线路缺陷类型的关系比较复杂,既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又不是一一对应。通过对多条线路的联调联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各指标超限的原因和精调措施,解析对应关系的规律,更有效地指导线路精调。  相似文献   

12.
经营业态     
<正>1我国运营高铁首次启动轨道精调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消息,日前,开通运营5年的沪杭高铁利用夜间停运时段启动全线无砟轨道精调。这在我国运营高铁线上尚属首次。2010年10月26日开通运营以来,沪杭高铁已安全运送旅客近1亿人次。为让高铁列车运行更安全,旅客乘车更舒适,上海铁路局在全面分析沪杭高铁各类动、静态检查检测数据后,决定抽调全局300名精兵强将,集中两个月时间,对沪杭高铁全线无砟轨道进行精调。高铁无砟轨道精调一般是指在新线联调联试之前,根据轨道静态测量数据,将轨道静态几何尺寸调  相似文献   

13.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客运专线要求高平顺性、舒适性、安全性,对轨道结构及几何尺寸提出很高的要求,除在无砟轨道施工期间保证精度控制以外,施工完成后在联调联试期间还应对轨道进行仔细的调整,确保其几何尺寸满足要求,结合武广铁路客运专线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施工,主要介绍在联调联试前后的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对轨道的平顺性有着极高的要求。CPⅢ精测网和轨检小车在沪宁、沪杭高铁在轨道精调中的应用经验以及了解轨道精调的流程和技巧,能为高铁的前期联调联试和后期维护管理提供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6日,55001次动态检测车从大兴机场站鸣笛始发,标志着京雄城际铁路大兴机场至雄安段正式开始联调联试。此次联调联试分动态检测和运行试验两个阶段进行。动态检测通过检测列车、综合检测列车和相关检测设备,在规定测试速度下对轨道、道岔、路基、桥梁、隧道以及牵引供电、接触网、远动、通信、信号等系统功能、动态性能和系统状态进行检测,为动态验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5日,首列综合检测车55201次从京张高铁新建昌平站开出,开启了京张高铁联调联试工作。据京张城际铁路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联调联试工作由运营单位组织,铁科院实施检测,建设单位和集成单位共同参与完成。联调联试是为确保动车组列车安全平稳运行,在高速铁路开通前进行的严格试验检测和调整优化。在新线工程静态验收合格后,通过综合检测列车动态  相似文献   

17.
有砟高铁线路联调联试工期紧,任务重,线路病害复杂。本文通过分析联调联试中线路病害的分类及分布规律,揭示了有砟高铁线路联调联试中工务工作的主要矛盾是长波长高低病害,提出要把整治长波长高低病害作为联调联试中工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采取数据优化处理技术、先期密实道床和钢轨打磨等"分而治之"、系统整治病害策略的施工对策,并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轨道设备状态"记忆"特性和生命周期管理的需要,在施工建设阶段开展轨道精调质量控制、提高轨道几何状态平顺性已成为能否进行联调联试、实现高速行车的关键。针对目前无砟轨道精调作业中的不足提出"绝对+相对"精密测量模式和"先基准后非基准"精细调整模式,在杭长高速铁路的轨道精调作业中开展实践,效果良好,全线的轨道质量指数(TQI)为2.1 mm,所采取的轨道精调控制技术可为今后无砟轨道精调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钢轨伸缩调节器(以下简称调节器)是高速铁路的主要轨道部分。南广线玉林工务段管内郁江桥调节器处的线路质量长期不良,不利于动车安全运行,整治工作刻不容缓。通过针对性地开展静态和动态整治,切实落实好全面整治零配件基础病害、重点整治钢轨光带不良、整治线路长波长不平顺病害、更换伸缩装置钢枕垫板、精调精整调节器及前后线路几何尺寸等五步整治法,提高了线路质量,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刊首语     
<正>2008年以来,为满足高速铁路建设发展需要,我国开展了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技术研究。通过京津城际铁路的联调联试工程实践,形成了以联调联试、动态检测及运行试验为主要内容的高速铁路动态验收模式,初步建立了中国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的测试技术和评价体系。经过10余年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实践,我国已建立了符合高速铁路建设特点的联调联试成套技术体系。动态检测项目涵盖了轨道、路基、桥梁、隧道、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客服、综合接地、噪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