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湘潭湘江二桥的工程特点:主桥采用φ5.0m/3.5m或φ3.3m/2.8m的两根变截面大直径桩配双柱式桥墩,并成功运用空心桩技术处理事故断桩;90m跨径的单箱单室预应力连续梁采用全截面预制悬拼;7孔42.84m跨径的顶推梁施工采用自动连续顶推工艺;桥面采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分流的新桥面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2.
广东佛山高明大桥扩建工程是长1036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连续梁桥。文章介绍了该桥在悬臂浇筑施工过程中监控的目标、方法、数据分析、调控措施和监控效果。  相似文献   

3.
武汉二环线武昌接线梅家山立交主线高架桥第四联为(36.95+62+36.95)m钢箱梁桥,钢箱梁总重达1 800t,标准段桥面宽26.04m。为确保现有交通不被中断,采用节段拼装、整体顶推的方式完成该联钢箱梁的安装。沿顺桥向设置7处临时墩,临时墩采用钢管立柱通过联结系形成整体受力,尽量利用桥墩承台做其基础;钢管立柱顶部设置滑道梁和抄垫支座,滑道梁采用钢箱梁结构,钢箱梁与滑道梁之间设置聚四氟乙烯滑板,以减小顶推摩擦力;导梁设计全长约35m,采取变截面分段设计;横向限位装置安装在墩顶的凹槽上;选用2套自动连续顶推系统进行顶推施工,1套连续千斤顶最大顶推力为500kN,正常顶推速度约10m/h。  相似文献   

4.
新紫洞大桥主桥为83m+150m+83m的连续刚构,而主墩较矮只有13.5m高。施工方案为:合拢中跨前利用千斤顶在每个腹板形心处向边跨方向顶推1500kN的力,顶推时对称逐级加载,每级加500kN,以实现矮墩的合理内力和变位,同时也保证各主要施工阶段0^#块的受力不超出规范允许值。  相似文献   

5.
新建黔张常铁路西湖冲特大桥位于武陵山区,主桥采用60m+2×100m+60m连续梁,由于谷深、墩高,主桥抗推刚度满足行车要求较困难,边跨现浇段支架搭设、预压施工风险高。设计中采用中墩固接、边墩及次中墩设竖向支座的连续刚构体系解决了抗推刚度的问题,先中跨合龙、后边跨悬浇至边墩顶、最后在墩顶现浇剩余部分的工法取消了边跨现浇支架,规避了预压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6.
《公路》1992,(1)
采用箱梁顶推新工艺建造的沅陵沅水大桥于1991年10月1日在湖南沅陵建成通车,这是千里沅水上建成的第八座公路大桥。沅陵沅水大桥主桥为连续刚构桥,最大跨径140m,全桥长767m,桥宽16m,桥高60m。该工程由湖南省交通设计院设计,湖南省  相似文献   

7.
薛江伟  赵晖  叶李 《公路》2003,(1):135-140
竹埠港湘江特大桥是湘潭~邵阳高速公路上最大的一座特大桥,为分离式双幅桥.根据地形地貌的情况,西引桥8×42 m预应力连续箱梁采用多点顶推法施工.重点介绍箱梁段施工平台布置,钢导梁的安装与连接,支承滑道,牵引装置,工艺流程,顶推操作,起落梁及支座安装等.  相似文献   

8.
高墩长联大跨径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桥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与连续刚构和连续梁桥的综合对比分析,讨论了高墩长联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桥的力学特点和使用性能,对于大跨径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结构优化设计、完善施工理念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岗至万乐联络线松花江大桥主桥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万线松花江大桥主桥采用中间一孔为刚构的(60 9×96 60)m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结构,联长达986 m,集长联、大跨于一体,且位于严寒地区,介绍该桥的主要设计内容和长联多跨桥设计中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0.
湘潭湘江二桥全长1830m,主桥为(50m 5×90m 50m)悬浇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单室连续梁, 桥面净宽20m,下部构造为双柱式空心墩。其设计特色是:封闭式桥面,双柱式桥墩,φ3.5m大直径桩基础,变截面斜腹板箱梁等。施工特色是:多点连续顶推新工艺,水下压浆混凝土在围堰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填石压浆混凝土空心桩二次浇注接长处理断桩新工艺;预应力分束张拉工艺等。该桥预定1993年9月底建成。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处于5%纵坡上中墩和边墩墩高相差2. 5倍以上的5跨大跨径桥梁,结合有限元分析,研究连续刚构和连续梁两种结构体系力学性能的差异,分析两种结构受纵坡的影响。采用刚构-连续梁组合体系,对其受纵坡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类桥梁,大跨径刚构-连续梁组合体系在受力方面明显优于连续梁和连续刚构;同时,由于中间墩与梁固结为刚构体系,抗推刚度明显加强,可以抵御桥梁结构向高程低的一侧缓慢蠕动的趋势,减轻大纵坡对支座、伸缩缝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预应力钢-混箱形组合连续梁墩顶部位(负弯矩区)的受弯性能及预应力设置方法,以广吉高速某组合连续梁桥为背景,以1∶4的缩尺比制作该桥负弯矩区模型梁进行纯弯试验,结合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组合梁负弯矩区的破坏形态、裂缝开展及开裂弯矩等力学性能;模拟改变预应力位置及预应力张拉水平,研究预应力设置对组合梁开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梁最终发生塑性弯曲破坏,破坏时裂缝均匀分布且间距与箍筋间距相近,模型梁开裂弯矩为156.0kN·m;在不同预应力张拉水平下,混凝土板对称轴单侧预应力筋合力点至对称轴的距离s与1/2板宽B的比值为0.15~0.50时,开裂荷载较大;预应力张拉水平越高,开裂荷载对预应力筋位置的变化越敏感;原型梁开裂弯矩为15 840kN·m,当s=0.4B时,开裂弯矩可提高约11%。  相似文献   

13.
新紫洞大桥的主桥为83m+150m+83m连续刚构,而主墩较矮,只有13.5m高。采用合拢中跨前利用千斤顶于每个腹板形心处向边跨方向顶推1 500kN的力,顶推时应对称逐级加载,每级加500kN的施工方案来实现矮墩的合理内力和变位;同时也保证了各主要施工阶段零号块的受力不超出规范允许值。  相似文献   

14.
大跨长联钢桁梁顶推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分2联布置,第1联为(120+5×168+120)m的六塔连续钢桁结合梁斜拉桥,第2联为5×120 m的连续钢桁结合梁桥,钢桁梁架设采用多点连续同步顶推施工技术。采用MIDAS Civil软件进行钢桁梁顶推施工计算,根据墩顶反力和摩擦力,每墩配2台350 t的连续千斤顶。该桥大跨长联钢桁梁顶推距离为1 080 m,顶推总重量27 000 t,边桁主动顶推,中桁被动移动,采用计算机多点连续动态控制技术。导梁结构与主体钢桁梁通过连接节点由斜桁变直桁。在墩旁设滑道,通过滑道前端千斤顶进行滑块体系转换,实现桁架结构受力要求。  相似文献   

15.
白鹭湖大桥连续箱梁悬浇测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惠高速公路C段白鹭湖大桥位于角洞水库的风口。该桥主跨为 115m连续刚构箱梁 ,箱梁最大悬臂长度5 6 .5m ,共分 13个节段 ,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简要总结介绍预应力砼连续箱梁在悬浇施工中采用的测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和预应力体系的迅速发展,促使预应力连续梁向双线大跨长联快速发展。1980年修建了跨度为40m简支梁九江引侨和96m跨红水河斜拉桥;1982年建造了82m跨预应力箱型变截面烛漳河斜腿刚构桥;1986年建成了铁路单线茅岭江桥,3跨连续梁,桥长176m,最大跨度80m,悬臂浇筑法施工;1991年建成了公铁两用钱塘江二桥,桥长134Om,18跨连续梁,最大跨度80m,主桥悬臂浇筑法施工,引桥顶推法施工;1993年建成了侯月铁路海子沟桥,桥长370.3m,4跨连续梁,最大跨度84m,悬臂浇筑法施工;1994年建成的京九铁路泰和赣江特大桥,桥长1900.2m,主桥6…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东明黄河公路大桥主桥十多年的观测,摸索出一套对预应力连续刚构——连续梁桥的养护观测程序,分析了跨中下挠与结构箱梁开裂的互为关系,探讨了温度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总结了连续刚构——连续梁桥的养护观测技术。  相似文献   

18.
黎增丰  袁海金 《公路》1989,(7):13-19
一、前言洛溪大桥位于广州市南郊,是广州至番禺横跨珠江主航道的一座特大公路桥梁。该桥设计荷载为汽车—20级,挂车—100级,人群荷载为3.50kN/m~2;桥面宽15.5m,主桥上部构造为预应力混凝土4跨(65m+125m+180m+110m)连续刚构(如图6所示)。该桥的特点是桥高、跨大、悬臂长。在结构设计上采用大吨位张拉的预应力体系;在施工上采用挂篮悬臂分段浇注的施工方法。对于这种设计新  相似文献   

19.
某公铁两用大桥主桥为主跨1 260 m的双塔连续钢桁梁斜拉桥,结合该桥地理环境,提出边跨斜拉索区钢桁梁采用步履式顶推滑移方案施工,最大顶推重量约35 700 t.顶推跨度为75 m,顶推支架上设3道凸形滑道梁,凸形滑道梁一端布置1台450 t限压步履机(限定压力4 000 kN,顶推水平力1 200 kN),另一端布置...  相似文献   

20.
配合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的总体景观设计,雷锋西大道梅溪湖大桥主桥采用复合曲线变高度连续刚构,主墩净高仅8 m,属矮墩连续刚构;同时,箱梁腹板侧面设置大倒角.文中简要介绍大桥矮墩连续刚构所采取的墩身构造、预顶推梁体、墩身设竖向预应力技术,以及箱梁腹板大倒角所采取的箱梁设置U型无粘结预应力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