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7月10日,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组委会与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在大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华晨汽车将为本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提供30辆中华轿车,作为大会指定公务用车,中华轿车将首次在国际会议上展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品牌高档轿车的风采。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将于2003年7月22日至24日在大连举行,这次会议是中国第一次承办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届时,亚欧会议26个成员的经济部长将就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等重要议题深入相互磋商,就进一步促进两洲间的经贸合作,推动新型全面伙伴关系的发展交换意见。本届会议是今年以来在中国…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在京公布了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名单。中国润滑油行业知名企业——统一润滑油首次荣登“中国名牌”榜。中国名牌评选要经过企业申请、地市审核、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专业委员会议综合评价、社会公示、中国名牌战略推  相似文献   

3.
孙雪 《城市车辆》2006,(1):49-49
合资公司实现自主研发,并拥有研发成果的自主知识产权,也许将开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新时代。它将切实推动“市场换技术”局面的重大转变,从而使得无论是本土企业,跨国公司,还是合资公司都能够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1985年,当第一家中美合资汽车企业—北京吉普成立时,中国汽车工  相似文献   

4.
《重庆重汽科技》2005,(2):35-35
当知识产权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时,我们关切的目光也许更多地投向了IT、电信等所谓高科技领域。但是,中国目前有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廉价劳动力为竞争优势,从事着门槛较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制造。有时候我们似乎把这些企业与知识产权分离甚至对立了起来。其实,创新与自主知识产权对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2008年11月2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和中国摩托车商会共同发起的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促进自主品牌建设”为主题的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海关总署及其分署的近20个地区海关、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中国摩托车商会会员企业的近5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近期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我国摩托车产品的出口增幅首次出现下滑,在此背景下召开的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研讨会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从而也引起社会各界对此次研讨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童童 《汽车生活》2010,(2):165-168
吉利出手沃尔沃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史上的一种全新姿态,吉利大胆的一步不只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其重要意义还在于为中国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获得快速突破提供可效仿的借鉴。现在,让我们先静下心来重新审读历史,了解一下沃尔沃这个经典品牌的过去与辉煌。  相似文献   

7.
《驾驶园》2008,(1)
2007年9月11日,2007年度中国名牌授牌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解放牌卡车在同类品牌中脱颖而出,一举荣获中国名牌称号。作为新中国起步最早的卡车品牌,解放以不断超越的产品服务水平,和持续增长的品牌价值,赢得中国最广大客户群体的首肯与信赖。作为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业界典范,解放卡车以不断创新的核心技术成果和迅猛的国际化发展步伐,印证了中国商用车自主品牌的强大发展能力。中国名牌称号,解放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8.
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将于2003年8月14日至17日在昆明国际贸易中心举行。这是加入WTO以来中国知识产权领域第一次影响力最广、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博览盛会。本次博览会是原来“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资源的整合和发展,博览会将采取综合展览与专业展览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沛津  刘怡 《汽车运用》2005,(7):57-59
"勇士"是由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自主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21世纪0.5~0.75吨级载质量战地越野车.它的开发成功,不仅是北京吉普公司集20年经验和创新精神形成的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结下的最新硕果,也是企业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充分体现,还意味着该公司完成了国家赋予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的一项重任,续写了中国越野车发展史上的又一辉煌.  相似文献   

10.
《专用汽车》2008,(1):35-35
上海申毅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专业生产箱式车、冷藏车及其它各种专用车零部件的企业之一,是中国专用汽车协会的理事单位,公司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坚持产品的自主研发,且拥有多项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1.
飞宇 《汽车与安全》2007,(11):32-32
坚持"以自主发展为原则、以开放合作为手段"的发展理念,拓宽自主品牌开发思路,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为主导,通过国际化合作,融会、吸收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汽车技术,从而打造出具有国际水准的中国自主品牌高端轿车,掌握自主应用的关键技术和持续技术进步的能力,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壮大自主品牌——红旗HQ3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12.
近日,长城汽车公司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柴油发动机“智能节油王“正式量产,为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努力掌握汽车核心技术再次树起典范,联想近年来,华晨、吉利、奇瑞、力帆等企业也纷纷在发动机自主研发上克难勇进、频传捷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欣喜之余.一种外狭隘的民族观念却在悄然滋长——谈起自主.就否定合资.这实当警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入世以来,伴随着中国汽车的“井喷式”增长,汽车零部件业也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诱惑下,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争先恐后地来到中国以各种方式进行投资合作。特别是一些跨国汽车巨头在国外的零部件配套商,纷纷紧随合作伙伴的脚步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跨国集团选择在中国建立其亚太地区总部,更严酷的竞争已经来到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家门口。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坚持“制造精品部件、服务名牌整车”的企业宗旨,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发展”的原则,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百强之首。本刊将从2006年第7期开始对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及其产品技术进行全面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4.
在刚刚结束的自行车行业知识产权培训活动中,中国自行车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郭海燕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项重要国策。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的强有力支撑,同时还要加强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和保护。自行车行业要切实把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组织机制和管理战略,当做企业长远发展的大事去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经连续多年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首位,在由专利大国向专利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质量将成为今后发力的重点,汽车行业作为典型的研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每年汽车行业申请的专利数量不断提升,自主车企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同大型跨国汽车企业相比,自主车企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在专利挖掘、撰写、申请、授权和维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如何充分利用专利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来对不同价值的专利进行筛选和分级管理,成为当前车企知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汽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刘哲 《时代汽车》2007,(7):106-107
目前,“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产品出口”,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国需要类似宇通这样的出口订单,更需要越来越多类似于宇通这样的企业,宇通在国际市场上所前行的每一步,都在逐渐显示着国际化企业的气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在日前举行的2003年标准与专利北京国际论坛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透露,面对日益增多的知识产权纠纷,有关部门正在拟建专利预警机制,为国内企业规避专利纠纷和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甜园 《驾驶园》2010,(8):36-39
7月15日,为期5天的"中国自主汽车技术与产品成果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这是建国以来首次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产品、技术为展示主题的国家级专项展会。  相似文献   

19.
行业     
<正>全球工具合作论坛暨中国工具名牌企业颁证仪式成功举行2013年11月26日下午,全球工具合作论坛暨中国工具名牌企业颁证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常务副理事长石僧兰、秘书长金立新出席活动。世界五金联合会主席克里斯·帕特森、欧洲和英国手工具协会主席尼尔·布鲁德、德国工具研究中心主席皮特·杜腾、台湾手工具同业公会理事长吴传福、全国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会长劳建斌等嘉宾应邀出席并作发言。会议由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工具五金分会秘书长周继华主持。  相似文献   

20.
“筑堤”先要“导流” 有人说:“市场是海,质量是船,名牌是帆。”在这一场与假冒伪劣作艰苦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倡导一种主流,宏扬一股正气,营造一片洁净、公平的市场环境。为了这一环境的获得,企业必须实施名牌战略,加强自我知识产权的保护。 首先,争创名牌要坚持有投入才能有产出的原则。企业在争创名牌的进程中很大程度上受生产设备和科技水平的制约。企业应紧紧围绕技术更新工作,舍得在科技进步上投入资金,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从而高效率地生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