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5):15-15
自9月9日起,北京地铁13号线全程末班车延长72min,半程末班车延长75min,实现末班车运营时间与2号线末班车运营时间的衔接。同时,调整早晚高峰列车运行间隔,除双休日外,列车最小间隔由5min变为4min。  相似文献   

2.
市域铁路是适用于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连接周边城镇组团的轨道交通系统,提供公交化、大运量、快速便捷的交通服务。为提高运输效率,市域铁路要求列控系统满足3 min追踪间隔,而站后折返间隔成为缩短追踪间隔、提高运输效率的最大障碍。应用于莞惠城际的CTCS2+ATO列控系统虽然具备半自动折返功能,但无法满足市域3 min的站后自动折返间隔要求。CTCS2+ATO列控系统应增加自动折返功能,以满足市域铁路需求。建议车载ATP实现快速换端、快速启机,减少换端过程耗时;建议车载ATO实现快速发车、快速运行、快速停车,减少运行过程耗时;建议CTC实现自动办理折入进路、自动办理折出进路,减少进路办理耗时;建议为不同编组列车设置不同的停车点,提升不同编组列车的折返效率;建议优化折返站的车站股道有效长和车站咽喉区长度,尽量减小折返进路长度,提升折返效率。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经过实验室验证,可以满足市域铁路的3 min折返间隔要求。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是铁路勘察设计的重要技术标准之一.普速客车上客运专线运行,将对列车之间的最小追踪间隔影响较大;本文重点分析旅客列车的类型、编组辆数、列控系统,提出动车组与普速客车间最小追踪间隔的计算方法与模型,为客运专线勘察设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结论:基于客运专线采用CTCS-2级列控系统和机车安装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系统(LKJ系统)+地面信号机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最小追踪间隔的计算方法与模型,并以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的运城北站为例进行分析检算,经检算普速客车与动车组列车之间的车站到通间隔、到到间隔和动车组列车与普速客车之间的车站通发间隔均可实现3 min,动车组列车与普速客车之间的车站发发间隔可实现5 min.  相似文献   

4.
<正>捷克基础设施管理者SZDC和其奥地利合作者奥地利联邦铁路(BB)基础设施公司签署了一项缩减布拉格—林茨走廊旅程时间的协议,现在布拉格—林茨走廊294km长的路程最快也需要4h51min,他们认为发车频率和旅程时间都不具竞争力,且不可持续。奥地利联邦铁路认为,布拉格—林茨端到端旅程时间4h,每天开行4趟或5趟快车是合理的。捷克铁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轨道交通行业2 0 0 4年的工作目标业已确定。一是增加运能:2号线、3号线、5号线年内高峰时段运营间隔分别缩短至3min、6min、10min ;3号线、5号线分别延长运营时间;1号线北延伸线实现开通试运营。二是完善设施:全面完成投运线路设施调试,全部开通出入口通道,确保无障碍设施畅通;及时合理调整进、出站闸机布局。三是安全运营:杜绝6 0min以上运营大间隔和社会影响重大的安全事故(事件) ,降低30min大间隔发生率,减少“清客”现象,突发事故(事件)处置迅速及时规范。四是优质服务:实现行业标志统一、车辆色标统一、岗位服饰统一、服务规范…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TB/T 3027—2002)规定:进站信号机外方制动距离内换算坡超过6‰下坡道的车站,须在接车进路末端设置延续进路。当接车进路末端设有安全线或隔开设备时,延续进路开向安全线或隔开设备;当接车进路末端无安全线或隔开设备时,延续进路开向正线。我国高速铁路目前有部分车站在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换算坡超过6‰下坡,按照规定,须在接车进路末端设置延续进路。设置延续进路,对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有较大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各种情况下车站的通过能力。本文系统分析计算了各种情况下延续进路对车站到到间隔、到通间隔、到发间隔、发到间隔的影响。研究结论:(1)延续进路对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影响较大,车站到达间隔将增加2.3 min以上,车站到通间隔也增加2.3 min以上;(2)设置安全线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高速铁路设置安全线不必要;(3)该研究成果对于高速铁路车站设计、能力计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国内资讯     
北京地铁重点线路将缩短列车间隔时间到2min近日,北京轨道交通路网客运量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再创历史新高,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客流,北京地铁已经28次缩短发车间隔,目前,北京地铁新一轮更新改造重点工程——1号线信号系统改造也已正式开工。地铁1号、5号、10号线的列车发车间隔,2013年内有望再次缩短,达到2min一趟车。  相似文献   

8.
市域铁路是适用于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连接周边城镇组团的轨道交通系统,提供公交化、大运量、快速便捷的交通服务。为实现市域铁路3 min追踪间隔的目标,市域铁路列控系统需要增加自动折返功能,并将站后自动折返间隔时间压缩到3 min以内。分析市域铁路系统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成熟的CTCS2+ATO列控系统开发适用于市域铁路的列控系统,并增加自动折返功能。详细阐述站后自动折返过程,包括驶入折返线流程、自动换端流程和驶出折返线流程。为实现系统支持自动折返功能,对车辆、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进行功能分配,并给出可行的技术方案。搭建市域铁路半实物仿真平台,进行站后无人自动折返仿真验证实验,验证站后自动折返功能和站后自动折返时间。通过实验证明对车辆、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进行的功能分配可支持CTCS2+ATO列控系统实现自动折返功能;提出的自动折返流程能够实现安全、高效的无人自动折返,在保证行车安全的情况下,提高站后自动折返效率;采用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案和技术可将站后自动折返过程总时间压缩到160 s以内,能够满足市域铁路3 min自动折返时间要求。  相似文献   

9.
深圳地铁蛇口线(2号线)初期工程于2010年12月28日15:00载客试运营。开通范围为赤湾站—世界之窗站,服务时间为7:30—19:30。全天列车行车间隔均为10 min,单程运行时间为28 min,每日计划开行154班列车。  相似文献   

10.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6):15-15
自地铁5号线开通和新票制票价实施以来,地铁全线网客流不断攀升。为解决运力不足的矛盾,北京地铁公司将地铁13号线每天17:00至19:30晚高峰期间的行车间隔从5min缩短至3min30s。既有的地铁1号、2号、13号和八通线4条线路客流平均增长33%,13号线和八通线客流增幅分别达到了40%和50%。为满足乘客的出行需要,北京地铁已经将1号线最小行车间隔由3min缩短为2min45s,2号线最小间隔由3min30s缩短为3min,13号线和八通线最小行车间隔由4min缩短为3min30s。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运营高速铁路列车最小追踪间隔及供电设施基本按照3 min标准设计,对于行车量较小的线路,供电设施容量存在较大的冗余,造成了供电设施投资和运营费的浪费。为节省投资和运营成本,统计分析我国高速铁路开行列车对数和追踪间隔现状的基础上,研究行车量与追踪间隔的关系。以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为例,根据铁路项目特点和行车量,研究不同年度最小追踪间隔标准,在满足客流需求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变压器容量,减少了供电设备投资和运营成本。研究表明,5 min追踪间隔标准较4 min追踪间隔标准每年每运营公里可节省成本约3.6万元,研究结果对新建高速铁路项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圣彼得堡是沙皇时代俄罗斯的首都,1924年列宁逝世后更名为列宁格勒,苏联解体之前的1991年,经全体市民公投决定恢复最初的名字——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全市有470万居民,建有112km地铁,共61个车站,平均站距1770m。和莫斯科地铁一样,圣彼得堡早期建设的地铁车站富丽堂皇,后建的车站则注重功能。地铁运营时间从清晨6:00到午夜1:00,高峰时刻列车间隔为95s,其余时间为4 min。  相似文献   

13.
动态消息     
北京地铁5号线进行空载试运行、冷热滑试验近日,北京地铁5号线开始空载试运行,试运行初期共上线11组列车,采取10min运行间隔,空载试运行时间为每日早晨6时至晚上22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隧道气温在夏季最热月和冬季最冷月的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利用温湿测试仪,对苏州地铁2号线一个车站和前后两个区间的隧道气温进行测试。对隧道气温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隧道气温比冬季隧道气温高,夏季和冬季隧道气温分别在24~29℃和16.5~19℃变化;冬季和夏季车辆运行时,隧道气温均以行车间隔为周期呈锯齿形变化,冬季可能出现倒锯齿形变化,变化幅度分别在1.5~2.5℃和0.5℃之内;夏季车站隧道气温沿车行方向规律分布,中间高两端低,且下行端高于上行端;夏季时,车站隧道和区间隧道,车辆单位时间向隧道空气的散热量,分别约为隧道壁单位时间从隧道空气吸热量的5.5倍左右和7倍以上;为保证测试效果,对地铁隧道进行气温测试时,建议取数间隔为发车间隔的1/20。  相似文献   

15.
辙叉跟端间隔铁的设置一方面需满足纵向温度力传递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心轨的线型在温度力作用下不发生改变,保证行车安全。根据双肢弹性可弯心轨辙叉的结构形式,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心轨跟端传力结构不同时心轨在温度力作用下的变形。结果表明:在大号码无缝道岔中,应在心轨与翼轨以及两心轨间设置长大间隔铁;仅在心轨与翼轨间设置间隔铁时,心轨在纵向力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方向不平顺,通过在心轨与心轨间设置间隔铁,可以明显改善纵向力作用下的心轨方向不平顺;对于减小由于温度力引起的心轨间相互错动、心轨方向不平顺,设置长大间隔铁较设置多个小间隔铁更为有利,设计中应尽量采用长大间隔铁。  相似文献   

16.
研究高铁列车追踪间隔计算办法,并用CRH380BK型动车组列车,对京沪高铁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进行仿真计算,并针对京沪高铁实现列车追踪间隔3 min余量较小,提出进一步缩短列车运行间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利用ANSYS建立客运专线42号无砟道岔模型,计算分析大温差条件下的道岔受力与变形特点,同时讨论了转辙器跟端结构形式对道岔受力与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设置限位量合适的限位器可控制道岔钢轨的温度力与纵向位移,保证转辙器正常转换;在最大年轨温差较小的地区,尖轨跟端可不设传力结构,这样有利于道岔温度力的放散;尖轨跟端设置间隔铁时,须检算间隔铁部件和基本轨的材料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城际铁路客运站道岔型号选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际铁路客运站咽喉区可选用12号或18号单开道岔,从接车时间的不同、满足3 min追踪时间间隔要求、动车以相应速度通过的舒适性、对车站站坪长度及车站平面布置的影响、节省工程投资及运营维护成本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对城际铁路客运站道岔型号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 INNOVIA 300 跨座式单轨系统车辆、道岔和信号的主要特点和性能参数。针对芜湖单轨交通 2 号线万春湖路站至梦溪路站区段线路,建立多质点列车模型进行列车牵引仿真计算。在列车牵引仿真计算的基础上,根据站前、站后折返的作业流程进行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下的折返运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 R100 m 渡线和 R69 m 渡线的站前折返发车间隔分别为 128.7 s 和 132.6 s,站后折返发车间隔分别为 80.4 s 和 83.5 s;停站时间直接影响发车间隔,当停站时间不超过 65 s 时,站后折返时间均满足远期 2 min的发车间隔要求。利用 INNOVIA 300 跨座式单轨系统良好的折返性能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运能,缩短乘客等待时间,并为线路的运营组织和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客流的不断增长,既有大连快轨3号线已不能满足运营的要求,需对信号系统进行扩能改造。经分析,通过减少现有所有的锁闭区段数量,允许司机在预告减速的信息码区段上追踪运行,对现有闭塞分区进行必要的调整等改造措施可使既有快轨3号线的追踪间隔由4 min减少到3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