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如何防止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和如何加强车站分路不良区段安全作业的组织,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对导致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时的处理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前,电务部门在测量轨道电路分路状况时,是用1根导线在钢轨上模拟车辆轮对的阻值进行分路。由于分路状态因人、因地点而异,所以不能保证分路状态的一致性和对钢轨接触的良好性。针对这种情况,研制了智能轨道电路分路测试仪。它根据现场实际需要,模拟轨道电路最不利条件下的轨道分路情况,并进行综合测试,避免了人为误差,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3.
既有线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整治已在全路稳步进行,在各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整治方案中,3V化25Hz相敏轨道电路适用性广,改造施工简单,对改善钢轨轻度生锈引起的分路不良效果良好,受到全路大部分站段的青睐。现从改造施工现场人手,罗列出各种25Hz相敏轨道电路区段的改造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轨道电路的原理及因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导致的行车事故的分析,指出了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对行车作业的危害,并提出了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区段接发列车、调车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危害,深刻分析了产生轨道电路分路不良问题的原因,重点论述了对轨道电路分路不良问题的应对策略,旨在为现场遇到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时,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指导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确保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6.
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区段在铁路站场中不同程度存在,对作业安全形成隐患。本文从轨道电路的构成、造成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因素、分路不良的危害、现有保安制度措施、支线公司开展的针对性活动等方面,对轨道电路分路不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于轨道电路的信号系统一直面临轨道电路失去分路的问题,通过分析区间轨道电路失去分路所产生的风险,提出了一种通过对列车运行进行追踪,实现对轨道电路失去分路进行防护的区间信号联锁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8.
轨道电路作为列车占用检测的一种方法,其分路态的判断对于列车的行车安全十分重要。在轨面生锈或积污的轨道区段,由于分路电阻过高导致的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是影响分路态可靠检测的主要原因。基于传输线理论,采用精细时程积分法,对轨道电路分路时接收端的电流响应进行分析,提出利用接收端电流信号的突变特性检测轨道电路分路态的方法,分析了道床电阻和电源电压变化时对接收端电流的影响,并对分路电阻过高时接收端的电流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列车进入和出清轨道区段时电流信号存在着暂态突变,利用电流信号的突变特性判断轨道电路的分路状态可有效避免由于分路电阻过高造成的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现场的应用中,ZPW-2000A型无绝缘移频轨道电路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其分路特性的改善是需要关注的问题。采用电平衰耗法的计算方法,对无补偿电容、有补偿电容和有最佳补偿电容时的无绝缘轨道电路的分路特性进行分析,并用Matlab软件仿真得到轨面各点的分路灵敏度和分路残压比较结果。结果表明,补偿电容对轨道电路的分路特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找到最佳补偿电容值对轨道电路进行补偿,不但能同时保证轨道电路全程可靠分路,并且降低了分路残压,使得无绝缘轨道电路的分路特性更稳定。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ZPW-2000轨道电路单轮对分路模型难以反映列车真实分路情况的问题,提出一种轨道电路多轮对动态分路建模方法。根据实际列车分路情况下轮对与补偿电容和轨道区段的相对位置关系,分别推导出轮对间和收发端间的传输矩阵,最终建立列车由驶入至出清轨道电路区间的轨道电路多轮对动态分路模型。在ZPW-2000型轨道电路实验台上测取钢轨的一次参数并进行列车分路实验,将模型仿真数据与列车分路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多轮对分路模型轮对数量对仿真数据和模型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轮对分路模型分路轮对数越接近实际分路情况,模型的精确性越高,验证了本文建模思想和模型的正确性。模拟2种常见的轨道电路故障,相对于现有单轮对模型,本文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轨道电路工作情况,可为故障诊断研究提供更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