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变换行车道所导致的交通事故中,大多是由于在换道过程中未注意到相邻车道上有近在咫尺的同向行驶的车辆而引起碰撞所致。换道辅助系统亦称变道辅助系统,是近几年出现在高档轿车上的又一项实用性很强的驾驶员辅助功能,其作用就是能大大减少因盲目 相似文献
2.
在路况较好的高速公路或国道上激活定速巡航功能,让它来替您控制油门,您就可以把脚从油门踏板上移开,踏实地开车。您的爱车自己会以恒定的车速行驶。 相似文献
3.
夜视辅助系统可使司机在黑暗中及时识别出车辆前部区域的行人,及时避免危险情况。如果没有它,依靠司机凭肉眼来识别,就要迟缓很多,发现得较晚。更为神奇的是,即使尚未出现在车辆照明视野中的动物,也能在显示屏上识别出来。 相似文献
4.
远光灯辅助系统是驾驶员辅助系统中新增的功能。该系统可提高黑暗中行车的舒适性,因为它能根据实时的交通状况自动接通和关闭远光灯,从而为夜间行车提供了更好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要将轿车的悬挂调校得路感清晰,也就是能够感觉到明显的运动性,这必然会使舒适性大打折扣。反之,要获得良好的舒适性,路感就会变得模糊。也就是说:运动性和舒适性是相互冲突的。悬挂系统的调校原则就是在运动感和舒适感之间的平衡。如今,装备了DCC动态底盘控制系统的轿车能够在保持了路感清晰的基础之上,也可以让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驾乘舒适性。让您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环境相应地选择运动性底盘还是舒适性底盘。使底盘能始终将行驶条件实时地与驾驶者的意愿完美地配合并维持其平衡。在DCC系统中,悬挂系统针对路面条件、行驶工况及驾驶者的需求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所以DCC亦称"自适应底盘控制系统"。众所周知,减震器具有迅速减弱车身和车轮振动能量的作用。故DCC的主角一定是电控调整阻尼值的减震器。但您可能没有想到,本刊上期介绍的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也在DCC动态底盘控制系统中起着作用。DCC通过可调节的减震器和电动转向机解决运动性底盘与舒适性底盘的设计冲突。 相似文献
6.
工程师们不断地开发着轿车上的主动、被动和整体安全系统,驾驶员辅助系统,预防式乘员保护系统等等。这些系统无疑都是为司机安全驾驶提供帮助的。但是更有效地保护乘员的关键在于能否尽早识别出危险并 相似文献
7.
汽车的轮胎相当于我们的鞋。如果运动鞋磨破了,不仅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还有可能致使脚部扭伤。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出现爆胎往往会导致严重的车祸,其中相当一部分有人员伤亡。由于胎压偏低或漏气是爆胎的原因之一,因此现在很多轿车都装备了胎压监控功能以求防患于未然。本文介绍的是中高档轿车中广泛采用的成本低廉却很实用的软件胎压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8.
根据不同的研究课题表明,由疲劳驾驶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所占比例大约是10%-20%。德国保险公司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四分之一的高速公路死亡事故的原因就是疲劳。另据美国公路交通局NHTSA的观点,人在疲劳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会上升4倍至6倍。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范围内,司机疲劳驾驶已成为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署的统计,在美国的公路上,每年由于司机在驾驶过程中进入睡眠状态而导致大约10万起交通事故,其中约有1500起直接导致死亡,7.1万起事故导致人身伤害。在欧洲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据德国保险公司协会估计。在德国境内的高速公路上, 相似文献
10.
图像校正普通倒车影像拍摄到的画面都多多少少存在失真变形,严重的还会有类似鱼眼看到的球形图像。极度变形的图像不仅看着不舒服,令司机犹豫不决,还会误导司机在倒车时做出错误判断,甚至发生刮碰。智能倒车影像系统的摄像头虽然也是 相似文献
11.
疲劳驾驶是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围绕驾驶员疲劳监测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基于心电、脑电、脉搏、面部状态、操作参数监测等诸多方法,用于判定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致力于疲劳驾驶研究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列车司机疲劳驾驶严重威胁列车行车安全.为弥补人眼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1种基于头部姿态特征的列车司机疲劳驾驶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AdaBoost算法检测人脸区域,然后采用Camshift算法对人脸进行跟踪,并对人脸的旋转角度进行计算,得出其旋转角速度以及旋转角加速度,最后根据其头部的倾斜角度以及旋转角速度综合判断列车司机的疲劳状态.建立了头部旋转物理模型,得到头部自由旋转时角速度与角加速度随旋转角度的变化曲线.在上述方法的研究基础上,研发了1个基于头部偏转情况判断疲劳驾驶的系统.该方法的疲劳检测成功率为87.5%,但其只能对头部缓慢倾斜和头部突然向两侧倾斜这2种疲态状态进行报警,尚不能对打呵欠、低头、闭眼等其他疲劳状态做出反应,需与其他检测方式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3.
疲劳检测是车载疲劳预警设备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了考虑生理和驾驶行为特征的疲劳预警设备,并通过驾驶模拟实验测试了该设备的有效性.结果发现:严重疲劳报警率、总报警率与KSS正相关,一般疲劳报警率在KSS小于等于8时,随KSS的升高而升高,KSS由8变为9时,一般疲劳报警率降低,严重疲劳报警率大幅升高.KSS在7级以下的报警率为0;当KSS为8级时,总报警率的平均值为0.45;当KSS为9时,严重疲劳报警率高于一般疲劳报警率,且总报警率在0.85以上.该报警设备对KSS为9级有效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15.
16.
疲劳驾驶是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精确检测驾驶人的疲劳程度是主动预防疲劳驾驶事故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开展自然驾驶试验,以驾驶人的生物信号脉搏波(Blood Pressure Waveform,BPW)为数据源,使用脉搏波波形分析方法从中提取有效表征驾驶疲劳的特征指标,构建用于检测驾驶疲劳等级的BPW特征指标集,在此基础上引入D-S证据理论建立了基于BPW特征融合的驾驶疲劳检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测试数据的疲劳驾驶理论检测精度达到了91.8%,优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81.4%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的84.3%,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但与决策回归树检测模型99.7%的精度相比较还有差距。研究获得的基于生物信息融合的驾驶疲劳检查模型和方法在驾驶疲劳检测与监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为辅助安全驾驶和疲劳预警及主动干预提供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18.
铆接钢桥的系统疲劳可靠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铆接钢桥的疲劳失效特点,在建立铆接钢桥构件整体断裂力学数值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铆接钢桥构件、结构系统疲劳断裂可靠性分析模型。基于Monte Carlo算法,编制用于铆接钢桥系统疲劳可靠性分析的大型程序。将铆接钢桥系统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型应用于浙江路桥的系统疲劳可靠度评估,概率剩余寿命评估结果表明:若按保证桥梁的正常使用功能,超声波探测间隔为1.5年,该值要比按构件简化断裂力学分析模型计算的系统探测间隔(4年)短,可见铆接构造、钉载等对概率疲劳寿命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9.
驾驶疲劳识别系统主要依据驾驶员眼部信号、驾驶行为、生理信号等来判断疲劳状态.文章通过BP神经网络与疲劳驾驶相结合,对疲劳参数进行分析,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疲劳驾驶实时识别系统,从而提高疲劳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