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有限元法、改善的动力缩减法和数值积分法研究了减小船体艉部振动的非线性碟簧动力吸振器的宽带数值优化设计,通过结合具体的应用实例系统讨论了非线性碟簧动力吸振器的线性刚度、粘性阻尼、Coulomb阻尼、刚度非线性和弹簧组合系数与抑振带宽的关系,试图对船体梁这类复杂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吸振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予以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减小船体艉部振动的动力吸振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俊  金咸定  王宏 《中国造船》2001,42(2):69-74
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动力吸振器减小船体梁结构谐波振动响应的有效性。在本文研究中利用由文献[1]给出的最优调谐参数,采用直接法计算谐波激励下船体结构的频率响应特征。本文分析了动力吸振器三种不同配置的情况,用来研究它们对减小船体谐波响应的敏感性和适用性,为动力吸振器的实船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船用磁流变弹性体动力吸振器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船舶推进轴系纵振的振动控制进行了研究,结合磁流变弹性体结构特点,通过利用磁流变弹性体的剪切模量可调特性提出一种新型船用磁流变弹性体动力吸振器的思想,实现变转速工况下对船舶轴系纵向振动的有效控制。加工装配出相应的动力吸振器,对其进行移频特性试验测试,并对磁流变弹性体动力吸振器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可为船舶轴系振动控制提供理论和工程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为了拓宽动力吸振器的工作带宽,提高吸振器对大型设备的适用性,利用气囊承载范围宽、刚度可调节及大载荷特性,提出一种气囊式可调频动力吸振器。该吸振器通过调节气囊压力改变刚度来改变其固有频率,并且能够通过调节其节流孔大小来改善其阻尼特性,较好地拓宽吸振带宽,提高吸振效果。建立“气囊-节流孔-气囊”复刚度理论模型,并利用数值仿真探究不同节流孔开口面积、气囊气压对复刚度的影响。对该吸振器的吸振范围、吸振效果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吸振器对大型设备吸振效果显著,吸振范围可达7.6~46.1 Hz,最高可将主系统振动降低至原来的28%。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单自由度主系统安装多个吸振器的计算机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实例讨论了吸振器各参数变化对总体吸振性能的影响并用实验给予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舰船科学技术》2014,(7):48-52
降低辐射噪声低频线谱能量一直是各国海军提高船舶声隐身性能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动力吸振器被认为是一种解决低频线谱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舰船振动控制领域应用广泛。从目前军用船舶动力吸振器使用情况来看,控制频率主要集中在20 Hz以下。本文针对军用船舶声隐身的需求,在100 Hz范围内,以船用风机为例,讨论主系统和动力吸振器结构参数(频率、质量、刚度、阻尼)对动力吸振器减振性能的影响,针对梁长度与刚度的非线性关系,设计连续可变频动力吸振器,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与有限元探讨。研究表明,动力吸振器吸振性能主要取决于主系统与激励频率,当主系统与激振频率确定时,适当调节主辅参数值(质量、刚度、阻尼),可达到最佳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9.
动力吸振器在舰艇电动泵上的减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理论角度分析带动力吸振器的电动泵振动控制原理,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使用与,维修的基本要求,从而为维修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动力吸振器抑制桅杆振动的理论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连续弹性结构和离散动力吸振器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理论分析一直是难点。多支承杆加动力吸振器是桅杆结构中较复杂的形式之一,理论分析十分困难。本文用弯曲波法导多支承(简支)悬臂梁结构加与不加动力吸振器的普遍表达式。以某型潜艇潜望镜为例,理论分析了加动力吸振器对动态响应的控制效果。在动力吸振器各参数优化设置条件下,桅杆末端的位移响应幅幅降低到原来的1.17%,而附加重量仅4kg。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介绍黄船公司在建产品8000kW海洋救助船和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振动情况,对震动产生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采取了有效的工艺措施,达到减震降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船舶振动冲击与噪声研究近年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翁长俭 《中国造船》2001,42(3):68-84
评述了我国近年来在船舶振动,冲击与噪声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磁流变弹性体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由微米级的羰基铁粉和聚合物合成.由于它具有弹性模量可调、无需封装、稳定性好、响应快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机械振动控制等领域.文中针对船舶推进轴系纵振动力学特性,提出一种固有频率可调的磁流变弹性体动力吸振器用于轴系纵振控制.首先理论分析了安装动力吸振器的推进轴系的动力学模型,其次对动力吸振器进行了移频特性试验,并在1:4的船舶轴系缩比模型上进行了变转速工况下吸振效果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吸振器具有12.3 Hz的移频范围,并且在不同轴系工作转速下相比于被动式吸振器均有更好的吸振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为“船舶螺旋桨避振器模拟装置试验研究”课题的继续 ,发展了固有频率可由舱内空气压力和作为动吸振器质量的水的调节来控制的动吸振装置。文中简要地阐述了减振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并以一艘船上的应用情况为例 ,表明了上述技术在实船尾部振动的减振中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船舶振动主动控制的研究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船舶振动危害、现象与振源、阻尼技术及其在船舶上的应用、船舶振动隔离技术、动力吸振器的研究以及整船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诸方面综述了船舶振动控制技术的进展,重点关注了近几年来主动控制技术在船舶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并对今后船舶振动控制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船舶主推进轴系中安装液压阻尼减振器可减小轴系的纵向振动。首先对安装被动式液压阻尼减振器的船舶主推进轴系进行数学模型简化,推导推力轴承基座处的力传递率公式与加速度插入损失公式,并分析液压阻尼减振器的结构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轴系台架试验表明,插入损失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较好。然后,采用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将原有的被动式液压阻尼减振器变为主动式液压阻尼减振器,分析在周期载荷和随机载荷激励下力传递率随时间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合理选择液压阻尼减振器的参数能有效地实现纵向减振,且单神经元自适应PID主动控制单元能进一步抑制力传递率的峰值。  相似文献   

17.
控制船舶轴系纵向振动的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船舶轴系中安装动力吸振器是减小船舶轴系纵向振动的有效方法,而动力吸振器的参数合理优化配置是控制轴系纵向振动的重要手段。将船舶轴系等效为多自由度系统,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船舶轴系纵向振动运动模型,并通过加装动力吸振器用于控制船舶轴系纵向振动。运用重分析方法求解轴系运动方程得到推力轴承处的力传递率和能量传递率,将二者作为评价动力吸振器对轴系振动控制效果的指标。在研究轴系响应频率范围内,提出将求解全局最优解较强的遗传算法与多目标优化算法相结合以优化动力吸振器参数;并且研究特定共振峰消减的参数优化问题。最后通过算例,比较不同目标函数以及动力吸振器不同安装位置对轴系纵向振动控制的影响,验证文中优化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船舶参数激励和强迫激励作用下的非线性运动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考虑船舶参数激励和横向强迫激励,研究了船舶的1/2亚谐共振运动。得到了横摇运动失稳条件,提出了横摇运动失稳及船舶倾覆的参数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