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舒中潘  高政  张军  杨关 《路基工程》2019,(4):116-120
推导了平面转折复合型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并以川东红层区某平面转折复合型滑坡为例,评价和计算了该滑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滑坡分为H1,H2滑坡,H2滑坡的剩余滑坡推力侧向作用给H1滑坡。H1滑坡前缘变形大,为牵引式滑坡;H1的滑动降低了提供给H2滑坡的滑坡抗力,导致H2滑坡滑动。天然工况下,H1,H2滑坡均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暴雨及地震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H1滑坡的稳定性总体差于H2滑坡。考虑H2滑坡推力对H1滑坡的影响时,原本在天然状态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的H1滑坡变为欠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在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易发生边坡滑坡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公路的推进进度并增加项目总投资,因此开展研究公路滑坡成因及处治方案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四川某一级公路路堑开挖过程中出现的边坡整体失稳,从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方面对滑坡成因进行分析,采用传递系数法对天然、暴雨及地震三种工况下滑坡体剩余下滑力计算,定量评价滑坡稳定性。根据分析、计算结果,综合考虑处治费用、施工周期、施工风险、运营风险及环境影响等因素,最终采用抬升路面设计高程、清方、坡面支挡防护与防排水等工程措施组合的综合处治方案。目前该滑坡体处治基本完成,处治后边坡稳定,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公路高边坡常因施工改变了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导致开挖边坡滑坡现象.文中以某公路为例,从滑坡区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变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滑坡的形成是由于坡体前部施工开挖,牵引后部坡体产生了变形,在降雨作用下,变形逐渐加剧,发展成为工程滑坡.  相似文献   

4.
西南浅丘区因其独特的地理、地质环境影响,往往会形成典型的缓斜坡地貌,坡表多上覆厚层粉质黏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公路挖填方多易引发工程滑坡.以某公路滑坡为例,在调查区域地质、地形、气象水文基础上分析滑坡变形破坏模式,运用传递系数法(隐式)对滑带进行参数反算、分析滑坡下滑力,并采用桩基托梁挡墙对该滑坡进行综合工程处治,取得良好效果,为缓坡区填方路基工程滑坡分析及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滑坡稳定性评价是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通过对某拟建高速公路古滑坡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并取样试验,系统地揭示了古滑坡的特征、成因;确定了滑坡计算的参数和边界条件;采用传递系数法分别对该古滑坡在工程开挖前与开挖后进行稳定性计算,认为工程开挖后,该古滑坡在降雨工况下极有可能复活,在地震工况下处于失稳下滑状态。  相似文献   

6.
某高速公路倾斜基底高路堤滑坡机理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运秋  刘代全 《公路》2004,(1):46-50
倾斜基底高路堤是一种特殊的填方路基形式。运用传递系数法,对某高速公路倾斜基底高路堤滑坡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该滑坡的特点提出了综合治理方案,为高速公路路线经过类似地形、地质路段设计提供了成功的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山区高速公路顺层滑坡的成因分析,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采取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技术在滑坡中的成功应用,并动态调整滑坡治理方案,可为类似滑坡治理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隧道洞口附近覆盖较厚松散土层,进口处的隧道开挖会引起围岩应力状态变化,产生较大位移,且有可能导致其上部覆盖土层塑性区增大,出现明显的滑动面,进而产生洞口滑坡。通过对茶林预隧道进口处的隧道开挖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洞口滑坡的机理,并对洞口是否滑坡进行预测,为茶林顶进洞口处的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崔永杰  张浩  樊朝向 《公路》2021,66(11):53-56
滑坡是秦岭山区高速公路常见的地质灾害.以某隧道出口滑坡为例,通过现场勘察及理论分析等研究手段,分析滑坡的成因及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通过理论计算分析论证滑坡的稳定性.根据滑坡与隧道出口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治理方案,解决滑坡体影响高速公路建设及后期安全运营的问题,达到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对类似工程的实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分析巫山至奉节公路YK17+100~+500段滑坡体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极限平衡理论的传递系数法,对其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进行了综合研究,判断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发展过程。结合施工及监测反馈信息,分析滑坡目前所处阶段、潜在滑动面位置等,为施工期诱发的边坡失稳处治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勇 《路基工程》2014,(1):138-142
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和FLAC有限差分软件,对运营中的铁山隧道结构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隧道在通车运营一段时间后其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隧道衬砌结构的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隧道结构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大跨隧道临时支护拆除及二次衬砌施工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州地铁区庄站浅埋暗挖大跨隧道采用荷载结构法,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隧道拆除支撑及2次衬砌施工的动态力学过程,分析研究施工过程各施工步序2次衬砌和初期支护内力、位移变化规律及隧道各施工阶段的施工安全状态,为该隧道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个代表性堆积层滑坡的特征分析,根据滑坡特点及气候特征,采用传递系数法分析了暴雨作用前后边坡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降雨人渗后边坡的稳定系数降低较多,并提出了截流、排水及抗滑桩等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4.
曲线公路隧道射流风机布置方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分析小半径曲线隧道射流风机布置方式对风机升压折减效率的影响,优化曲线公路隧道射流风机布置方式,采用CFD方法对曲线隧道内多种风机布置方式及射流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并列风机组横向位置,以隧道断面轴对称线为基准向隧道内侧移动0.5m风机折减效率最高,其余位置风机折减效率不同程度下降;在满足隧道内建筑限界要求的基础上,风机组离拱顶越远风机折减效率越大;曲线隧道内,风机射流受到曲壁面的影响,射流特性较直线隧道更为复杂,风机诱导段距离约为90m,风机组纵向间距应大于100m。  相似文献   

15.
对公路隧道通风系统中的沿程压力损失系数取值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尼古拉兹经验计算式适用于联络风道和竖井的沿程压力损失系数计算且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但并不适用于运营工况下隧道正洞的沿程压力损失系数计算。在充分考虑高速公路隧道洞内附属设施的情况下,对两车道、三车道以及四车道公路隧道的"等效通风沿程压力损失系数"进行模拟,得出了对应隧道"等效通风沿程压力损失系数"的最小值。在此基础上,考虑隧道内行驶车辆的体积对隧道通风的影响,求出了隧道"等效通风沿程压力损失系数"的最大值。相关研究结论可供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分析高寒隧道的温度场分布规律,依托西藏高寒高海拔珠角拉山特长公路隧道,采用数值模拟与数理统计的方法,重点探讨了隧道通风时间、围岩初始温度和隧道埋深3个变量下的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并引入调热圈概念,得到珠角拉山特长公路隧道调热圈深度与隧道通风时间函数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围岩初始温度下的调热圈是一样的;围岩径向深度越大,其温度变化对围岩初始温度变化越敏感;围岩初始温度越高,监测点的温度变化速率峰值越低,且整体温度变化速率也较小;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调热圈深度与隧道埋深、围岩初始温度无关。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全断面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挤压掉块、支护结构扭曲破坏等现象,拟采取上下台阶法或下导洞超前开挖法进行施工,现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分析了全断面法、下导洞超前开挖法、上下台阶法3种开挖方案,对比分析位移场、塑性区和应力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综合考虑位移场、塑性区及应力场分布等关键特征,推荐采用上下台阶法进行现场施工,采用该方法施工后开挖面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且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8.
结合某大跨度城市交通隧道建设,通过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对大跨度隧道施工中采用单侧壁导坑法时,导坑断面形状及大小对隧道地表沉降、拱顶沉降、仰拱隆起及支护受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