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苦致山隧道回填混凝土法治理坍方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苦致山隧道坍方段围岩的特点,采用了回填混凝土治理的方案,为隧道施工安全、施工工期提供了保障,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明显,可供同类工程实践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工程的造价、质量、工期、安全、生态环境及社会效益等角度,通过对沉管隧道与桥梁、盾构隧道渡越方案的分析、对比和论证,着重指出采用沉管隧道方案穿越江河海湾的诸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石林隧道斜井转正洞交叉口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隧道斜井转正洞交叉口施工中,合理的施工方案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确保工期的前提。石林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施工中,按照不同的围岩级别采用了不同的斜井进正洞方法:Ⅱ、Ⅲ级围岩宜采用全断面开挖法直接进入正洞;Ⅳ、Ⅴ级围岩采用导洞转向法,斜井施工至与正洞交界后,以圆曲线形式转体进入正洞。特别是斜井与正洞相交处,安排了详细的施工程序,确保了隧道斜井顺利进入正洞,保证了隧道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空气净化技术是解决公路隧道机动车废气污染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目前国内相关应用案例和研究成果较少,无法指导超长水下公路隧道通风设计。本文结合国内某超长水下公路隧道案例,提出了3种可行的净化通风方案;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不同交通工况下隧道内典型污染物沿隧道长度的浓度分布情况,分析了不同净化通风方案的污染物控制效果。通过经济性、环保性、可实施性等多方面比选,确定了适合应用在超长水下公路隧道的空气净化通风方案。  相似文献   

5.
超长公路隧道日益增多,文章从隧道地质、快速施工、运营通风、防灾救援及行车安全五个技术方面作了论述且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推动超长公路隧道建设管理水平.实践表明.我国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已完全具备超长公路隧道建设相应的技术水平,也存在不足.从交通运输效益、生态环境保护、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看,采用长隧道方案要有利得多.  相似文献   

6.
外环隧道水下最终接头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管隧道采用水下最终接头,可以大大缩短工期和减少成本,但施工难度较大,而且有一定风险。以上海外环隧道工程为例,对沉管隧道水下最终接头的施工工艺和难点进行探讨,其成果对后类似工程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武广客运专线新南岭隧道出口段需穿越200余米充填粘土夹块石岩溶,采取预加固和预支护措施进行岩溶充填物处理势必需要大量的时间,造成工期延误及经济损失.为了保证工期及施工质量,采用了迂回导洞,既达到了地质预报的目的,更实现了长距离不良地质段多工作面施工、规避工期延误风险的目标.通过实际验证,使用这一方法确保了新南岭隧道的按期贯通.最后提出迂回导洞主要起到了超前地质预报和增加施工工作面、避免工期延误的作用.文章从隧道出口岩溶涌泥、地表塌陷灾害情况和充填岩溶分布探测确定出发,论述了迂回导洞总体方案、实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8.
结合国道214线共姜公路河卡山隧道的施工管理,介绍隧道质量管理,确保隧道施工质量、安全和工期.  相似文献   

9.
贵阳南垭路三号隧道为两座分离式的单跨四车道市政隧道,最大开挖跨度21.878 m,最大开挖面积为245.7 m^2,处于喀斯特地貌区,地下岩溶和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围岩破碎且施工工期紧。基于以上施工背景,文章开展基于工期目标的软弱破碎围岩单跨四车道市政隧道施工优化研究。首先利用强度折减法对裸洞围岩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发现Ⅳ级围岩裸洞具有自稳条件,Ⅴ级围岩裸洞则不满足安全系数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工法的施工模拟和工期推演,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南垭路三号隧道在Ⅳ级围岩地段采用三台阶五步法施工,Ⅴ级围岩地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方案;最后对洞身Ⅳ级、Ⅴ级围岩地段工法转换进行优化,将施工工期提前了9个月,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修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图像处理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隧道变形收敛量测的各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尝试了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隧道围岩收敛进行量测的新方法(二次比较法);编制了一套隧道图像处理系统(TUNNEL IMAGE PROCESSING SYSTEM,简称TIPS)。室内试验证明,本系统对距离的量测结果是可靠的,灵敏度和精度达到了相关要求。本研究成果可供有关人员在现场实用研究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高压钠灯的性能特征,首先对车辆检测与隧道照明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建立了根据车头时距信息确定隧道照明启闭的控制算法,从而提出了一种低流量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节能系统设计方法。并通过数值仿真,模拟产生了服从移位负指数分布的车头时距信息,计算并分析了不同的低交通量条件下的隧道照明节能效果。最后通过低交通量和低交通量持续时间进行了系统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节能系统具备一定的效益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规律,建立了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结构模式.采用专家评议法确定了安全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分别对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9个单因素和整体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确定了安全等级标准.可在了解公路隧道施工系统各个单因素的安全状况的同时,掌握系统整体安全状况,既可减少隧道施工事故,又可为隧道施工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硬岩隧道、软岩隧道爆破的关键技术,及其采用关键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对隧道爆破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隧道爆破技术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制定科学的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的基本模式,针对公路隧道施工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特殊工艺,将公路隧道施工系统分为隧道开挖、爆破、施工用电、施工通风、出碴与洞内运输、支护衬砌等6个主要子系统.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公路隧道施工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定性分析,结合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对公路隧道施工系统中各子系统进行危险性评价,定量分析计算PHA中的子系统各个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并采用安全检查表(SCL)对公路隧道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综合评价,建立了安全评价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PHA-LEC-SCL法确立了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现行照明质量标准和照明评价方法的研究分析,以及对现有照明光源、隧道内装材料和西南山区隧道照明技术现状的调研,开展了基于反光蓄光理念的隧道室内模拟试验、实体隧道试验和现场试验等一系列隧道照明节能试验,对隧道节能照明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隧道侧壁采用反光蓄光材料可提高路面照明质量,当墙面反射率达到70%时路面照度至少可以提高10%,为隧道节能照明开辟了新的途径;(2)结合等效照明理念,利用光反射作用降低照明系统的负荷,引入人眼视觉功效作为隧道内行车安全的评价指标,对完善照明评价方法提供了依据;(3)系统研究了反光材料与常用光源的匹配问题,评价了反光材料隧道照明环境下的使用性能,为反光蓄光材料在隧道照明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益田~香蜜湖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与矿山法相结合的施工技术,既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又维持正常交通,保护了沿线建筑物,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介绍施工步骤和要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乌鞘岭隧道F7断层属于工程软岩大变形地段,其力学行为与施工工艺密切相关,施工中应当采用少扰动、强支撑、支护结构快速封闭、及时衬砌和勤量测的方法来抑制大变形,确保隧道结构的安全、质量和工期要求.  相似文献   

18.
风积砂具有结构松散、粘聚力小、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在外力作用下极易松散变形.文章介绍了在某隧道风积砂地层中,采用常规长管棚注浆加固方案存在掌子面漏砂严重、变形难以控制以及施工进度缓慢等不足;提出通过在地表采用竖直旋喷桩加固洞周围岩、在洞内采用水平旋喷桩进行超前支护,能防止漏砂、有效控制变形并提高施工进度.现场监控量测结果表明,采用长管棚注浆加固方案引起的隧道拱顶沉降值、周边收敛值分别是采用旋喷桩加固方案引起拱顶沉降值、周边收敛值的6.5倍和3.6倍;两方案工期相比,前者是后者的1.9倍.这说明采用旋喷桩加固风积砂,对控制隧道变形、提高施工工期,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受勘察手段限制,岩溶地区隧道建设过程中可能遭遇大型溶洞,带来施工、运营风险。文章以重庆奉节至巫溪高速公路羊桥坝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巨型溶洞为例,根据溶洞现状及补充勘察资料,提出了桥梁跨越方案、路基+明洞方案、回填暗挖方案和5种改线方案;通过在地质条件、施工风险、工程造价、工期等方面对诸方案进行综合比较,最终推荐采用新增费用最少、工期最短的左线左偏绕避溶洞方案。由于采用了该方案,在施工中未再遇大型溶洞,达到了规避地质风险、确保施工安全、节约造价、工期可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乌鞘岭特长铁路隧道施工通风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乌鞘岭特长铁路隧道在工期要求、辅助坑道数量及其布置形式上有其自身特点,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体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依据这些特点,并考虑到实际中所遇到的其他因素,经过对施工通风方案的研究、比选,确定出了最佳的通风系统.整个研究过程,揭示出了该隧道施工组织中需考虑及注意的问题,并体现出该隧道在施工组织及施工通风协调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