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段斌 《上海造船》2013,(4):34-39
船舶轴系是船舶推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轴系产生的扭转振动是引发船舶推进系统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分析了船舶轴系扭转振动产生的原因、计算方法以及减振措施之后,并以某型船舶为例,利用轴系扭振计算软件,研究了优化该船轴系扭振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船舶推进轴系是船舶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载荷的作用下,产生扭振。根据轴系扭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船舶推进轴系产生扭振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各个因素对扭振特性的不同影响效果,从而为推进轴系的避振减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船舶轴系是推动船舶前进的重要部件,一旦轴系发生变形,出现故障,就会严重影响航行安全。为解决船舶轴系变形问题,众多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因为其工作的环境和复杂的受力状况不同,仍不断出现扭曲变形和断裂现象。其中纵向振动、扭转振动、和回转振动是产生轴系疲劳破坏的三大重要因素。文章仅从简单相关因素对船舶的扭转振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分析推进轴系扭振特性及其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将在Solidworks中建立的船舶推进轴系三维实体模型导入ADAMS中形成轴系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自由模态分析、动力学特性分析和轴系在不同工况下的扭振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推进轴系在施加负载后轴系的扭转角呈周期性变化趋势,振幅较大且峰值可达0.65°。在旋转副失效的条件下,扭转角在0.9°附近波动。当轴系终端螺旋桨受到冲击时,轴系的扭转角也将产生较大幅值的波动,最大扭转角达到了4.5°左右。  相似文献   

5.
船舶轴系扭振计算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儒涛 《广船科技》1996,(4):11-13,34
  相似文献   

6.
船舶轴系纵扭耦合振动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分析大型船舶轴系纵扭耦合振动计算的系统矩阵模型,从耦合效应的角度考虑,柴油机曲轴用当量耦合刚度表示,螺旋桨则用当量加速度耦合系数和当量速度耦合系数描述,通过对实船轴系纵扭耦合自由与强迫振动计算,对耦合振动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复杂分支轴系扭振计算的动态矩阵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讨论了目前国内外在船舶推进轴系扭转振动计算中所应用的诸多方法,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改进的动态矩阵法进行船舶推进轴系的扭振计算,并论述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使其能更加简单、方便地解决船舶复杂分支推进轴系的扭转振动计算。最后还列举了实际算例的扭振计算,证明此方法在解决船舶推进轴系扭振计算方面是一种有效、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船舶轴系扭振分析的改进模态综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改进的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技术分析船舶轴系扭振问题,即将复杂的多分支扭振系统或含有变参数联轴节的轴系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简单形式的子结构,选取各子结构低阶模态参加综合,从而减少运算量,提高分析效率,且易于将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挠性轴系的设计方案,以改善推进轴系的扭振特性,降低成本,使轴系校中、安装更加方便,也使轴线和机舱长度减小,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介绍推进轴系设计的例子,并通过实船振动测试,证明是可行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船舶轴系扭振计算和测试实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船级社规范对轴系扭振提出了计算和实测的要求。本文对若干轴系固有频率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不一致的船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对影响其相应计算精度的减振器、曲轴、联轴节刚度等扭振参数进行了修正的实例;通过实测,对无阻尼自由振动计算的振型精度亦进行了分析,按振型推算系统响应超规范要求的船舶,可根据实测振幅来调整阻尼参数并用解析计算法来评价轴系扭振特性。结果表明,精确测定出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幅,从而核定轴系的扭振参数,是提高扭振计算精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冰载荷冲击下的船舶推进轴系瞬态扭转振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推进轴系扭转振动响应计算聚焦于稳态响应,而传递矩阵法、系统矩阵法,可以取得满意的稳态计算结果,但无法处理冰区船舶、海洋工程船舶所遇到的变载荷、变惯量等瞬态工况。为了克服频域扭振计算方法在处理瞬态条件扭振问题的局限性,使用 Newmark 法从时域求解轴系扭转振动微分方程组,基于该算法对某船推进轴系在冰载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做了数值计算。其结果表明,在冰载荷冲击下,轴系瞬态扭矩比稳态扭矩大;通过时频分析,在冰载荷作用期间,出现了明显的螺旋桨叶频激励,因此须避免冰载荷激励产生轴系扭转振动的叶次共振。 Newmark 法扭振计算结果与实船测试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在稳态响应计算和时域曲线上都与实际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具有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某船舶推进轴系扭振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立平 《船舶》2011,22(5):46-49
提高轴系扭振计算精度,必须有精确的原始参数,以准确掌握船舶轴系扭振情况。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曲柄半拐等的三维模型,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精确的确定了各质量、轴段的转动惯量、扭转刚度等精确原始参数。基于建立的实船轴系当量系统,计算出了各结自由振动的频率及对应的共振转速,自由端和飞轮输出端的振幅,分析了轴段应力和扭矩随曲轴转角及转速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转速范围内,扭转振幅小于限定值,轴段的最大扭矩和应力均小于材料许用值,本船舶轴系扭转振动状况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3.
考虑船舶轴系校中与弯曲振动的轴承优化布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螺旋桨所受到的激振力通过船舶轴系传递给船体并引起尾部振动和噪声,给船舶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带来危害。本文利用传递矩阵法分别建立船舶轴系校中数学模型和弯曲振动数学模型,并使用拟定常法得到螺旋桨叶频和二倍叶频的激励力幅值比值,成比例输入到轴系系统当中,设置轴承间距和轴承标高为变量,以尾轴后轴承受力幅值最小为目标函数。在满足船舶轴系校中标准下,对轴承位置的轴向和径向进行双向优化,得到实例的最优布置方案,通过比较优化前后的尾轴后轴承受力响应幅值,可以发现优化效果明显,对船舶轴系设计与布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t  目的  轴系的纵向振动是引起船体振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安装纵向减振器能有效减小轴系纵向振动,进而控制船体的振动噪声,但减振器参数的变化会引起轴系振动特性的变化。\t  方法  以某轴系试验平台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在直线校中状态下,分析轴系纵向刚度与其纵向振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该轴系纵向减振模型,对减振器参数进行无量纲化,保持减振器质量不变,采用寻优算法求解减振器的优化阻尼值和刚度值。\t  结果  通过比较轴系纵向减振器参数优化前、后轴系的纵向振动频域响应情况,表明减振器参数优化后可有效减小该轴系的纵向振动。\t  结论  研究结果能够为轴系纵向减振器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船艇轴系扭振状态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船艇轴系扭振产生的原因复杂性,开展轴系扭振的测量技术研究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综合分析了齿轮加工及其工艺、脉冲发生电路时钟频率、船体振动3个方面对扭振测量精度的影响,系统分析了基于频率计数法的扭振测试系统的测试原理,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船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对于船艇轴系扭振的测试达到与理论分析一致,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船艇轴系扭振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6.
某船船体模态及振动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振动理论与模态参数识别的理论基础上,对某舰艇整体的模态和振动进行测试,并对其动态特性进行评估,得出对工程实际有应用价值的结论,为船舶使用、预防性修理及其动态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力式升船机是我国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利用水能作为提升动力和安全保障措施的新型垂直升船机形式。针对该型升船机研究现状,设计制作平衡重系统单竖井简化模型,对其进行不同频率不同振幅正弦振动试验。结果表明:低频产生的振动响应比高频明显,且振幅越大振动响应越激烈;当试验频率接近模型结构自振频时,竖井与浮筒间隙水体晃荡剧烈,浮筒上下运动明显,承船厢也随之上下晃动,这对升船机的平衡安全运行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使用Abaqus软件建立船舶轴系中间轴的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轴法兰过渡处的应力集中系数,分析应力集中系数与轴系扭振计算结果之间的关系。相比于单圆弧过渡,三段式圆弧过渡将应力集中系数减小了20%,持续运转扭振许用应力提高了38%,瞬时运转扭振许用应力提高了17%。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检验校核了船舶轴系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推进器激励船舶振动辐射声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铁木辛柯梁的基础上,建立螺旋桨、轴系及船体耦合振动的数学物理模型,采用声极子模型计算各船体截面振动引起的辐射声压。计算分析了激励力直接作用到船体和经螺旋桨、轴系激励船体振动产生声辐射的差别,指出轴系振动对螺旋桨激励力激起船体振动并产生声辐射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大开口船舶扭转强度的薄壁杆件理论计算,以120 TEU内河集装箱船为例,详细计算了该船的扭转强度及弯扭合成应力;并对120 TEU集装箱船结构加强方式进行了研究,从中找出较佳的抗扭结构加强方式,得到一些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