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车辆电气系统日益复杂,车辆内部数据流日益增加的今天,传统的车载网络已经无法满足数据传输的需要。文章将车载以太网与传统的车载网络进行了对比,对以太网的回音消除技术和波形特征等物理层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以太网拓扑结构进行了分析。针对车载以太网的特点,对于车载以太网故障诊断上和传统总线的区别进行了总结,以为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汽车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离不开曲面的碱坐标测量,传统的三坐标测量大多采用的是机械三坐标测置,这种装置要求有较大的固定场地,价格昂贵,且测量精度受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许多中,小型汽车制造企业仍然采用制作靠模来对曲面进行没量和检测,更不能有效地用计算机来辅助设计和制造,随着超声波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超声波三从标测量装置已经开发出来,它不仅价格便宜(仅为机械三从标测量装置费用的1/3-1/5),测量速度快,而且不受场地限制,可以随时随处使用,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1mm,完全满足车身测量的要求,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公路中平测量工作量大、速度慢,而在中线测量中利用全站仪附带测量中桩高程,仪器必须安置在控制点上,中桩测量进度,易产生错误。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全站仪单纯进行中平测量的方法,速度快、效率高,大大节约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4.
聂让 《公路》1998,(9):1-3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测量工作中已被广泛应用,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且已有许多成熟的方法;不足之处是观测耗时较长,且对测量数据需进行室内的后处理,发现测量结果不符合要求时,还必须到现场补做外业工作。GPS与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组合成整体,则不仅缩短观测时间,而且很快得到测量结果,即刻校对,不会再有返回现场重测的现象发生。对应用GPS与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组合体进行的测量,我们称之为实时GPS测量。实时GPS测量由GPS信号接收、数据实时传输和数据实时处理3个部分组成。该测量可广泛用于公路工程,诸如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工程控制测量、中线测量、断面测量、施工测量及变形观测等。  相似文献   

5.
郭明久 《东北公路》2002,25(3):81-82
本文通过板石岭隧道施工平面控制测量,阐述了GPS在隧道施工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并分析了GPS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6.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际工程,论述GPS在路线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以及GPS测量与常规导线测量的平差计算。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创新型的针对车身外覆盖件的测量手段,简化测量支架制造上一些精度过剩的组件,充分利用测量软件的功能。通过在测量程序中一定方式的调整和转换来补偿这部分“被牺牲”的精度,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GPS在公路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介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构成以及GPS测量的特点,分析了用经典方法进行公路平面控制测量的局限性,阐述了GPS在公路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全站仪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路的外业测量中,全站仪已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已在许多勘察单位得到普及,文中从坐标附合导线测量,放样测量,精度控制三方面论述全站仪的实际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工艺过程检测是保证加工质量的重要手段,选用测量器具时,既要使检测结果可以信赖,又要使检测方便,迅速、经济。这样,就必须使测量误差和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小于式件公差允许的范围,使检测方式符合公差原则的规定,使测量器具的能满足各种工件形状下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娱乐化的不断发展,传统CAN通讯已经无法满足车载娱乐系统对传输带宽的要求,迫切需求高带宽的新一代车载网络技术及架构。因此,车载以太网应运而生,其高传输速率能够满足现代汽车娱乐系统的音频、视频、云端等数据传输的要求。SOME/IP协议是车载以太网的重要应用层协议之一,掌握SOME/IP的应用方法对车载信息娱乐模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张政 《时代汽车》2021,(1):14-15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不断发展,车辆对数据传输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车载以太网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车载以太网的特点及其应用过程,着重研究了车载以太网的DoIP诊断通信技术,剖析了DoIP技术对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四个网络层级的需求以及DoIP数据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发动机台架试验中能够按照试验规范控制液压助力转向泵的载荷,研制了转向泵模拟加载装置测控系统.该系统由基于16位微控制器的测控单元、伺服驱动器和工控机组成,利用以太网实现上、下位机通信,实时测量油压、油温和转向阻力等参数,根据获取的发动机台架控制系统试验开始标志来保持时间同步,通过控制机械转向器的转角来调节转向泵的载荷.试验结果表明,测控系统完全满足发动机试验中对转向泵连续加载要求.  相似文献   

14.
智能网联化已经成为当代汽车发展的重要主题,传统汽车网络通讯技术CAN,LIN等很难支撑汽车智能网联化的进一步发展,汽车以太网技术将在新一代汽车网络架构中承担重要角色。文章对汽车网络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对汽车以太网技术特点和现状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汽车以太网技术的优势,研究了汽车以太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与主要挑战,并探讨了汽车以太网对新一代汽车网络架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电控机械式变速箱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选型,系统采用NI—FP实时模块为硬件基础,用LabVIEW软件编写数据采集程序。由下位机硬件对信号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将数据以Excel文档的形式存放在下位机的文件存储空间中,并通过以太网线将采集到的数据传到上位机中,实现数据的实时显示和监测,经过台架试验,系统如实地记录了变速箱正常的换挡数据,很好地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伴随汽车智能网联发展,车辆电气网络架构行业趋势由1~2路CAN总线网络快速演变为7~8路CAN总线与4~5路百兆以太网相结合的融合网络架构。其中网关作为车辆网络的数据交互中心,提供了各网络之间的无缝通信,并需要以极低的延迟将这些数据进行可靠传输,这对低成本网关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载融合网络下低成本网关路由软件缓存区的设计方法,以路由软件缓存区去配合CAN控制器和以太网Switch硬件缓存区,设计中断式报文存储发送进程,将收到的数据实时发送到硬件发送缓存区,当硬件发送缓存区已满,则将报文存储到软件缓存区中。通过与软硬件缓存区的这种联动方式,能够实时的接收报文,保证报文不丢帧;也能够在目标总线负载率较大时,避免漏发报文以及保证发送报文周期。  相似文献   

17.
刘石磊  耿伟  崔立志  王栋  卜旭辉 《隧道建设》2017,37(11):1396-1403
为提高隧道施工通风系统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业以太网络的隧道施工通风监控系统结构框架。系统由上位工控机、下位1200系列PLC及相关模块和传感器组成。工控机中采用Win CC软件编写监控程序,实现隧道施工环境与工作参数的实时监测;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对现场数据进行学习,得到变频器输出频率的控制规律;1200PLC通过485电缆读取传感器数据;1200PLC和工控机之间通过以太网网线、光纤和无线局域网构成工业以太网络,实现系统环境参数和工作参数的共享。系统在天目山隧道施工通风项目部进行了调试与测试,结果表明:1)1200PLC可以采用485电缆和Modbus协议在掌子面施工环境下顺利读取多个传感器的数据;2)可以采用无线WIFI技术实现衬砌台车两端信息的稳定、可靠传输;3)可以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实现施工隧道环境参数与风机频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  相似文献   

18.
全站仪应用于高程测量之精度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影响全站仪高程测量的外部因素(大气折光)和内部因素(测角、测距)入手,综合分析各因素产生的误差,并运用误差传播定律,对其精度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feasibility study on using the rubber bushing itself as a sensor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ransmission forces i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s. The method starts from the idea that the transmission forces can be related to the deformation of the rubber bushing by an appropriate model an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rubber bushing can be obtained by estimation of the relative vibration across the bushing. Simple theories are presented to deal with modeling of a given geometry of rubber bushing by a concentric spring and damper, correlating of measurements of the vibration on the links to the stiffness and damping parameters, and selection of the vibration measurement positions. Importance of the measurement position selection in relation to the measurement noise is illustrated by simulation studies. Then,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indirect approach will be shown by applications to a rear suspension system of dual link type.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feasibility study on using the rubber bushing itself as a sensor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ransmission forces i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s. The method starts from the idea that the transmission forces can be related to the deformation of the rubber bushing by an appropriate model an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rubber bushing can be obtained by estimation of the relative vibration across the bushing. Simple theories are presented to deal with modeling of a given geometry of rubber bushing by a concentric spring and damper, correlating of measurements of the vibration on the links to the stiffness and damping parameters, and selection of the vibration measurement positions. Importance of the measurement position selection in relation to the measurement noise is illustrated by simulation studies. Then,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indirect approach will be shown by applications to a rear suspension system of dual link ty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