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研究收费及奖励两种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对居民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的调控作用,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通过SP(Stated Preference)和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私家车通勤出行者在停车收费及非小汽车出行奖励情景下的方式选择意向,利用非集计理论分别建立停车收费和出行奖励单独实施和共同实施下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的巢式Logit(NL)模型,研究停车收费及出行奖励对私家车通勤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单独影响及共同影响效果,并分析两类策略的弹性。研究结果表明:停车收费和非小汽车出行奖励均能减少私家车出行比例,增加公交和地铁等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当停车收费达到一定费率时,才能有效减少私家车出行,适当的奖励能有效激励出行者转向其他出行方式,若同时实施收费和奖励策略,将表现为收费为主和奖励为辅的联合作用;在3类场景中,收入均是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收入越高,继续选择私家车出行的可能性越大;单独收费场景下,停车收费弹性随费率增加而增大,且费率较低时缺乏弹性,出行奖励弹性随奖励金额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小额奖励即有弹性。  相似文献   

2.
2019北京世园会具有客源分布距离远、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小汽车为主要出行方式的特点,对小汽车停车供给保障和组织管控具有较高的要求.首先,通过获取2019北京世园会期间小汽车停车场进出场数据,分析小汽车的停车日分布、周末及节假日的平均停车时长、小汽车进出场时间分布等特征;其次,结合小汽车停车需求特征,介绍2019北京...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对深圳停车收费与北京、东京等城市进行类比分析的基础上,对深圳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进行了调查,并基于二元Logit模型理论建立了深圳市停车收费影响下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概率模型,分析居民公交与小汽车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差异,探讨通过停车收费引导小汽车转向公交出行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停车预约动态收费发展迅速,但是现有文献缺乏对动态停车预约收费条件下的出行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的研究。本文基于宁波市动态定价停车预约意愿问卷数据,综合考察了驾驶人的个人属性、出行特性、停车特征和建成环境,建立了预约、不预约、转移到其他停车场、转移到其他交通方式4种行为选择的巢式Logit模型,并对相关变量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和弹性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家庭年收入、出行目的、出发时刻、出行距离、停车时长、排队时间、预约费用、目的地停车场数量以及出发地和目的地是否有轨道站点影响显著,高收入、通勤、高峰小时出行和长时间停车的人群更倾向于选择预约停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考虑出发地和目的地建成环境的巢式Logit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出行行为选择预测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考虑停车收费定价对私家车出行者、停车场运营者、交通管理者三方停车参与者的影响,本文基于Stackelberg博弈构建了三方参与者共同决策的停车收费定价模型。引入效用理论分析三方参与者在停车收费定价中的行为特征,分别建立私家车出行者停车行为选择模型、停车场运营者运营利润模型和交通管理者社会负效用模型。针对三方参与者之间的交互关系,从博弈论角度分析三方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引入停放饱和度和道路饱和度作为新的停车收费定价影响因素,建立基于三方博弈下的停车收费定价模型并设计求解算法,并用咸阳市两个公共停车场的实测数据对停车收费定价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当算例中的两个公共停车场收费费率分别为4.5元/h和3.9元/h时,停车需求为303个,私家车出行者的总出行成本之和为12 999.41元,总运营利润之和为6 902.17元,公共停车场的停放饱和度与期望值差距之和最小为0.35,周边道路的饱和度与期望值差距之和最小为1.51,为三方博弈下各利益主体间利益矛盾最小的停车收费定价方案。公共停车场停车收费定价模型可为公共停车场综合考虑三方主体需求制定停车收费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进行出行调查,对比分析大型机场小汽车短时停车行为,建立出行者短时停车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机场停车收费价格并改善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减少出行者短时停车选择小汽车的比例,研究结果为合理引导机场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从而有效缓解机场停车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出行经济成本、时间成本、舒适性成本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居民广义出行费用模型,将广义出行费用函数作为效用函数,对传统Logit模型进行改进,从广义出行费用的角度,研究广义出行费用对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通过Transcad对改进的Logit模型进行参数标定,结果表明出行直接经济成本的支付方式对小汽车出行有很大影响,其中停车费用起着关键性作用。当CBD内停车收费达到15元/h,CBD外公共交通换乘地区停车收费达到10元/h时,小汽车出行转移比例达到20%。制定合理的分区停车收费措施,增加小汽车广义出行费用,同时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是改善城市居民出行结构、缓解中心区拥堵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法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市制定和实施了若干小汽车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完善相关政策的法制保障成为政策实施的关键问题。首先结合深圳市交通需求管理实践经验,梳理小汽车增量调控、停车收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情况。指出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面临经济杠杆存在法理争议、行政手段法律依据不足和程序合法性存疑等法治障碍。进而提出在国家层面构建交通管理法治体系、在地方层面完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出台程序等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鼓励公众尽可能多的采用地铁及停车换乘(PR)方式出行,从而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研究区域差异性停车收费策略.针对大连市西安路商业中心及外围区域主要地铁站,开展停车来源与停车费用调查、PR意向性调查及沿线地铁、公交与小汽车客流调查.基于随机用户均衡理论,构建包含地铁、公交、小汽车及PR共4个选择肢的Logit模型,并利用调查数据进行参数标定.通过调整不同区域的停车收费价格,得到停车费用与PR及全程小汽车出行比例的关系曲线.通过案例,分析了区域差异性停车收费的效果.研究表明,提高中心区停车费将使全程小汽车出行比例显著降低;降低外围区停车费将使PR出行比例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模拟多类停车设施运营(收费定价)竞争以及出行者的反馈行为,建立了基于用户均衡条件的路外、路内停车场和停车换乘设施等3类停车设施的收费定价模型。上层优化模型模拟停车运营者以利润最大为目标的停车费定价决策,下层用户均衡条件描述出行者以个人出行成本最小为原则的旅行选择行为,包括方式、路径和停车设施的选择。采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算法来求解该非线性规划问题。设计算例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多类停车设施运营竞争对停车收费定价最优解有显著影响,并且可能导致较低的停车收费水平和较好的交通需求管理效果,如人均出行的交通拥挤成本降低,停车换乘方式分担率提高等。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路内停车秩序管理、提升道路交通运行效率,深圳市在试点片区实施了路内停车收费管理。依托深圳市路内停车管理系统、道路交通运行指数系统、交通排放检测系统等平台,结合交通调查,构建以交通为重点,经济、环境和社会为补充的试点片区路内停车收费政策评估体系及评估模型。评估体系以路内停车的利用率、周转率、违法停车规模以及道路行程车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站客流量等为核心指标,以商业点客流量、机动车碳排放量、市民使用体验等为辅助指标。对深圳市试点片区路内停车运行情况进行评估,综合得分为2.32分,说明收费政策总体实施效果良好,具备向全市推广的条件。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路内停车秩序、促进道路交通运行效率提升,深圳市重新启动了路内停车收费管理工作。从实施目的、原则和策略三个方面,阐述深圳市路内停车收费管理的实施情况。路内停车收费费率定价遵循平衡路内外停车使用、制定合理比价关系,以及区域差别、分时差别的原则,建立了路内停车收费与动态交通运行联动的调节机制。管理模式层面,成立专门机构,通过取证权外派方式解决执法警力不足问题;收费技术层面,采用无纸化电子收费,避免利益冲突;执法方面,严格规范执法流程,对首次路内违法停车采取弹性执法。  相似文献   

13.
为定量描述停车者对居住区共享泊位的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将停车者的个人属性与出行属性作为效用变量,将居住区共享泊位停车和路内就近停车作为选择肢,建立二项Logit模型。分析表明:个人月收入、停车时长、额外步行距离、费率差等为影响停车者选择居住区共享泊位停车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额外步行距离和费率差对共享泊位选择概率的影响程度更大,较低层次的个人月收入变化对共享泊位选择概率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停车收费是调节城市居民出行结构,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政策,不同停车收费标准对居民出行方式改变程度也不相同. 本文结合南京市停车特征调查数据,基于非集计模型理论,建立包括停车费率以及公交票价等多因素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并利用弹性分析方法,研究居民出行方式选择随停车费率变化的趋势,分析出行方式选择对于停车费率以及公交票价变化的敏感性. 研究得出不同费率标准下,小汽车及公交车出行比例的改变程度,确定停车收费价格的敏感区间,并分别得到停车费率和公交票价变化对出行方式改变的弹性. 研究结论可以为大城市合理制定停车收费价格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停车位普遍存在建设投入高和使用价格低之间的极端不对称,导致小汽车过度使用、停车矛盾不断加剧。首先对中国城市停车问题及停车收费定价体系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按公众心理承受能力和参考车位土地资源价值两种定价模式,指出因收费定价不合理导致的停车福利化现象是城市停车问题的根源所在。最后阐明,建立与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停车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实行去福利化的停车改革、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城市路内停车管理战略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问题,从公安交通管理角度研究路内停车管理战略。首先探讨路内违章停车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并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引导式路内停车管理战略架构,在分析城市路内停车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阐述停车管理战略意义和目标。从确定严管区域、合理设置路内停车位、完善停车安全管理设施、强化执法手段和加大处罚力度五个方面提出路内停车管理措施;从加强宣传、增加有效停车位供给、调整城市交通结构和建立停车位电子档案库四个方面提出引导式停车管理配套措施,并探讨相应的战略保障机制。最后,通过杭州市和长沙市实例分析了停车管理战略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获取通勤驾车者个体活动出行轨迹及停车竞价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生存分析理论的驾车者竞价行为演化模型,解析不同因素对停车竞价行为的影响机理;应用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激励方案及职住区位设施供给对竞价持续时长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弹性停车激励机制使原本为“耐用品”的停车泊位转变为“消耗品”,可以通过竞价激励方式降低驾车者的小汽车依赖性,提高城市停车泊位利用率;在弹性停车激励机制作用下,驾车者的泊位共享积极性不仅受自身社会经济属性影响,还受职住区位特征及竞价激励方案的影响;随着通勤驾车者停车泊位共享积极性的增强,参与停车竞价的次数越多,竞价行为的持续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8.
停车收费价格是规范居住区停车管理的重要手段.结合北京市居住区停车成本调查,分析居住区停车泊位运营管理成本;结合北京市居住区停车行为调查,探讨居民对停车费用的支付意愿及其与居民收入的关系,据此确定居住区停车收费依据.进而考虑与居民停车泊位选择行为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建立BL模型,分析地面停车泊位与室内停车泊位的费用差价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