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0前言日本东京地铁新造的15000型通勤列车,投入了东西线(中野—西船桥)运营。由于近年来地铁东西线在早高峰时列车经常晚点,作为措施之一,采用了宽体门的车辆,以缩短旅客  相似文献   

2.
0前言 日本东京地铁新造的15000型通勤列车,投入了东西线(中野-西船桥)运营. 由于近年来地铁东西线在早高峰时列车经常晚点,作为措施之一,采用了宽体门的车辆,以缩短旅客上下车时间和停站时间,改善高峰时的运营.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月23日,青岛地铁11号线列车在即墨下线。11号线车辆采用B型车,不锈钢鼓形车体,每列车4节编组,最大载客量约为1 200多人。国内目前运营的地铁列车主流速度是80 km/h,而11号线地铁车辆的最高运行速度达120 km/h,位于国内地铁列车速度前列。值得一提的是,  相似文献   

4.
陶云 《铁道通信信号》2011,47(12):64-65
地铁车辆逐年递增,运营中的地铁列车性能、安全等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在地铁车辆上安装事件记录仪非常必要,介绍列车事件记录仪在南京地铁1号线、2号线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地铁车辆火灾发生原因及特点,详细介绍了天津地铁2号线车辆火灾报警系统的构成及功能。通过采用一系列措施,防止地铁车辆火灾报警系统误报现象,不仅提高了地铁车辆火灾报警系统的可靠性,还保证了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6.
东京都交通局10-300型列车扩编为10辆编组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前言东京交通局都营地铁新宿线运营列车现有3种型式的编组:10-000型列车、10-300R型列车和10-300型列车。这些列车全部按8辆编组运营。为增强运输力和缓和拥堵,2010年,将10-300型列车扩编为10辆编组,新造了中间车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南昌地铁1号线车辆的基本情况,对车辆的动力性能以及牵引制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和仿真,并对列车的救援能力和能耗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电传动系统特性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南昌地铁1号线地铁列车及其牵引电传动系统已通过线路型式试验和运行考核,目前已载客运营,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正>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为重庆地铁5号线研发的As型列车日前运抵山城,标志着我国首款山地A型地铁列车诞生。As型地铁列车适用于山地环境,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载客量大等特点,最高运行时速为100 km,6辆编组列车最大载客量为2 322人。新车型的诞生,将为山地、丘陵地形的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建设和运营降低成本,提高列车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新车型还通过一体化的设计和信号设备互联互通的升级,在全国首次实现了地铁车辆的跨线路运营。  相似文献   

9.
青岛地铁2号线开通初期,多次出现因车辆塞拉门系统故障导致列车晚点的问题。为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营,针对青岛地铁2号线开通初期出现的典型故障,从车辆的运营环境、故障信号的控制逻辑和故障触发的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故障发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改进措施。塞拉门系统改进后的车辆运营情况表明,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塞拉门的故障率,提高了地铁车辆可靠性。该研究可为其他地铁项目的安装、调试、检修提供参考,为故障的快速定位和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铁运营单位的车辆维修部门除了进行常规的日检、双周检、三月检和年检外,在列车运营年限达到5年/10年或运行公里数达到60万/120万km时,还需对列车进行全方位深度拆解维修(架大修),以恢复列车整体性能,使之达到符合运营标准的技术状态。因此,车辆架大修基地的规划和筹建显得尤为重要。借鉴国内广州、深圳、武汉、长沙、东莞等城市地铁车辆架大修实际经验,结合列车配属数量、架大修维修模式和检修工艺流程等,对佛山地铁2号线林岳车辆段架大修基地的维修能力进行核算。经过综合评估,证明该基地能满足佛山地铁2号、3号和11号线的车辆架大修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以部分已开通地铁的38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分析影响地铁申报的GDP、市区常住人口、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全年日均客运强度等指标的现状,并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角度分析地铁建设指标与7个社会经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部分城市自身的财力和地铁运营能力尚显不足,在地铁建设规模和节奏上应合理把控;不同城市的地铁建设指标与其GDP、一...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快线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纽约、巴黎和东京的城市轨道交通快线发展特征进行分析,提出这三大城市建设快线所具有的适用性。针对国内城市发展及交通需求,提出国内应发展轨道交通快线系统,并结合北京不同圈层的需求及建设条件,提出不同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的减振降噪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轨道交通中的噪声和振动问题也随之凸现。上海的明珠线轻轨系统,北京的13号线轻轨系统都曾面临噪声振动的困扰,东京地铁12号线在运行中的噪声问题也令日本地铁界感到无奈。环境噪声和振动影响问题已经成为限制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形成原理与分类,介绍了多种城市轨道交通中减振降噪的措施。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开展新型产品的开发和相关规范的制定工作,以利轨道交通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投资增加,近年来,武汉轨道交通建设也飞速发展,城区轨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地铁保护区也越来越多,这些区域内多存在在建或规划的大型建设项目,其建设过程可能造成地铁结构变形,增加地铁运营的风险,因此,对地铁保护区内结构进行安全监测受到管理部门和施工部门的重视。依托武汉市长江多级阶地典型的地铁保护区隧道结构变形安全监测项目,详细论述地铁保护区变形安全监测的方案设计、实施及控制指标等因素,并通过对比现场监测和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各因素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影响程度和范围。针对武汉地区的地质特征提出地铁保护区应考虑的主要安全风险因素,为降低武汉地区地铁保护区内的工程风险,保障工程安全建设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东京的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开发是以车站为核心拓展车站空间,将整个街区细致地衔接起 来。以东京中城日比谷作为案例,研究 TOD 型城市更新。中城日比谷通过接驳开发地块以外的地铁站,在提升 可达性的同时,构建出舒适的慢行网络。此外,伴随城市的发展,逐渐出现如何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如何 打造人气聚集地等问题。城市更新项目也因此需要对周边区域做出一定的公共服务,以提升城市的公共利益。东 京的城市开发制度引导开发商能够在更灵活地进行规划的同时,进行公共服务建设。中城日比谷便是运用此类城 市规划机制的城市开发项目之一,通过多方合作实现跨领域的城市开发。政企合作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高 质量的公共空间、城市的活力营造,在借鉴企业等社会资本的技术经验之后在东京得以更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铁建设安全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随着地铁建设的迅速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北京地铁的建设实践中,对安全管理进行创新: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工程建设安全的技术标准和指南,建立、实施了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开发、推广应用了安全风险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安全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新一阶段地铁建设大规模开展的背景下,将进一步创新安全管理手段,不断加强管理,确保工程建设安全.  相似文献   

17.
地铁工程建设中信号系统是保证地铁安全运行的前提,对推动城市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地铁信号系统采用的安全策略和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地铁安全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地铁建设资源开发的法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开发地铁建设资源可以为地铁建设筹集资金,并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避免重复建设。然而地铁建设资源开发却遇到了重重法律障碍。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地铁建设资源开发配套法律体系存在的不足,建议在地铁地上空间资源方面需对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交通用地和经营性土地联合开发、"轨道 土地"运营模式等方面完善法律支持条件。在地下土地空间资源方面,明确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地下空间有偿使用和有限使用的制度;使用权出让引入三维界定方法;明确地下空间开发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维持管理法规等。在土地增值方面需完善土地出让金制度、土地税收制度和设立专项费用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王耀 《铁道勘察》2022,(1):101-104,1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成为城市立体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充分疏散地铁客流、有机结合周边地块并服务于附近大规模居住人口,在北京地铁6号线常营站建设项目中采取一体化开发的建设模式,通过积极协调各相关单位,与周边物业公司开展合作,最终确定前期通盘规划、中期同步施工、后期一并交付的开发建...  相似文献   

20.
地铁工程建筑材料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科学的地铁工程材料管理技术方法。通过分析现行的地铁工程材料管理模式,研究甲方控制(甲控)材料的范围以及管理的内容;基于这种模式的特点,分析信息技术在地铁工程建设甲控材料管理中的应用;提出系统的功能设计方案,并运用于某市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