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对K562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效应的差异。方法常规方法制备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微核,检测NAA对K562细胞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微核形成率以及细胞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NAA可诱导K562细胞和人正常淋巴细胞微核形成和提高SCE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NAA诱导K562细胞微核形成率和SCE频率绝对增长值高于正常淋巴细胞组。NAA显著抑制K562细胞和人正常淋巴细胞分裂指数,绝对抑制率也表现为K562细胞高于正常淋巴细胞。结论NAA具有诱导细胞染色体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雪莲黄酮总甙对人外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雪莲黄酮单独应用可诱导PBMC细胞毒活性,其浓度在0.6μg/ml时,作用最明显(p<0.05)。且可显著增强亚适剂量HrIL-2诱导的PBMC的细胞毒活性,而对大剂量IL-2的诱导作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雪莲黄酮总甙40μg/kg或80μg/kg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经PHA刺激后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血清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效价及溶血素的效价。对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状态,雪莲黄酮总甙40μg/kg或80μg/kg可使淋巴细胞转化率、抗绵羊红细胞抗体和溶血素效价有所提高。实验结果表明:雪莲黄酮总甙对小鼠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用人体全血培养方法,比较研究了由MMC诱导的淋巴细胞微核率和人体外周血细胞中SOD活性及MDA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微核率、MDA浓度与MMC剂量(0~2.99×10~(-4)mmol/L)之间呈正相关,而SOD活性与MMC剂量呈负相关;微核率与MDA浓度呈正相关,而与SOD活性呈负相关;SOD活性与MDA浓度之间呈负相关,故认为自由基在微核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萘乙酸抑制K562细胞增殖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萘乙酸(NAA)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MTT法、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分裂指数分析、tunnel法以及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和微核制备,对NAA处理的K562细胞进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以及染色体损伤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A可以有效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并将细胞阻滞在G1期,降低细胞分裂指数,促进细胞凋亡,提高K562细胞SCE频率以及微核形成率。结论NAA具有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30名喷漆工及两个对照组的30名姊妹染色体交换(SCE)的频率.实验结果显示在这三组之间的SCE 频率有显著的差异。这些喷漆工的SCE/细胞频率(6.14±1.71;P<0.001)显著地高于这两个对照组(4.88±1.29;2.49±0.42;P<0.001),而这三组的SCE/染色体频率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20)。这表明喷漆的物质会使工人产生一定的细胞遗传学效应。BrdU 标记染色体的方法对某些有毒性物质是一种敏感的指示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外源H2O2和IBA处理对黄瓜幼苗外植体不定根发生过程中0~48 h时间段内过氧化物酶(POD,peroxidase,EC1.11.1.7)、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apoplastic peroxidase,EC1.11. 1.11)、过氧化氢酶(CAT,catalas,EC1.11.1.6)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EC1.15.1.1)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瓜不定根形成的诱导与起始阶段,POD和APX活性变化完全一致,呈逐渐升高的趋势,CAT活性呈现降-升-降-升的变化,SOD活性变化呈对数曲线.H2O2处理显著降低了不定根诱导阶段和起始阶段POD与APX活性,显著降低了诱导阶段CAT和SOD活性;IBA处理对诱导阶段POD和APX活性影响不显著,却显著升高了起始阶段POD和APX活性,对CAT和SOD活性的影响与H2O2处理基本相同.H2O2对不定根形成的作用机理可能与IBA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 Lu)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6~7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n=10)和心衰组(HF,n=10)。HF组通过异丙肾上腺素50 mg/kg连续腹腔注射10 d建立心衰模型,10 d后行心脏超声判断心衰模型。腹主动脉采血,并于2 h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行彗星实验,测量彗星尾长度比(Tail DNA%),检测短期DNA损伤,获得HF组DNA损伤的基线资料后,分别以5、10、20、50μmol/L Lu处理HF组分离的淋巴细胞,30 min后再行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以50μmol/L Lu培养新鲜外周血24 h行微核分析(micronucleus assay),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测长期的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与Ctrl组相比,HF组心脏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短轴缩短率均明显增大,证实心衰造模成功。取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培养并用Lu处理,24 h后,HF组较Ctrl组彗星尾长度增多(P<0.05),经50μmol/L的Lu处理后彗星尾长度明显减少(P<0.05);微核分析检测结果示,HF组较Ctrl组有核细胞微核数目明显增多(P<0.05),其中Lu处理组较HF组减少(P<0.05)。结论 Lu可以明显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衰大鼠淋巴细胞的DNA损伤,这为Lu应用于治疗心衰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Cur)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I)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VSMCs细胞,MTT法测定不同浓度Cur对AngⅡ诱导VSMCs增殖的影响。并分别设对照组、AngⅡ干预组、20μmol/L Cur组及AngⅡ联用不同浓度Cur(5、10、20μmol/L)组,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p47phox mRNA与蛋白的表达;亚硝酸盐含量重氮化反应吸光测定法(Greiss assay)测定细胞内一氧化氮(NO)的表达;DCFH-DA氧化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各试验组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光光度计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采用p47phox特异性siRNA干扰VSMCs p47phox的表达,并深入探讨Cur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及氧化应激的机制。结果 MTT法观察到Cur在0~8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Cur(5、10、20μmol/L)可以有效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同时,Cur可有效抑制AngⅡ诱导的NO、iNOS、p47phox、ROS的高表达并有效提高SOD和Gpx的活性,且具有浓度依赖性。采用p47phox特异性siRNA下调p47phox表达,AngⅡ诱导的VSMCs内ROS生成减少。结论 Cur具有抑制AngⅡ诱导VSMCs的增殖及氧化应激作用。这一作用与减少iNOS诱导的NO合成,下调p47phox的表达抑制ROS产生、提高SOD和Gpx的活性,进而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内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3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及32例健康者淋巴细胞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肌酸激酶(CK)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进行测定。发现CHF患者淋巴细胞SOD、GSH-Px及GOT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而CK活性和LPO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结果表明,CHF患者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选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非程序DNA合成(UDS)两个指标进行了亚硒酸钠诱发细胞遗传毒试验。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亚硒酸钠均诱发了SCE和UDS阳性结果,提示其具有细胞遗传毒效应。此效应的阈浓度为6.48×10~(-7)mol/L。  相似文献   

12.
作者检测了34例老年人T淋巴亚群、T淋巴细胞功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诱生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结果显示老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CD_3)与T抑制细胞数(CD_8)明显低于中年组和青年组;而T辅助细胞数(CD_4)则无明显差异。抑制T淋巴细胞(T_s)活性明显降低;T辅助细胞(T_H)无明显变化。外周血淋巴细胞诱生白细胞介素-2的活性明显低于中年组和青年组。这可能是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调节紊乱的物质基础。提示可用白细胞介素-2恢复老年人的正常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宫颈粘液中是否存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并了解其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对24例月经周期正常妇女的26个月经周期中宫颈粘液SOD活性进行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宫颈粘液呈现SOD活性,在月经周期中发生特定变化;卵泡期与雌激素呈负相关,黄体期与孕激素呈正相关,排卵前SOD活性骤降,围排卵期呈低水平。提示:①宫颈粘液存在SOD,且具有活性,在生殖调节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②宫颈粘液SOD活性在排卵前骤降可做为预测排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72例3岁~12岁心肌炎患儿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T细胞亚群,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发现心肌炎患儿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低下,同时伴随着OKT8和SOD的降低。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与OKT8和SOD呈正相关,与LPO呈负相关。经治疗后显示:胸腺肽和大剂量维生素C可改善心肌炎患儿红细胞、T细胞免疫功能失衡,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检测了37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刀豆素A诱导的抑制细胞活性水平。结果显示,肾病患儿初发时就存在抑制性T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减低,并随着激素治疗及病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提示本病的免疫调节失衡可能是一原发性改变,在肾病发病机理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神经营养因子-3对大鼠胃肠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进行人重组神经营养因子 3(rh NT 3)对大鼠胃肠动力及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肌电 (MMC)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的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及结肠处手术埋植银丝电极 5~ 7d后 ,在清醒空腹状态下通过尾静脉注射2 0 μg·kg- 1 的rh NT 3或安慰剂 ,对照分析注射前后各 2h大鼠的胃肠肌电活动变化。结果 rh NT 3对胃窦及小肠处的肌电活动有增强效应 (P <0 .0 5 ) ,但对其MMCs周期无显著影响 ;在横结肠 ,rh NT 3不但可显著增强峰电的频率、振幅及延长峰电周期 ,而且可以使MMCs周期延长 [(2 5± 11)minvs.(19± 6 )min ,P <0 .0 5 ) ];在远端结肠处 ,rh NT 3打断MMC模式 ,引起类似MMCⅢ相的连续的峰电活动 ,持续约 (48± 6 )min。结论 外源性的rh NT 3对大鼠的胃肠肌电活动具有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己烷致大鼠脂质过氧化及肝细胞DNA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正己烷(n-hexane)对大鼠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阴性对照组、75、150、300 mg/kg染毒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经腹腔注射染毒4周后,检测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用彗星试验技术(SCGE)检测大鼠肝细胞DNA的损伤。结果大鼠体重随染毒时间而增加,阴性对照组增加最快;随染毒剂量增加,肝组织匀浆中SOD、GSH-Px活力、血清GSH含量明显降低,而血清MDA含量增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肝细胞SCGE检测彗星尾长、尾DNA(%)、尾矩、Olive尾矩均增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尾矩值与染毒剂量作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为0.981,呈正相关(P<0.05)。结论正己烷可引起或增强机体氧自由基反应,导致脂质过氧化损伤和肝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