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电动自行车已成为群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频发。为了研究电动自行车事故特征,特别是电动自行车违反交通信号灯控制的情况,基于涉及电动自行车的路口信号灯状态鉴定数据和事故数据,对事故的时间空间分布、碰撞车辆类型、骑车人个体特征、事故原因、电动自行车进入路口时信号灯状态等要素开展分析,获取了信号控制交叉口电动自行车事故特征规律,为开展此类事故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卓曦  郑柯  巫杨清 《中南公路工程》2013,(5):263-267,273
为提高城市中心商务区电动自行车出行效率与减少电动自行车事故率,分析电动自行车出行路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视认性分析,采用实地视觉模拟实验,研究版面内容及颜色、文字规格、版面尺寸等电动自行车出行诱导屏设计要素,进而参考警告标志前置距离公式,提出交叉口上游诱导屏布局方法,最后以福州市宝龙商务区为实例,采用模型计算与问卷调查进行研究成果试算及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多于50%的驾驶员将留意电动自行车出行诱导屏,76.56%的驾驶员可理解诱导屏图符含义.可见研究成果有利于电动自行车交通诱导,从而改善城市中心商务区交通组织状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快速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出行方式,已在人们的出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同时,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交通事故频发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浦东新区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对此开展了广泛问卷调查,分析得到浦东新区电动自行车使用者的出行特征、安全意识、事故经历以及安全教育意愿。最后总结国外相关安全改善经验,提出电动自行车改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的发展,低慢速交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居民休闲娱乐、购物、锻炼的重要方式,也是居民短距离出行的主要途径,是中、长距离出行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各地对慢行系统的建设越来越重视,相比新建项目,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提升改造会遇到空间狭小、障碍物较多等问题和困难,改造效果未达预期。目前国内对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专用的设计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本文通过佛山市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提升改造的工程实例,对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专用道改造设计提出应注意的细节,并对改造设计需特别注意的要点作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多式联运的公共交通网络中,换乘是不可避免的。与门到门服务相比,换乘的便捷程度会影响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因此,规划和管理有效的换乘衔接非常重要,这需要了解影响换乘的因素。以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以公交、地铁和自行车组成的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铁站周边的自行车和公交车换乘出行量。通过研究公交、地铁和自行车联合网络中出行量与地铁周边区域的公共交通网络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以泰森多边形的不同圈层来表征不同区域的交通生成的影响力,建立了基于泰森多边形的地铁换乘量生成模型,以此来解释由自行车和公交到达地铁站的换乘量及相关影响因素。首先,生成基于地铁站网络的泰森多边形。其次,通过计算泰森多边形不同圈层的POI数量及自行车出行量得到泰森多边形的影响系数。再次,得到了公交站点数、公交到地铁换乘时间、不同类别的POI数量等多个变量,并建立了换乘量生成模型。利用北京市的智能卡数据、公共交通网络数据和POI数据,模型表现良好。该模型可预测规划中的地铁站点的周边区域(泰森多边形中)的慢行交通出行量,为新建地铁站点的公共自行车投放量及最后一公里公共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处理好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汽车公交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效率,优化公共交通网络,通过建立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公交系统站的配置模型,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站点配置融入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中。利用Space L模型、Space P模型分别构建公交系统有向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由复杂网络拓扑特性得出的公交系统网络中重要度低的节点,结合自行车接驳距离模型以及汽车公交线路最优站间距的确定,建立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公交系统站的配置模型。该模型最终确定自行车配置站点时,需要综合分析站点及其所在线路相关网络信息、环境信息,对汽车公交线路进行调整,进而达到通过配置自行车站点优化现有城市交通线网的目的。最后以天津为例,对天津市1 273个站点,311条线路建立天津市公交系统网络,选取网络中度值较低的14个站点所在线路进行优化配置,并利用复杂网络拓扑特性指标对优化前后交通网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公共交通网络平均出行站点数量降低了1. 94%,平均换乘次数降低了4. 15%。验证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公交系统站的配置模型的合理性,通过合理配置自行车站点,在保证公共交通网络覆盖率不变的前提下,节约站点数量,提高了站点利用率及公共交通出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行车》2023,(3):17-21
<正>随着“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观念的深入人心,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出行的优势日益显现,加之市场上先后出现了智能单车、电助力自行车等新品类,为自行车行业注入了新活力与竞争动力。而在2023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再度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因此自行车行业2023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多渠道增加消费需求,进一步推广两轮出行理念。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将电动自行车作为出行首选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在带来便利和快捷的同时,也引起了较为突出的安全问题。在农村地区发生的交通事故中,电动自行车相关事故比例较高,且伤亡事故率高。为充分研究农村地区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的安全特征,本文针对农村电动自行车骑行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最终回收了310份有效问卷。分析得出:1)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女性比例并不低;2)电动自行车主要受众人群是个体和自由职业者;3)电动自行车车辆属性未得公众认可;4)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问题非常突出;5)传统主流的交通安全宣传方式效果有限。以上结论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展交通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电动自行车用户对不同城市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政策的行为响应机理,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用户的社会人口特征、出行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在不同政策下的决策,基于心理接受度等潜变量构建了多指标多因素模型,得出了潜变量的拟合值,将潜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引入到行为决策模型中,构成了混合选择模型来分析社会人口变量、出行特征变量和心理潜变...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挖掘公共自行车时空出行特征,探讨城市空间环境与骑行需求的潜在联系.以宁波市中心城区为案例,基于公共自行车IC卡数据获取出行时空变化规律,在验证租、还车需求具有空间自相关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了人口密度、道路分布、公共交通、站点配置和建成环境因素对骑行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工作日、非工作日内租、还...  相似文献   

11.
大城市出行模式的转变与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与市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在不断变化的出行模式的刺激下,市民交通出行需求也随即发生变化,特别是大城市交通出行方式选择已从"个体交通——公共交通"的简单交通出行划分为"小汽车——电动自行车——网约车(出租车)——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等多模式,组合式...  相似文献   

12.
正凭借"短小精悍"为城市交通"查缺补漏",应该是对电动自行车正面作用的形象描述。电动自行车承载着其他交通方式不能替代的责任,在道路交通中发挥着自己的优势,成为大众短距离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优势对比与自行车相比,省时省力更轻松电动自行车使用电池,这与用人力蹬的自行车自然要省力的多,因此尤其适合老人或家庭主妇,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社会心理学层面更为深入地挖掘共享自行车出行与小汽车出行之间的交互影响作用,本研究基于网络调查数据分析了共享自行车用户人口统计属性、转移方式来源、出行方式组合模式、出行目的及出行频率等特征,并构建了共享自行车与小汽车使用行为交互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共享自行车使用障碍(如共享自行车车辆不足等)会减少共享自行车的使用,而小汽车使用障碍(如小汽车停车费用升高及停车不便等)不仅会减少小汽车的使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共享自行车的使用,并且小汽车使用障碍对共享自行车使用意愿产生的影响大于共享自行车使用障碍产生的影响.因此,在短距离出行中小汽车使用相关管理对策的制定尤为重要.研究结论为促进绿色交通出行相关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共享单车的引入对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通过对南京市通勤居民进行出行问卷调查,从社会经济属性、家庭属性、出行特性及出行意愿4个方面,采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通勤者在共享单车出现后的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性别、收入、企事业者/教师医生、拥有私家车、出行费用、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及舒适性对通勤者选择私家车出行都是正显著的;年龄、企事业者、出行费用、出行时间及经济/安全/环保性对通勤者选择公共交通具有显著正影响;收入、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及安全性对通勤者选择自行车出行具有显著负影响;年龄、性别、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及安全性对通勤者选择共享单车出行具有显著负影响.其中,注重经济性的通勤者选择公共交通的概率会达到65.58%,注重环保性的通勤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概率可达到84.55%;注重舒适性和注重经济性相比,优先考虑舒适性,即更愿意选择私家车出行.   相似文献   

15.
正疫情的暴发,导致国家封锁和人们对社交距离的担忧,骑行在英国变得空前流行。不仅仅是健身爱好者,所有人都渴望出门走走,越来越多的通勤者也开始选择骑自行车出行,把4只轮子换成2只轮子,放弃公共交通,选择更健康、更便宜、通常也更快捷的交通方式。在这一过程中,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和日益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过去的10年里,电动自行车变得更轻、更高效、更实惠——这使它们成为日常通勤的完美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公交优先的居民出行方式结构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城市居民出行方式最佳结构,以制定相应的公交优先政策措施.首先提出了居民出行社会效益的概念,根据居民出行时间价值、平均出行时间与出行费用,计算不同出行方式出行者平均每次出行的成本,在考虑各种出行方式比例的基础上,计算居民出行节约成本,从而计算居民出行社会效益.以居民出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通过深入研究居民出行时间、出行费用与出行方式比例的函数关系,以及新增公交供给投入成本等参数变化规律,建立居民出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约束条件.最后以长春市居民出行调查结果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居民出行社会效益最大时,小汽车、公共交通、步行及自行车的出行比例分别为11.27%、62.36%和26.37%,并针对计算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出行方式结构合理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康立 《中国自行车》2007,(10):40-40
绿色、环保、节能的电动自行车对我们如今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不仅没有被其他交通工具所取代,甚至还有发展壮大之势。这其中的原因不仅与我国的现实国情息息相关,而且还与电动自行车本身的优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就让我们细数一下电动自行车的市场优势吧!  相似文献   

18.
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人们短距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然而由于技术超标、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电动自行车事故数量不断增加。在统计分析我国电动自行车事故的基础上,比对了不同国家电动自行车设计参数,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电动自行车管理政策,结合我国交通安全现状,提出了管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年产量近5 000万辆。作为低碳环保、方便快捷的绿色交通出行工具,电动自行车在我国“绿色出行智慧交通”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电动自行车在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特别是电动自行车的非法改装、入户充电、不当使用等引发的火灾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电动自行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越来越成为令人"头痛"的城市交通管理难题。据河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介绍,目前河南正在制定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酝酿实施上牌管理。据介绍,目前电动自行车管理存在三个难题:源头管理难,许多电动自行车厂商钻法律的空子,生产大量超标准的电动车,造成了电动自行车行驶时的安全隐患;中间环节查处难,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一般由机动车承担较多的事故责任;遵守交通法规难,电动自行车常争道抢行、超速行驶、随意转弯变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