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客观评价公路平面交叉口的安全状况, 提出了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基本概念, 分析了影响无信号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的客观因素, 给出了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方案, 分别构建了基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冲突点的安全服务水平主模型和基于交叉口几何特征、交通标志等次要影响因素的修正模型, 并由此提出无信号平面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计算模型。根据多个无信号交叉口数据, 把安全服务水平分为1~4级, 并验证了安全服务水平模型的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 应用安全服务水平计算模型得到实例交叉口危险度为200.7, 安全服务水平为3级, 符合交叉口实际的安全状态, 因此, 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模型能够有效评价交叉口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3.
丁红亮;刘天麟;孔维耀;唐立;韩科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25,(1):59-71
【背景】随着车路协同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车辆速度引导实现车辆在交叉口的安全、高效通行成为交叉口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广泛关注。【目标】充分利用无信号交叉口灵活性,实现网联人类驾驶车辆路权优化,提供协同式车辆速度引导,缓解交通拥堵,降低车辆燃油消耗。【方法】首先,提出一种考虑车辆驾驶意图的车组划分规则,并基于此考虑车辆动力学、车组占用汇流区时间以及车组间冲突关系等多重约束,建立以规划区域内车辆总延误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随后,提出一种考虑与障碍车辆间碰撞风险的在线协同速度引导方法,进一步提高交叉口利用率,形成车组划分、路权优化、速度引导的分层异步无信号交叉口一体化管理框架。【结果】利用Matlab软件开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分层优化方法的平均延误优于其他方法,总体延误处于较低水平。例如,当交通流量为2 000 veh/h时,所提方法相比于基于先到先服务的方法和基于时间接近度的速度引导方法,分别可降低45%以上和16.86%的平均延误。【结论】提出一种考虑网联车辆意图的分层式协同车速引导方法,可有效提高网联无信号交叉口车路协同方法的精细化程度,提高系统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5.
为更客观、系统地分析无信号交叉口的安全性能,提出“车流冲突线”概念.通过分析首部车冲突概率、碰撞后严重程度比和冲突向后传递长度,构建无信号交叉口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表明:基于临界冲突距离值构建的首部车冲突概率模型,考虑两车速度、角度、加速度和反应时间,更接近交通冲突的真实过程;借助物理碰撞学原理可确定 3种冲突型态碰撞严重程度的权重关系,即,交叉∶合流∶分流为 12.705∶1.000∶1.000;利用数学期望知识建立的交叉口当量期望车流冲突量模型,综合考虑冲突发生的潜在机率、交通量大小、车辆位置等因素,可更真实描述实际车流冲突行为. 相似文献
6.
智能网联车辆为无信号交叉口的安全和效率提高提供新思路。以双向2车道无信号交叉口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车辆轨迹预测的车车冲突检测算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基于车辆优先级、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优先级的三级判定法则,由此提出冲突碰撞避免策略。以典型的交叉口交叉冲突场景为例,对5种避撞策略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各种策略均能实现避撞,但前4种策略车辆延误均有所增加;以单车行程时间为效率指标,前车状态保持不变,后车在距离冲突点50 m处减速的策略为兼顾安全和效率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道路交叉口车辆微观行驶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更详细有效地分析城市交叉口的交通运行状况, 需要建立细致的车辆微观行驶仿真模型。基于对交叉口范围的划分, 首先给出了交叉口进口道区域内, 信号控制交叉口的绿灯、红灯和黄灯情形、以及无信号交叉口情形下车辆的到达模型; 随后, 对有冲突交叉口和无冲突交叉口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车辆驶离模型和穿越空挡模型。最后, 详细地分析了交叉口转弯车辆在出口道前沿区域的车道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8.
为更客观、系统地分析无信号交叉口的安全性能,提出“车流冲突线”概念.通过分析首部车冲突概率、碰撞后严重程度比和冲突向后传递长度,构建无信号交叉口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表明:基于临界冲突距离值构建的首部车冲突概率模型,考虑两车速度、角度、加速度和反应时间,更接近交通冲突的真实过程;借助物理碰撞学原理可确定 3种冲突型态碰撞严重程度的权重关系,即,交叉∶合流∶分流为 12.705∶1.000∶1.000;利用数学期望知识建立的交叉口当量期望车流冲突量模型,综合考虑冲突发生的潜在机率、交通量大小、车辆位置等因素,可更真实描述实际车流冲突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山区道路车辆的行驶安全,在构建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解算车辆的行驶状态,分析纵坡坡度、横向超高以及行车速度等单一因素下的车辆动力学响应;以最大横摆角速度与稳态横摆角速度为指标,分析组合因素对车辆行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车速保持不变时,横摆角速度随超高的增加而减小,随纵坡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于相同的道路几何线形,车速越高,横摆角速度越大,行车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