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晓月 《摩托车信息》2007,(11):50-52
欧洲是摩托车制造业的发祥地,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自1885年德国机械师戈特利布·戴姆勒发明了世界第一辆摩托车后,摩托车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便迅速普及开来.经过改装与完善的摩托车被大量投入战场,在尔后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阮天林 《摩托车》2013,(16):83-85
经过三十多年的飞跃发展,我国摩托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尤其在1993年,我国就以367.49万辆的产量首次超过摩托车王国——日本,成为了世界头号摩托车生产大国,1997年则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003.7万辆,至2012年,我国摩托车产量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摩托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超过9000万辆,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消费国。由于我国摩托车工业起步较晚,行业管理不够规范,维修服  相似文献   

3.
一、世界摩托车发展状况世界摩托车工业源起于欧洲,自1885年世界第一辆摩托车在德国问世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长足发展,年生产能力超过1500万辆,总保有量达1.5亿辆,千人拥有量约26辆,日本、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家,千人拥有量达100—150辆,我国台湾省则高达300辆以上,平均2—3人就有一辆摩托车。日本是当今世界摩托车制造王国,它始于引进德国、英国和意大利技术。在  相似文献   

4.
《摩托车》2004,(1)
我国摩托车工业经过二十多年的飞跃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尤其在1993年就以367.49万辆的产量首次超过摩托车王国——日本,成为世界头号摩托车生产大国,1997年则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003.7万辆,我国摩托车产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截止2002年底,我国摩托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超过5500万辆,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消费国,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5.
轶名 《摩托车》2006,(6):17-19
我国摩托车工业经过二十多年的飞跃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尤其在1993年就以367.49万辆的产量首次超过摩托车王国——日本,成为世界头号摩托车生产大国,1997年则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003.7万辆。截止2005年,我国摩托车产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然  相似文献   

6.
信息广角     
环保型摩托车将成为发展主角 2000年摩托车产业发展趋势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30多家摩托车厂家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认为,环保型摩托车将成为中国摩托车的发展主角。从1993年开始我国一直是世界摩托车产销量最高的国家,产销量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00万辆~1050万辆之间,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但目前中国已有60个大中城市禁止给摩托车上牌  相似文献   

7.
阮天林 《摩托车》2005,(7):15-17
我国摩托车工业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一环。尤其在1993年就以367郾49万辆的年产量首次超过摩托车王国——日本,成为世界头号摩托车生产大国,1997年则突破1000万辆大关,达1003郾7万辆,我国摩托车产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截止2004年底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同时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市场.2001年我国共生产摩托车12 366 966辆,其中87.66%为四冲程摩托车(包括三轮摩托车),随着我国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四冲程摩托车所占的比例还将继续扩大,这就为我国润滑油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摩托车技术》2013,(10):27
近年来,印尼摩托车产业快速发展。据印尼摩托车协会统计,2012年印尼摩托车产量达到714万辆,不仅在东南亚独占鳌头,而且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名列世界第3。预计今年总产量将达到730~750万辆,明年产量将突破780万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印尼摩托车产业快速发展。据印尼摩托车协会统计,2012年印尼摩托车产量达到714万辆,不仅在东南亚独占鳌头,而且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名列世界第三。预计今年总产量将达到730万辆~750万辆,明年产量将突破780万辆。有专家认为,虽然摩托车的生产和销售促进了印尼机动车产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城乡居民的出行,但也给大中城  相似文献   

11.
方云飞 《摩托车》2013,(24):92-95
炮火考验的"信赖"随着美名的建立和产品的丰富,凯旋摩托车已经达到较大规模,1914年的年产量达到4000辆单缸摩托车。正在凯旋走上顺路的时候,战争来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摩托车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通过能力强等优势,被广泛用于战场的通信等工作。当时,凯旋的主打车型A型摩托车,被英国政府相中并订购用来装备前线的军队。随后,在A型摩托车的基础上,夏尔特于1914年开发设计出具有传奇色彩的H型摩托车。H型摩托车奔驰在充满硝烟炮火的战场上,经过各种崎岖颠簸、湿滑泥泞道路的考验,结果证明其非常可靠,因此在军营中赢得了"Trusty"(信赖)的美名。随后的几年,凯旋的主要任务都是开足马力,为盟军提供军用摩托车。据统计,一战中总共大约有30000辆的H型摩托车提供给盟军,其中  相似文献   

12.
摩托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特别是进入“八五”以来,我国摩托车工业又取得了持续高速发展,从1990年的97万辆,增加到1994年的522万辆,年产量每年增长52%,成为世界上摩托车产量最大的国家。预计1995年摩托车产量将达600~700万辆,到年底全国摩托车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摩托车生产、消费大国,年生产能力已达1000万辆以上。而市场年需求量只有800万辆左右,从而出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用户对摩托车的质量、性能、档次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为期不远,我国摩托车市场将与世界摩托车市场接轨。而我国摩托车工业尚处于发展的稚嫩阶段,整体技术质量水平低,绝大多数摩托车生产企业尚不具备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摩托车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仅去年全国产量就逾500万辆。但就摩托车拥有量而言,当前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20辆以上,而我国仅为8辆,尚低于印度的水  相似文献   

15.
巨型摩托车     
《摩托车》2009,(2):8-8
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像汽车那么大?那你的想象力就未免过于保守了一点,下面这辆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长达9米,高为3米,真可谓是一辆巨无霸,它能轻松地将一辆汽车压成饼干。这辆怪兽来自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为它装配了一台卡车用柴油发动机,还配备76速自动变速箱。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钱江潮”闻名世界,中国的“钱江”摩托车同样闻名世界。而敢于在“钱江”潮头闯巨浪的人则是浙江钱江摩托集团公司(摩托车厂)董事长兼总经理林华中。进入不惑之年的林华中,看上去文质彬彬,书生气十足,可他却是一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运筹帷幄的老手。可有谁知道,10年前,林华中领导的浙江摩托车厂年产“钱江”牌摩托车仅1000来辆;10年后的今天,“钱江”牌摩托车仅日产就达1000多辆,超过了10年前全年的生产总量。去年,生产摩托车27  相似文献   

17.
中国摩托车工业经历了20年的飞速发展,从年产几万辆发展到年产过1000万辆,综合生产能力达1200万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但是,与代表摩托车设计和制造世界水平的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的摩托车企业相比,在产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我国自1993年开始就是世界摩托车第一生产大国。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摩托车社会保有量目前已在9000万辆左右,2005年中国摩托车累计产销分别为1776.72万辆和1774.51万辆。预计2010年我国摩托车产量应在2200万辆左右,发动机2300万台,社会保有量约9000万辆左右。看到这些巨大而又喜人的成绩,有人不禁要惊呼:中国已成为世界摩托车强国了!然而,情况确实如此么?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观察一下。首先是品牌形象的极端孱弱。品牌是一个企业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品牌是产品的灵魂。在品牌消费时代的今天,品牌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我国的摩托车有占据世界半壁江山的产量,但令人悲哀的是中国摩托车与世界摩托车十佳品牌无缘。世界知名品牌摩托车全部在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和英国这五大国中,其中日本独占鳌头。据北京某公司2005年底关于  相似文献   

19.
现在我国机动车以每年17%左右的较高速度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中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而作为世界上摩托车生产第一大国,年产量由1980年的4.9万辆发展到2003年的1466万辆,20年增长了200多倍。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12月份,我国摩托车保有量已经达到6800万辆(注册5900万辆),每千人拥有量为52辆,预计到2010年我国摩托车总保有量将达到11677万辆。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我国摩托车工业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年产量将达到1700万辆,占世界总产量的二分之一,是世界摩托车生产大国。出口400万辆,创汇14亿美元,出口到世界157个国家,凡是有摩托车的国家都有中国摩托车,这是何等令人自豪的事业!它凝聚全行业300万职工的汗水和辛勤劳动,我们应倍加珍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