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一、日本摩托车与客车的两种境遇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东南亚各国市场,日本品牌摩托车与中国品牌摩托车进行了一场价格大战,日本高价摩托车几乎要被中国低价摩托车挤出市场,然而,这两年日本品牌摩托车又卷土重来,牢牢占据了其高端市场。论销售数量中国领先,论销售额日本遥遥领先。中国摩托车与日本摩托车与相比,在质量、技术上差距不大,但日本摩托车具有强大的品牌效应,所以中国摩托车靠低价竞争策略尽管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并未撼动日本摩托车世界名牌地位。由于中国摩托车靠低价促销给当地消费者留下低质低价不良印象,所以,日本摩托车借机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波兰市场,中国产小型摩托车较欧洲及日本品牌更受欢迎,因此中国厂商正增加小型摩托车产量,抢占当地市场。同时,小型摩托车零配件也因此受惠,需求有所复苏。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我国自1993年开始就是世界摩托车第一生产大国。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摩托车社会保有量目前已在9000万辆左右,2005年中国摩托车累计产销分别为1776.72万辆和1774.51万辆。预计2010年我国摩托车产量应在2200万辆左右,发动机2300万台,社会保有量约9000万辆左右。看到这些巨大而又喜人的成绩,有人不禁要惊呼:中国已成为世界摩托车强国了!然而,情况确实如此么?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观察一下。首先是品牌形象的极端孱弱。品牌是一个企业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品牌是产品的灵魂。在品牌消费时代的今天,品牌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存。我国的摩托车有占据世界半壁江山的产量,但令人悲哀的是中国摩托车与世界摩托车十佳品牌无缘。世界知名品牌摩托车全部在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和英国这五大国中,其中日本独占鳌头。据北京某公司2005年底关于  相似文献   

4.
刘少才 《摩托车》2004,(2):47-48
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海关允许中国海员每年免税进口日本旧摩托车一辆。这无疑给多年来望摩托车兴叹的中国海员带来福音。我是在海关允许进口旧摩托车的后期赶上一次去日本,以后旧摩托车就禁止进口了。 那次船跑日本名古屋,我才有机会大概地了解日本旧摩  相似文献   

5.
《摩托车》2014,(11):134-134
伴随着国内休闲娱乐市场的崛起,国内摩托车市场的大排热潮,正在亚洲最大的摩托车展上持续发酵。11月14日-17日,亚洲最大的摩托车展、全球最大的交通工具摩托车展—第十三届中国摩博会将在摩托车之都重庆绚丽启幕。作为摩托车行业的年度盛会,本届展会将荟萃全球400多家参展企业,其中整车品牌超过40个,摩托车品牌及文化用品企业的齐整亮相成为一大盛景:本田、川崎、雅马哈、比亚乔等全球顶级品牌均一个不落地悉数登场。  相似文献   

6.
信息快递     
《摩托车技术》2011,(8):24-25
巴基斯坦组装摩托车55%为中国品牌据巴基斯坦工程发展委员会(EDB)主席尼亚兹(AitezazNiazir)介绍,2011财年(2010年7月—2011年6月)巴基斯坦国内共组装约153.5万辆摩托车,其中55%为中国品牌,45%为日本品牌。尼亚兹呼吁中国厂商抓住投资机遇,进一步扩大中国品牌摩托车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7.
《摩托车技术》2011,(8):24-24
据巴基斯坦工程发展委员会(EDB)主席尼亚兹(AitezazNiazir)介绍,2011财年(2010年7月-2011年6月)巴基斯坦国内共组装约153.5万辆摩托车,其中55%为中国品牌,45%为日本品牌。尼亚兹呼吁中国厂商抓住投资机遇,进一步扩大中国品牌摩托车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技术》2010,(8):29-29
根据巴基斯坦汽车制造商协会(PAMA)公布的数据显示,巴基斯坦2009--2010财年前11个月(2009年7月2010年5月)摩托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其中日本品牌产量超过56.07万辆;使用中国技术的国内品牌产量超过51.4万辆,其中包括约3.50万辆三轮摩托车。  相似文献   

9.
《摩托车技术》2007,(7):49-49
墨西哥是我国摩托车产品出口10大国家之一,2006年1-11月我国向该国出口摩托车160140辆,出口创汇6500万美元,出口数量和创汇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13.6%,平均单价406美元。墨西哥没有自己的摩托车品牌,市场刚起步。摩托车主要来自中国、意大利和日本,而该国的消费者偏向购买价格较为便宜的中国摩托车,因此中国的摩托车及零部件是墨西哥的主要进口商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世界摩托车法规控制起源及主要项目;美国摩托车排放总量、欧洲摩托车排放分担率;摩托车排放法规的演变进程规律;欧洲、关国加州、中国台湾省等地区摩托车排放控制情况;美国、日本、中国大陆等排放法规制定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在北京发布《200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摩托车行业有多个品牌位列其中,下表为入选《200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摩托车品牌。  相似文献   

12.
林海 《摩托车信息》2014,(11):96-97
伴随着国内休闲娱乐市场的崛起,摩托车市场的大排热潮正在亚洲最大的摩托展上持续发酵。11月14日-17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即将在摩托车之都重庆举行,大排摩托车品牌及文化用品企业的齐整亮相成为一大盛景:川崎、雅马哈等全球顶级品牌均一个不落地悉数登场。借着国内大排热的东风,涵盖服饰、头盔、尾箱等多个类别的30多家国内外优秀摩托车文化用品生产企业相继高规格亮相本届摩博会。  相似文献   

13.
纵观天下,中国摩托车行业雄踞世界摩托车行业的半壁江山。然则,泱泱大国,其自主品牌在内地市场却没有谁与争锋的雄霸气势,而是与合资品牌“楚汉相争”。面对在全球都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日系摩托,中国自主摩托车品牌即便使出浑身解数,也抗击乏力。  相似文献   

14.
《摩托车技术》2010,(10):45-45
中国摩托车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摩托车生产大国之列。但是相比国外摩托车企业,中国摩托车企业在品牌和产品整体形象、产品附加值、自主创新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大而不强是中国摩托车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根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字,1998年度(1月~12月)日本摩托车生产了263.6296万辆,比1997年减少1.5%;日本国内销售了106.298万辆,约占生产量的40%,比1997年减少10.5%;输出量为160.3753万辆,占生产量的60.8%,比1997年增加9.9%,输出率比上年度上升5.4个百分点,但输出金额下降8.7%。 1998年日本摩托车生产量、销售量、输出量数字如表1所示。 1.日本摩托车生产日本近几年来的摩托车生产量分别是1992年319万辆,1993年302万辆,1994年272万辆,1995年275万辆,1996年258万辆,1997年267万辆,到1998年仅生产了264万辆,呈继续减少趋势。各摩托车企业中除本田公司减少10.9%,其他企  相似文献   

16.
Speed Boy 《摩托车》2009,(12):15-15
2008江门摩博会主要活动回顾 2008年10月25日~27日,以“品牌与创新、市场与服务”为主题的2008中国(江门)摩托车工业博览会成功举办,本届博览会汇聚了全国摩托车三大板块的代表品牌和日本、欧洲摩托车著名品牌以及100余家零配件生产企业,展会期间吸引了7万余人次入场参观。主要活动有:  相似文献   

17.
杨波  田君 《摩托车信息》2000,(10):12-14
随着中国摩托车制造业的飞速进步,摩托车品牌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脚步日渐加快,摩托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特别是在摩托车销售领域尤为突出。面对这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众多业内同仁已有了一个同感:现在的摩托车生意实在难做。于是有的人关门不做,有的人改做它行。难道摩托车销售真的没法做了吗?笔者认为,只要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有条新闻,说的是根据巴基斯坦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2009年7月~2010年5月,巴基斯坦摩托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其中本田摩托车产量遥遥领先,达43.8万辆;其次是雅马哈摩托车,产量为11.3万辆;而使用中国技术的巴基斯坦国内品牌产量超过51.4万辆,第3位~第5位均为使用中国技术的品牌。  相似文献   

19.
两年一届的亚洲规模最大的摩托车盛会——第五届广州国际摩托车展览会于2002年11月21日到11月25日在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举行。这是中国加入WTO之后,首次举办的以摩托车为主题的大型摩托车展览会。这次展览会有来自日本、意大利及国内的整车制造商40多家,零部件制造商60多家,整个展览的展出面积达到18000多平方米,是历届展会规模最大的一次。加入WTO以后,中国摩托车工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摩托车企业都面对着全新的挑战,市场竞争从低层次的价格战逐步向技术开发、品牌、规模、服务等综合实力的竞争方面转变,而且日趋  相似文献   

20.
[嘉陵]上榜理由: 悠悠嘉陵,积百年根基,高瞻远瞩而先发,一款CJ50,引领了中国现代摩托车工业的潮起:款款精品续出,畅销大江南北,几成摩托车的代名词,成就了“中国摩托车之王”的美誉:“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诸般荣誉悉数斩获:而今又有JH600驰骋市场,激起了驾乘者潜伏在生命最深处的感动与激情,也再次领跑了中国大排量摩托车制造的先机。倘若缺漏如此家喻户晓的品牌,本榜必然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