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炎热的夏天,车子在阳光下暴晒数小时后,车内温度就会很高,好似一个蒸笼。打开空调降温,即使开到最大,要降到合适的温度也需要十多分钟。是在烈日下等待车内温度下降,还是直接进去饱受高温之苦,很显然,无论哪种选择车主都是不愿意的。如果能迅速降温恐怕就是车主最大的心愿了,而今天我们介绍的汽车降温喷剂就是一种能够迅速降低车内温度的喷雾剂产品。  相似文献   

2.
在高温曝晒下,汽车内部温度会急剧升高,会降低司乘人员驾驶舒适度甚至诱发身体疾病,导致"车内悲剧",解决车内温度在曝晒下迅增问题急不可待。文章以半导体制冷片的peltier效应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为技术核心,设计了一种高温曝晒下车内智能降温系统。系统由车体模块和控制模块两部分组成,通过对单片机进行功能控制,驱动半导体制冷模块运转,在不启动发动机的前提下完成车体的整个内外循环降温。通过理论计算,并设计fluent仿真、简化装置及整车实体三个实验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系统环境与外界进行大气交换,实现了降温智能化、低碳化,同时通过车内温度实时监测及远程控制,提高了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精度微风速探测仪,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首次获得了在大孔隙空心块石层内由温差引起的空气流速,并对空心块石层内的对流过程、降温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而后结合实体工程分析了该措施的降温效能及优越性。结果表明:空心块石层降温效能突出且降温迅速,放热时间和吸热时间基本相当;空心块石层中对流速度显著,高达0.12 m.s-1,受到温度差异影响,在稳定区前后对流速度存在差异,最大相差0.023 m.s-1;温差是自然对流的驱动力,自然对流引起降温过程;不同传热方式及强度引起温度非对称性变化;对流速度和温差具有线性相关性,对流的发生存在起始温差;通过实体工程证实,空心块石层的降温效能相当突出,在1年中原冻土上限附近降温幅度达到0.3℃,路基内降温深度达到10 m。  相似文献   

4.
车辙的出现和温度环境有很大关系。沥青路面通常为黑色,空隙率小而封闭,吸热迅速,放热缓慢,高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大幅下降,抗变形能力急剧降低,容易出现车辙病害。因此,沥青路面降温对预防车辙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沥青路面降温逐渐得到重视,降温方法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文章主要总结了热反射降温法和蒸发降温法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需要做出的改进。此外,还对添加相变材料、红外粉、光催化剂和设置隔热层、热管等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黄慧珍 《汽车杂志》2007,(10):I0050-I0051
“快打开空调,所有车门,车窗,Oh,这座垫烫的!”这种经历谁都不陌生吧,最郁闷的是,你还得站在车外等车内降温,顺便享受一下阳光的礼遇。这样的麻烦,你首先想到的是空调,但车内温度越高,降温速度越慢,选一个好的汽车隔热膜也许能让“温度基数”下降不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侯曙光 《公路》2011,(10):188-191
为研究热拌及温拌沥青混合料降温特性,采用车辙板试件进行试验,分别在110℃和130℃初始温度条件下,测试热拌沥青混合料、“路博”温拌沥青混合料和“Sasobit”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降温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料初始温度越高,降温速率越快,初始温度为110℃和130℃的车辙板经25 min后温度接近,分别为66℃和68℃;...  相似文献   

7.
在夏季高温国家,隧道内空气温升问题于高车流量长公路隧道为日渐重要之严肃课题,针对台湾雪山隧道研究喷雾降温系统应用于隧道降温之可行性。雾滴粒径为喷雾降温系统的重要设计因子,首先建立喷雾降温系统雾滴之数学模式计算不影响驾驶能见度之雾滴粒径,及以计算机数值分析隧道相对湿度、喷雾水量、水温及隧道风速对喷雾降温系统之影响,同时由模拟结果拟定喷雾降温系统之设计参数,并于雪山隧道内设置喷雾降温设施,进行全尺度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喷雾降温可在不影响驾驶能见度条件下有效降低隧道温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试验场足尺水泥粉煤灰碎石(CFG)能源桩,对模型混凝土路面冬季防冻除冰与夏季降温防护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意在探索一种节能、环保、高效和经济的道路路面工程安全与耐久新技术。桩及模型混凝土板内均安装聚乙烯塑料管作为换热管,能源桩、混凝土板内安装有温度应变传感器测量换热过程中相应位置的温度、应变变化,混凝土板进出口水温、混凝土板表面温度分别由温度计、红外测温仪量测。试验主要分析冬季条件下,单根、双根能源桩供热一块混凝土板,以及在夏季条件下,单根能源桩降温一块混凝土板时,管路流体、混凝土板、桩的温度变化以及由温度引起的混凝土板、桩的应力应变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冬季工况下,单根、双根能源桩可以使一块混凝土板表面温度保持在0℃以上,除冰效果显著;夏季工况下,单根能源桩对混凝土板降温,试验组与对照组混凝土板表面温差最大约为9.4℃,降温效果明显。能源桩和模型混凝土板在换热过程中,因温度改变会导致桩身和混凝土板中产生附加温度应力。桩身附加温度应力对桩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不会造成影响,而混凝土路面板的附加温度应力则总是与被加热或降温前的应力叠加使其总应力幅值降低,有利于混凝土路面板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试验过程仅使用水泵为换热管中的流体提供动力进行循坏,不消耗其他任何形式能量,运营维护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9.
骤然降温下的沥青路面温度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热学理论,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路面结构温度场分析的二维有限元模型,通过热稳态分析计算出路面基层初始温度场,再进行热瞬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骤然降温下,沥青路面温度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在钢箱梁除湿系统配合使用的条件下,设计了一套铺装层降温系统来解决夏季高温天气铺装层热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并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降温系统安装前后铺装层温度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铺装层表面、黏结层、铺装底面温度变化规律基本相似,采用铺装层降温系统不仅可以适当降低铺装表面温度,而且能够有效解决黏结层和铺装底层温度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环境模拟试验中汽车空调整车降温性能试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试验的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进行对比,利用环境舱和底盘测功机等硬件设施进行多车型汽车空调整车降温性能试验。从不同环境温度、光照以及试验标准工况下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对目前汽车空调整车降温性能试验标准提出改进意见,生产企业可以制定适合自身使用特点的汽车空调降温试验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前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现象严重,为了降低车辙的严重程度,对车辙产生的原因作详细论述,并提出沥青路面降温的必要性及关键面层。针对各面层降温的程度不同,因此在国内比较早地在各面层中埋设温度传感器,监测中面层及下面层温度,对不同面层进行温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排水性沥青路面对中面层和下面层的降温程度均比SMA路面高。中面层降温效果的显著将有助于节约修筑道路的资金,降低修筑成本。  相似文献   

13.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碎石路基试验工程的降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的融沉变形,防止冻土上限进一步下降,应用碎石路基主动保护冻土,是目前兴起的一种新措施。依托平行于青藏公路的试验工程,动态监测路基内温度,通过现场测试结果分析普通路基与碎石路基内的温度变化,揭示碎石路基的降温效果。结果表明,碎石路基具有一定的降温效果,适于在多年冻土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优化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加热策略,以磷酸铁锂电池包为研究对象,测试其在3种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电池降温性能,结合实际环境的影响,建立电池降温速率计算模型并通过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大风、大温差地区沥青路面降温特性,文中探究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并通过红外热成像仪监测现场施工时AC-20C和SMA-13在铺筑过程中的降温曲线,分析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风速、不同混合料类型下各混合料的降温特性,并计算有效碾压时间。结果表明,2种类型混合料降温速率随着风速的增大和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逐渐增大,有效碾压时间也随之减少;相比于AC-20C沥青混合料,SMA-13受风速和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风速、环境温度作为变量的2种沥青混合料有效碾压时间的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6.
张勇  王普荣 《驾驶园》2014,(7):68-69
<正>炎炎夏日,室外的温度往往都在30℃以上,经过长时间暴晒的车内温度会达75℃,如入蒸笼,如何在此时快速降低车内温度?下面的小窍门值得一试。第一步:先开空调外循环。上车前应先把车门、车窗打开,释放积聚在车内的热气,不要急于关上车窗,打开空调外循环,待车厢内外温度相近时,关闭车窗,启用内循环。待车内温度达到舒适状态时,立即关闭风门,达到快速降温效果。第二步:风口向上控制温差。  相似文献   

17.
酷夏时节,沥青路面面层温度接近70℃,而沥青在60℃以上极易软化,其表现形式随着路面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大量路面病害现场观察发现,高温是导致变形类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降低路面温度值得探索。通过在浙江温州甬台温高速公路分水关段的试验,总结了目前最经济、最容易操作的洒水降温方法及洒水时机、频率等,以期对沥青路面提供最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采用H型温拌剂制备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温度制备温拌沥青混合料并测试其体积指标,确定降温效果以及最佳的拌和与成型温度;在最佳拌和与成型温度下制备试件,测试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相比,H型温拌剂的降温幅度为20℃,且其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与HMA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高地温隧道施工环境的热害难题,探究喷雾降温辅助手段降温效果并确定其设计参数,以我国西南地区某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方法,就不同雾滴温度、喷头位置和流量对高地温隧道中不同截面位置温度场湿度场分布影响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喷雾系统弱化了围岩加热新鲜风的过程,使各截面气温显著降低2~3℃;处于喷头后方的隧道截面降温幅度更大,该范围为30 m左右,超出此范围,改变喷头位置不会对其后方隧道气温和湿度产生明显影响;围岩温度35℃、新鲜风25℃的条件下,设置喷雾流量和雾滴温度为0.005 kg/s和20℃可以将掌子面附近100 m范围内气温和相对湿度控制在27℃和47%左右;增加喷头流量是降低隧道环境气温的有效方式,而改变雾滴温度的影响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0.
客车后置发动机已成主流,舱体的散热条件较差。后置发动机舱体温度过高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如降低舱体内的各种橡胶管路、电器线路的使用寿命、加剧玻璃钢后围的老化速度、容易形成起火隐患。因此,降低舱体温度是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考察各种降温措施产生的效果,我公司自行研制了多通道温度巡检仪,对几种降温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试验测试,以寻求最佳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