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交通的信息化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然趋势。介绍了交通信息化的内涵和要素,重点讨论了城市交通信息化的实现平台——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构建了评价城市交通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最后基于系统可靠性理论中的序贯思想,以某城市为例讨论了城市交通信息状况的评估算法。 相似文献
2.
3.
���н�ͨӵ���ⲿ�ɱ����������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拥挤收费的主要原因是拥挤外部成本的存在。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外部成本的定性、定量分析是城市道路拥挤定价的基础。文章首先分析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产生机理,即出行者忽视拥挤负外部性的存在而盲目加入拥挤队伍;然后明确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外部成本的构成:额外时间成本、环境污染成本、交通事故成本和燃油消耗成本,并研究其定量计算方法;最后应用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该项研究为实施城市道路拥挤收费等交通需求管理策略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交通政策具有长期性、多样性和反馈性的特征,系统动力学是定量描述交通政策可持续性分析和评价的有效方法。以北京市为例,根据北京市2002年的交通数据至2020年的规划目标,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交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系统,研究了北京市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最后评价了北京市交通政策的可持续性。还提出了一些北京市交通发展政策,并分析了这些政策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5.
结合复杂网络理论与城市交通网络配流方法,研究了不同网络拓扑与个体出行行为在城市交通网络上的相关动力学行为。发现对于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用户均衡效率损失不仅是有界的,而且是有序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无论是用户均衡还是系统最优,最小支撑树上的流量占系统总流量的比值接近一常数,且交通阻塞与流量之间存在某种共同的幂律关系。 相似文献
6.
7.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成为日前缓解道路交通紧张状况的必然选择,而采用有效的管理政策保证公交优先的前提条件是搞清楚公共交通应承担的客流量。本文通过分析公交车与私家车的相互影响,建立了交通方式分担与流量分配模型,并设计了启发式求解算法,以得到OD对之间及路段上公交车与私家车流量与分担比例。最后通过一简单的算例分析了此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公交车的服务水平没有提高的前提下,需求量增大时会造成私家车分担的交通流量增加很快。因此在制定公交优先政策时应综合规划公交车的服务水平,以确保人们的交通出行方式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8.
以主枢纽城市交通信息港的建设为背景,从共用信息平台建设中的网络方案、平台的总体构架、平台的实现和平台安全四个平台建设的主要方面提出交通信息港中共用信息平台的建设方案;从而能够在交通信息网络互联,共同提供信息的前提下,保证交通信息资源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共享,真正体现交通信息互连和共享的信息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н�ͨ��۷��潨ģ������ʵ���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仿真模型原理三个方面,讨论了城市交通宏观模型的建模方法。在文中,以四阶段模型为基础给出了宏观仿真模型的建模要点和步骤。最后,以北京市域宏观交通战略模型为例,对模型开发环节进行了描述。实践证明,城市交通宏观仿真模型,能够有效地分析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状态,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所需关键参数,定量化的仿真平台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н�ͨ������̬�������μ����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孙壮志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7(1):29-38
城市交通网络形态和城市空间形态间的相伴相生,互动滋长的演化过程,客观上要求城市交通网络能够适应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城市交通网络形态能够与城市形态相互匹配协调。对城市交通网络形态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科学地从数量上认识和把握城市交通网络形态,从宏观上规划和控制网络的发展趋势,使得城市交通网络更好地匹配城市形态,更加经济、合理、有效地支持和促进城市发展。本文从城市形态结构“增生和替代”的变化方式和城市形态“向外扩展”和“内部重组”的双重演变过程,阐述了城市形态和城市交通网络形态的互动滋长演变关系及其形态相似性;本文首次明确提出了城市交通网络形态计量问题,并根据分形几何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容量维数、覆盖维数、阻抗维数和分枝维数四个分形维数指标,分别对交通网络的容量水平、出行服务覆盖状况、网络整体可达性及网络结构的复杂程度及其变化特征进行数学描述,建立了交通网络特征的分形计量方法。通过对北京、墨西哥和莫斯科三城市轨交网络的测算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刻画不同形态类型交通网络的主要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客运交通枢纽缝隙及其负面效果,无缝衔接逐渐成为共识。然而,对于什么是"无缝"、怎样做才能"无缝",业内仍然存在分歧。首先对客运交通枢纽的三大功能——换乘衔接、运输组织、引导开发进行梳理,强调换乘衔接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针对换乘衔接功能的核心理念"无缝衔接"进行分析,指出其目标是换乘综合成本系统最优,体现在距离、服务、时间、费用4个方面。最后,针对对外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枢纽、常规公交枢纽、停车换乘枢纽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利用无缝衔接理念增强枢纽换乘衔接功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行人设施的服务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行人对设施服务水平的感知存在差异.采用乘客对行人设施服务水平感知的研究方法以及"表明偏好"的调查理念,设计了基于乘客感知的城市轨道交通通道服务水平调查问卷,对北京市轨道交通站内通道的服务水平进行了调查,提出了适合北京市的轨道交通通道服务水平划分依据,并与美国HCM2000中提出的人行道服务水平划分标准进行了比较.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轨道交通通道的服务水平划分依据的下限略低于美国HCM2000中制定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该调查结果的原因.该结果可为轨道交通通道的设计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大城市中心区客运交通换乘枢纽选址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影响枢纽选址规划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枢纽为城市客运交通需求走廊上行区范围内服务的人口和就业岗位最大为基本出发点,建立中心区客运交通换乘枢纽选址规划模型,该模型可为中心区客运交通换乘枢纽布局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年对城市立交设计的经验和研究,探讨城市互通立交方案选择应遵循的原则,并详细剖析重庆市五里店立交方案,就如何在城市互通立交方案中运用这些原则提出见解,可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立交区域交通改善基本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立交区域内经常出现交通堵塞等问题,应该从区域层面来改善。概括了立交系统的定义、组成及功能分类,从路网和立交系统两个层面提出了立交区域交通改善基本对策,给出了城市立交交通改善的基本流程,并以某立交改造工程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立交的改善必须借用交通工程的思想,从路网、立交系统多个角度来改善其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7.
立交节点是北京市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服务水平评价方法,评估其交通运行质量,对分析北京市快速路立交节点交通拥堵问题根源以及解决对策的提出均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分析了北京市快速路系统立交主要形式和种类,提出了立交服务水平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平均行程车速、合分流点交通量和交织车速为指标,分别确定立交主线、匝道、交织区服务水平,并参考相关文献提出了评价标准. 最后论文选取北京市快速路系统中的重要立交节点——马甸桥为例,应用本文提出的互通式立交服务水平评价法和评价标准对其服务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城市内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是城市与高速公路之间连接的重要枢纽,合理的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能够有效降低高速公路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提升高速公路对周边的经济带动作用。通过深圳外环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松岗互通为实例,对城市建成区的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进行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立交节点是北京市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服务水平评价方法,评估其交通运行质量,对分析北京市快速路立交节点交通拥堵问题根源以及解决对策的提出均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分析了北京市快速路系统立交主要形式和种类,提出了立交服务水平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平均行程车速、合分流点交通量和交织车速为指标,分别确定立交主线、匝道、交织区服务水平,并参考相关文献提出了评价标准. 最后论文选取北京市快速路系统中的重要立交节点--马甸桥为例,应用本文提出的互通式立交服务水平评价法和评价标准对其服务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大连北站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旅客到达间隔时间进行了分布曲线拟合;其次,采用离散事件的仿真方法建立了旅客在高铁车站换乘常规公交的排队系统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基于旅客换乘等候时间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旅客平均等候时间与公交换乘比例、公交发车频率和旅客换乘人数都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