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随着实用车速的提高而显著增大,在汽车总阻力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而其减阻节能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气流绕流厢式货车各部位的流动机制,明确了气动阻力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各种气动附加装置减阻机理的分析,提出了减小厢式货车气动阻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及气动附加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厢式货车在公路运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研究厢式货车的减阻节能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对厢式货车空气阻力与油耗的关系,厢式货车的气动特性和各种气动附加装置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设计了6款驾驶室导流罩结构,加在厢式货车模型上进行空气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得到了货车模型外流场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和湍动能分布等气动特性,详细分析了不同导流罩的减阻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模仿海豹的头部形状设计了一款仿生导流罩,安装在整车上进行数值模拟,对其减阻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先行设计的6款导流罩均具有一定的减阻效果,但模仿海豹头部形状设计的仿生导流罩可大幅度改善驾驶室顶部的流场结构,减阻效果更好,其阻力系数比原始货车模型降低31.1%。  相似文献   

4.
厢式货车减阻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厢式货车的减阻方法-主动控制边界层法和被动控制边界层法,主动控制边界层法利用导流滚子给边界层注入动量,以推迟边界层的分离,使尾涡区变窄,从而减少厢式货车的压差阻力,被动控制边界层法是在厢式货车厢体的迎风面上安装井字形隔栅,利用井字形隔栅的导流作用,减小厢体迎风面的压力,推迟厢体上表面前部边界层的分离,改善了气流绕流的状况,从而减少厢式货车的压差阻力,两种方法的减阻效果都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减小重型货车的气动阻力,以实现整车节能减排的目标,基于某平头重型货车气动减阻敏感区域,设计了10种独立的气动减阻附件,利用CFD仿真对气动附件的减阻机理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种气动附件皆有减阻效果,其中一种仿生学减阻附件,减阻效果明显,减阻率为15.0%,且要求的安装空间小。最后通过气动附件的优化组合,获得了一种最佳减阻方案,减阻率达27.4%。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某厢式货车的气动阻力系数,设计了不同形状的仿生导流罩、尾部减阻装置和仿生非光滑表面结构,分析不同单一减阻装置对整车风阻系数的影响,详细探讨了不同单一减阻装置的减阻机理。最后研究了不同单一减阻装置同时加装在同一货车模型的综合减阻效果。结果表明:仿生导流罩的减阻效果要好于传统导流罩,随着导流罩侧裙延伸长度的增加,货车整车阻力系数逐渐变小。当底部导流板倾角θ=45°时模型的阻力系数获得最小值。基于生物表面仿生减阻理论在货车侧面布置半球面凹坑和半椭球面凹坑均具有较好的减阻效果。复合减阻装置货车模型的最大减阻率达22.7%。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某货车的气动阻力,本文对导流罩形式、遮阳板角度以及挂车高度进行了空气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得到了货车模型外流场的压力云图和速度云图,分析了各种方案的减阻机理。通过分析比较,改变导流罩的形式和遮阳板角度可以有效的减少阻力效果,挂车高度对阻力影响不大。分析结果可以对后续的匹配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厢式载货汽车模型风洞试验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洞试验是进行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介绍了试验数据系统,论述了用小型航空风洞进行厢式载货汽车模型试验时雷诺数,堵塞比,模拟地板等重要技术问题,给出厢式载货汽车改善气动阻力特性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傅立敏 《汽车工程》1994,16(3):144-148,181
本文介绍了借助空气动力学附加装置对降低CA141货车气动阻力的经济效益及其适用范围进行的试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加空气动力学附加装置降低CA141货车的气动阻力以改善燃料经济性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0.
全局优化减阻已成为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的必然趋势。为探索轿车车身造型气动因子控制的减阻效果,获得车身减阻全局优化方法,文中以某实车简化后的类车体为优化原型,选取6个气动因子作为设计变量,应用响应曲面法(RSM)对类车体进行全局气动阻力造型优化。结果显示,全局优化较局部优化更能体现设计因子对气动阻力系数的效应;对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论证了传统局部气动造型方法收敛于局部最优解的局限性;RSM法应用于车身全局减阻优化具有高效性,优化后的类车体更加流线化,整套方法可为汽车车身前期的气动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汽车工程》2021,43(8)
建立了跨海桥上厢式货车的空气动力学和系统动力学单向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并经风洞试验验证。对该模型进行仿真,以研究桥上货车在阶跃阵风作用下的高速气动稳定性,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和结构参数的挡风屏障的抗风性能及其对汽车气动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后提出了桥上汽车风致行车安全和桥梁抗风设计的量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汽车底部复杂流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以降低气动阻力为目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侧风工况下汽车底部复杂流场的主动和被动控制减阻方法,设计了阻流板、侧裙、底部抽吸控制槽和尾部气流喷射控制槽4种减阻方案,分析了各方案对气动阻力的影响和减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减阻效果与横摆角、阻流板高度、侧裙高度、底部控制槽抽吸速度和尾部控制槽气流喷射的速度与角度有关,4种减阻方案的气动阻力最大降幅分别为9.4%,10.4%,13.5%和4.7%。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宜根据汽车运行环境采用动态控制方法,以达到最优减阻效果。汽车模型风洞实验验证了本文中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汽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盈盈 《专用汽车》2022,(11):13-14+31
针对某轻型厢式货车在市场上反馈动力性不足、经济性差的问题,对整车阻力等原因进行分析。基于Cruise模型,对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进行仿真分析,从产品开发的角度,通过合理的优化措施,对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导流罩对厢式货车的风阻、低滚阻轮胎对整车的滚阻都有较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其研究结论为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借助空气动力学附加装置对降低CA141货车气动阻力的经济效益及其适用范围进行的试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加空气动力学附加装置降低CA141货车的气动阻力以改善燃料经济性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国产长头厢式货车加装导流罩的必要性,阐述用风洞进行厢式货车加装导流罩的模型试验并分析了各种加装空气动力导流装置的效果和相关的道路试验结果。通过多种滑行数据处理方法的对比,提出了计算滚动及摩擦阻力系数和空气阻力系的拟合法。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0月28-30日,笔者随江淮集团组织的日本东京卡车展考察团,参加了2007 TOKYO TRUCK SHOW(第13届东京国际卡车展)。此次展会上展出的专用车辆主要包括厢式车、轿车运输车、清障车等国内各种常见的专用车型,尤以厢式类货车居多,如普通厢式货车、后升降平台厢式货车、冷藏保温运输车、翼开启式厢式运输车、可变容积厢式运输车以及在厢式车基础上开发的更为高级的旅居车等。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梅赛德斯-奔驰宣布了厢式货车计划,即将要实现全线采用电动商用货车车型。这一转变始于即将从2018年下半年交付的新型中型厢式货车电动版威霆eVito。从2019年开始,将会有更多的车型按照全线电动车计划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18.
利用动网格和滑移界面技术进行侧风条件下厢式货车超车过程数值模拟,以研究道路中央隔离带对车辆气动力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侧风时,隔离带对车辆气动力影响较小;但在侧风条件下,隔离带对车辆气动力产生了较大影响。密集和稀疏两种隔离带皆使主超车所有气动力和被超车的侧向力和升力减小,而被超车的气动阻力在稀疏隔离带作用下减小,在密集隔离带作用下增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十五"行业规划开始明确鼓励发展厢式货车.有人认为,我国厢式货车在货车中的比例还很低,与欧美的90%以上有很大距离.在我国,厢式货车已出现了不同的种类,包括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型式、不同用途等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某轿车模型,从整车减阻的目标出发,利用STAR-CCM+软件,采用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汽车前部阻流板对整车气动阻力和冷却模块通风量等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在前车体下部添加阻流板,整车的气流状态得到改善,具有减小整车气动阻力和提高冷却模块的冷却性能等重要作用。阻流板的高度和位置是影响其减阻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添加前阻流板和封闭前格栅等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整车减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