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计算齿轮等效转动惯量时,已知等效转动惯量与各配合系统传动比平方成反比,但未有相关的理论计算加以说明。文章通过对定轴轮系及行星轮系的分析计算,理论验证前述公式的正确性,并为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种确定行星轮系绝对转速通用议程式简单分析方法。该法基于行星轮系运动通用议程式,由此得出简单的、复合的行星差动伞齿轮系和行星差动园柱齿轮系的绝对速度,最后得出行星差动轮速通用议程式,该议程式可用对任何简单的、复杂的星行轮系,其中仅仅用了两轮行星差动轮系或成对行星差动轮系的系值(齿数比)(Krstich 1985b)本文参考了“确定行星轮系绝对转速通用议程式分析法”一文。《车辆设计》国际刊第9部分,第6册,666-674页。  相似文献   

3.
建立精确的差速器齿轮模型,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和赫兹公式,计算出单对轮齿啮合时可能出现最大应力的位置。运用有限元法,计算齿面的接触应力,通过与传统计算结果比较,表明了有限元法在差速器齿轮设计中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的速比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正思 《汽车维修》2007,(4):43-44,46
一、速比计算的理论基础1.行星齿轮机构原理及速比公式推导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轮、内齿圈和若干行星轮组成,行星轮用轴固定在行星架上。如图1所示,太阳轮的齿数为Z1,齿轮上的作用力为P1,作用力至中心的距离为R1;内齿圈的齿数为Z2,齿轮上的作用力为P2,作用力至中心的距离为R2;行星齿轮的齿数为Z[4Z4=(Z2-Z1)/2],其中心  相似文献   

5.
在轮齿曲面的格点处,使用坐标测量确定齿轮的实际轮齿曲面,与理论齿的偏差。开发的方法将该偏差差由直角坐标,变换为在测量点的法向误差。导出的公式描述了一些偏差和切齿机床调整的关系。整个齿面的偏差被减至最小。用对一组超定性方程进行最小二乘法,完成上述偏差减小,用对准双曲面大轮和小轮数字计算实例,说明了提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ECVT混合动力系统构型进行分析,介绍用等效杠杆原理分析行星轮系的基本方法,针对设计指标对10.5m ECVT客车动力系统进行驱动电机、ISG电机、行星变速器、发动机和动力电池的参数匹配计算。  相似文献   

7.
根据整车设计要求,建立插电式双电机MG1/MG2+行星轮系混合动力汽车高电压系统方案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及工程分析确定高压电池组、高电压线缆、双电机MG1/MG2、变频器(转换器/逆变器)、空调压缩机等高电压部件的结构及关键参数。针对高电压部件布置的安全及可靠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巍 《汽车维修》2004,(6):53-55
通过对单排行星轮系传动原理的分析可知,单排行星轮系最多只能提供变速器实际可应用的2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不能满足3~4个前进档的行驶要求。为此,人们开始试图将两个或多个单排行星轮系组合在一起,构成复合式行星齿轮组系统,其中应用最多、最为著名的当属辛普森(Simpon)轮系。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变速器齿轮与齿轮轴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以计算齿轮轴变形和轮齿接触应力,分析变速器齿轮轴变形对齿面接触状态的影响.通过与经典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所建立的齿轮与齿轮轴系统有限元模型,不但可准确计算齿轮轴变形和齿面接触应力,且能综合分析齿轮轴变形对齿面接触区域的载荷分布、轮齿间载荷分配和齿面接触应力的影响,为更全面、精确分析变速器齿轮的齿面接触状态和载荷分布,预测齿轮疲劳寿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巍 《汽车维修》2004,(11):58-60
拉式轮系的构造特征可视为前、后排行星轮系的行星齿轮进行径向叠加,并且共用一个行星架,因而结构紧凑,传动路线较为复杂。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正是这种独特的结构,使该轮系只需增加1个执行元件(单向离合器F可用B2代替),就能比辛普森式轮系多增加1个前进档位。从这个角度来看,拉式轮系的传动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工程机械传动机构行星轮系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进行工程机械车辆传动机构中行星轮系基于结构与机构设计以及运动仿真的研究。运用Pro/Engineer的实体建模、虚拟装配和机构仿真功能,对齿轮进行了参数化设计,与相关零件虚拟装配形成了行星轮系;并对轮系进行了运动仿真,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设计、开发速度,可降低研制费用,为工程机械车辆零部件的CAD、各种技术分析和无纸自动化制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单排双行星齿轮的运动特征方程的变形,提出了一种计算单排双星轮系传动比的图解法,再结合单排双行星的运动特征方程,从而可以快速计算拉维娜式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比,并通过对Ford的AOD型后轮变速箱实例计算,说明该方法的正确性、简便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汽车技术》1982年第二期刊登了胡中华同志的《测绘计算角变位斜齿轮传动螺旋角》一文,现提出补充意见,与之商榷. 一、公式的导出在平面齿轮传动副中,对于无隙啮合传动存在着下列关系式: S_1 S_2=(2πR_1)/Z_1 而R_1=(AZ_1)/(Z_1 Z_2) 式中Z_1、Z_2——小、大齿轮的齿数;  相似文献   

14.
在弧齿锥齿轮的加工中,当传动比较大(一般i>2.5)时,在同一齿高上往往出现小齿轮轮齿的小端齿厚大于大端齿厚的现象,而大齿轮则相反,这就是通常所说轮齿的“反缩”现象。这种齿形有很多不利:1.在加工弧齿锥齿轮时,一般应测量轮齿大端法向弦齿厚以控制尺寸。具有“反缩”的轮齿,大齿轮轮齿的小端往往特别“瘦”,而小齿轮轮齿的小端特别“肥”,这样削弱了齿的  相似文献   

15.
CA6110系列发动机前端多楔带附件传动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CA6110系列发动机前端多楔带附件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介绍了多楔带传动系统的设计程序,即设计功率、带速和传动比、带的有效长度和包角、带的张紧及楔数的确定;介绍了CA6110发动机原轮系布置与参数,多楔带布置方案,多楔带的校核,多楔带轮系的共面要求及轮系台架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中的齿轮齿数仅有5~8个齿,按标准齿轮或简单变位齿轮的几何计算方法设计齿轮和齿争,无法使其重合度达到1.0.文章介绍了运用虚拟齿轮及当量齿轮的方法计算重合度,并通过大量计算得到参数选择表,方便设计师的查阅使用。阐述了齿轮齿顶圆齿厚计算方法、齿条齿根圆角及齿务齿根过渡曲线干涉验算方法。表明通过合理选择变位系数、齿顶高及齿根高,可以确保齿轮和齿顶圆齿厚达到0.3—0.5个模数,重合度达到1.0。并给出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7.
一、单排双级式(有惰轮)行星齿轮机构的速比计算 单排双级式(有惰轮)行星齿轮机构由于太阳轮与齿圈的连接行星齿轮是双级的、有惰轮过桥的,所以使两者的旋转方向和传动速比发生改变。行星齿轮机构的转速公式是由机构的功率平衡原理求得的,三项的功率之和等于零,或者说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两正项小一点,第三项大一点的是负项。  相似文献   

18.
介绍渐开线花键拉刀倒角齿的一种设计计算方法,阐述某些参数的确定原则,推导拉刀倒角的倒角尺寸,倒角角度的计算公式和花键孔齿槽口倒角量的校验公式。列出实际计算例子。  相似文献   

19.
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行程是根据整车设计要求并结合行业相关标准确定的一个外联接参数,该参数是整车操纵性能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本文通过对换档行程构成因素和不同种类的换档定位方式特点分析,以便为设计中根据不同的换档定位方式选择提供依据,并在设计中针对不同的换档定位方式需注意的部分提出了相应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了拨叉的换档行程计算,同步器齿套的换档行程计算,同步器齿套与同步结合齿的重叠度计算,本计算过程有别于传统的尺寸链算法,根据计算模式可在EXCEL中建立通用表格,为手动变速器总成设计计算建立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20.
(5)太阳轮固定,齿圈主动,行星架被动如图10所示,齿圈顺时针旋转;齿圈与行星齿轮是内啮合,则行星轮顺时针旋转;因太阳轮固定,则行星轮在顺时针旋转的同时,还沿齿圈在顺时针公转,于是带动行星架顺时针旋转。这种组合为降速传动,传动比一般为1.25~1.67,可用于自动变速器的2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