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的中国车市,充满着太多的“猜想”,城头变幻大王旗,只在弹指一挥间。2004年之中国车市,有多少“猜想”最终会演变成为不争的事实。这里,猜想2004年中国车市的十出戏是:  相似文献   

2.
向阳 《时代汽车》2005,(1):49-51
临近年关岁尾,200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全然没有了悬念,在经历了2002年“井喷”、2003年高歌猛进后,中国车市在2004年忽然打了个“结”,一下子跌入冰点。连续半年多的市场低迷,车价的一落再落,最终几乎摧毁了市场的信心,让车厂和消费者的神经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今年持续低迷已成定局。2004年是中国汽车企业初尝市场严酷滋味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王福民 《汽车情报》2004,(35):23-25
在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GDP增长率逐年上升(从2002—2003—2004年,GDP增长率8%—9.1%—9.4%)的大好经济形势下,中国车市连续两年“井喷”后,2004年出现增速大幅度回落的新情况。中外汽车专家们都感到“中国车市看不懂”。最近权威媒体多次报道惊人消息,汽车消费贷款有945亿元无法收回,  相似文献   

4.
2004年车市是在业内的一片“低迷”声中结束的。而从2004年已经买了车或者打算在今年年初买车的消费者来说,除了刚刚出手车价跟着再次下降有点让人心里“不爽”以外,不断下跌的车价肯定让更多的人开始计划买辆车来开开。事实上,在世界车市近年来只有一位数的增长率的情况下,中国车市能够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率,实在让全球所有的汽车业巨头看着眼热。  相似文献   

5.
2004年是中国汽车企业初尝市场严酷滋味的一年,其发展变化更是令人应接不暇。在这一年里,仅仅用“低迷”、“萧条”、“降价”之类的词来形容车市是远远不够的,与前二年车市“井喷”相比,留给人们的思考与忧虑明显多于前者。这里,罗列了这一年中点击最多的车市十大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西南汽车信息》2004,(1):31-32
近几年,对汽车市场的预测总是不灵,明明“可能”会变成“不可能”,而横看竖看“不可能”又会变成“可能”。市场变量实在太大,只能寄托于“猜想”了。今年的中国车市,充满着太多的“猜想”,城头变幻大王旗,只在弹指一挥间。2004年之中国车市,有多少“猜想”最终会演变成为不争  相似文献   

7.
2004年,如果说我国车市有一道亮丽风景线的话,那就是“降价”。2005年第一天车市便猛刮“降价风”,丰田、马白达、东南、奇瑞等7个品牌、21款车型一起“高台跳水”,使2005年车市一开局就显得很不平静。然而临近春节,沉寂了大半年的车市似乎缓过神来,终于迎来了艳阳天。与此同时,“冰火两重天”是当前车市一个显著的特点,2005年元旦以来涨价消息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8.
2005年车市,注定要风起云涌,变幻不定。“三月车市暖风吹!”这一车市利好的消息,让经历了一年烦躁不安的厂商们开始精神抖擞起来。现在,3月份刚刚过完,虽然整个行业3月的产销数据尚不完全统计出来,但部分厂家数据显示:国内车市开始明显回暖,虽然与2004年同期相比,  相似文献   

9.
文龙 《汽车导购》2007,(3):76-77
从2000年到2006年,无论车市“井喷”还是“低谜”,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出现的正常波动,但是相对于并不景气的欧,美,日等国家或地区的市场来说,这些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上都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对2004年我国轿车市场怎么评价,存在不同 的看法。其中一个观点是“车市并不低迷”,说“车 市低迷”是个“错误的判断”。有的依据局部地区 上海这一年私车拍卖额度放量———2004年私车额 度较2003年多出1.85万张,认为“车市并不低 迷”。有的以我国车市仍有10%以上的增长,认 为“车市低迷”是个“错误的判断”。 作者认为2004年我国轿车市场是低迷的市 场,并试从市场低迷的表现、低迷的原因、怎样认 识低迷等方面阐明分析。 1 市场低迷的表现 (1)局部地区私车额度的上升,不足以证明市 场不低迷 上海2004年私车额度7.16万张,较2…  相似文献   

11.
李永钧 《汽车情报》2004,(15):19-20
在历史跨入2004年的时刻,中国车市群雄四起、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用一汽集团老总竺延风的话来说,叫“乱云飞渡难从容”。汽车产业目前投资空前高涨,各省市地方拟建和在建汽车工程都在大干快上,各地方汽车企业和民营汽车企业都在努力的发展和壮大,与国内的三大汽车集团一起形成了汽车市场繁荣的向好势头,炫目多彩的新车型不断上市,汽车产业一片火红。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中国车市进入第二个“井喷”期,屡创新高的销售数据频频向市场发出好的信号,本已遍地开花的“汽车热”再度升温。2007年1月车市“开门红”,产销双双创历史新高,由此拉开了2007年车市的大幕。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2007年产销有望超过800万辆,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处在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汽车业看上去很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中国车市未来走向,预测2013年汽车增长率以及分析近年发展趋势,给汽车行业提供参考,文章用车市年度波动图观察宏观车市走向,用季度波动图和季度运行参数表观察分析"第6次波动周期"发展过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2013年汽车增长率和近期发展进行初步预测。根据上述分析研究结果认为:1978年以来,中国车市始终按波动规律运行,当前中国车市仍然按波动规律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继续升温。业内人士已经开始关注2004年的汽车市场发展。今年车市究竟走向如何?笔者倾向基本看好,但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美好的愿望毕竟替代不了现实。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广大“爱车族”面对2005年车市充满着太多的“猜想”:市场变量实在太大,明明“可能”会变成“不可能”,而横看竖看“不可能”又会变成“可能”。又有谁能说得清楚——2005年之中国车市,有多少“猜想”最终会演变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礼文 《汽车情报》2004,(18):8-8,13
一边是人头攒动的北京国际车展,一边是门庭冷落的各地车市。这种强烈的反差构成了当前中国车市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望着空荡荡的停车场,握着满是下滑线的销售数据,汽车厂商们连呼看不懂!有人说:2004年的车市就是一个意外,2004年车市远没有达到业内人士的乐观估计,据国家统  相似文献   

17.
《汽车导购》2004,(8):46-48
从5月份开始,没有一个关心汽车市场的人不惊呼,“车市怎么了?为什么车突然卖不动了?”“五一”黄金周和北京国际车展都没能让车市火起来: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不断增大,叫苦不迭:厂家也联合起来,大规模地调低全系列车型的价格.试图一起来拯救不断下滑的车市。但是,这些行动都没能改变什么,车市依然冷清,消费者仍然持币待购。从2002年的“井喷”到2004年的“持币待购”,刚刚红火了两年多的车市一下子就消沉起来,这似乎让正在不断扩大产量的各大厂家还没有准备好,也令正在加大投资中国这块最广阔市场的国外汽车巨头们感到突然。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老人跟踪观察并研究中国汽车市场波动式发展规律10余年,在国内首先提出并应用了一种车市波动分析法.认为2008年中国车市已进入本次波动的“收缩期”,2009年进入“谷底”.下半年到2010年平稳回升。  相似文献   

19.
各地车市     
《汽车导购》2005,(7):89
五六月份轿车价格仍然没有什么大变动,给人一种黎明之前静悄悄的感觉。很久没有看到像“2004年在两个大众的带动下整个车市出现价格震动”那样的大场面了,一些车型的零星降价活动只是“散兵游勇”,偶尔用来刺激一下人们对降价期待已久的神经,2005年上半年车市的价格始终保持着相对的坚挺和稳定,尤其像伊兰特、凯越、飞度和福美来等热销的中级轿车,而其他车型的降价幅度又有限。  相似文献   

20.
《汽车导购》2006,(3):88-89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我们对于国内所有的轿车以及主要的MPV和SUV的销量进行了统计,2005年其销量达到313万辆,同比增长了25.7%(如表1所示),在经历了2004年车市“寒流”的冲击之后,2005年车市再次迎来了“暖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