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有人模仿前人的方法来排除故障;有人先通过一系列检测、诊断和分析,真正找到“病根”后才将问题解决。虽然结果一样,但采取的方法却完全不同。前者用的是“说明书”式的解决办法,只要能找到“说明书”,谁都能做;后者用的是“万能钥匙”,而“万能钥匙”不是人人都有。如何才能成为“万能钥匙”的主人?不妨听听葛师傅的高论。  相似文献   

2.
突破&重塑     
张明 《车时代》2012,(10):36-39
每当提起幸运数字,中国人会对“8或6”很迷恋,美国人对“7”情有独钟,而数字“3”很少有人眷顾,因为它既不是一个开始也不是一个结束,但这对于东风悦达·起亚来说却不一样,因为家族的全新成员K3是他们K系列第一款A级车,也是高端家用车型的首次尝试。然而对于这样的一款全新车型来说,其实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大可以从福瑞迪和K2身上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3.
面对名目繁多的改装项目,专家建议选择适合自己实际使用需求和车身状况的改装项目,而不要盲目跟风。时下有车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不少朋友在成为有车一族之后,都忙着为自己的爱车“美容”或者“变脸”,进行一些简单的汽车改装,有人是为了舒适美观,有人是为了提升动力性能等等。  相似文献   

4.
二汽实行的经营承包责任制,是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绝不是“以包代管”,放任自流;绝不是单纯厂长或少数人承包独断专行;绝不是“只搞短期行为”,不顾企业长远发展;也绝不是包盈不包亏,更不是封建社会的人身“包工头”制度。  相似文献   

5.
卓言 《汽车导购》2005,(8):48-53
从十几年前的“老三样”到现在的“世界品牌大团圆”,中国汽车业一直是在“超速行驶”,当然,面对中国市场“给什么吃什么”的好胃口,没有哪一个生产商会安稳地踱着方步,只看别人赚钱,因此发展“超速”也是在所难免。在这种速度模式的推动下,车型的竞争迅速渗透到了每一个细分市场,无论是微型车.经济型轿车.中高档轿车,还是SUV,现在的消费者都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不过即便这样,仍然有人会为“邂逅”不到心中的完美车型而苦恼,究竟是我们的眼光过于挑剔,还是厂家没能揣摩透“上帝”的喜好,我们不妨先一起静下心来,花些时间,思考一下我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回味读书     
周金立 《汽车运用》2008,(12):51-51
人啊,总是喜好回味。喝过酒后,有人会回味那酽酽的酒香;听过音乐,会回味那美妙的旋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与亲友相聚,已过去多少日子了,那种温情还在身边萦绕,笑语还在耳畔回响……而我,则更喜欢回味读书的滋味。在训练之余、站岗之隙,大海之滨、椰子树下,盘腿静坐,闭眸凝神,任思绪穿越时空,与奥斯特洛夫斯基探索人生的真谛、聆听兵圣孙武的千古智慧、追思方永刚的人生轨迹……那滋味啊,如沐春风,如浴晨曦。  相似文献   

7.
当发展电动汽车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力推的一项政绩工程,而传动燃油发动机节能和环保技术的改进却鲜有人问津时,有专家跳出来说,电动汽车可能不是天上掉下给中国汽车业的一块“馅饼”,反而成为让中国汽车业栽大跟头的一个“陷阱”。  相似文献   

8.
展望2009年的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走势,我们认为,“调整”和“稳定”是两个关键字。所谓“调整”,即市场的供求关系需要进一步地调整;而所谓“稳定”,并不是绝对的不变,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市场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暴涨暴跌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马欣 《汽车导购》2004,(9):69-71
经济发展的直接结果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拥有汽车已经不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因为对于很多国人来说,汽车正在逐渐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有没有车已经不是非常重要,即使现在不买将来也会买。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解决“如何拥有”的问题,买什么样的车,买车后怎样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喜好、如何通过爱车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卓言 《汽车导购》2005,(1):56-59
在国内市场,敢于“坚持原则”的两厢车并不算多,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几乎每一款两厢车都会拉上一个三厢兄弟与他同行。相比之下,高尔夫与赛纳没有那样世故,原汁原味的款式虽没能让它们成为市场中坚,但如果不拘于形式,只是凭实力说话,慢热的高尔夫与低调的赛纳倒是有理由赢得更多的掌声。  相似文献   

11.
《汽车杂志》2005,(6):76-81
C5是雪铁龙打进中高级车主流市场的第一枚棋子,它保留了雪铁龙很多个性,又加进了不少讨好购买者的妥协,它不是为寻找纯粹驾驶乐趣或者喜好偏激的人所设计,而是为希望有更多选择、且个性之余相当理性的中产阶级所制造,至于这个产品是不是合这些人胃口,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2.
我们通常说轿车价格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然而今年不少10万以下的低价位经济型轿车销售总不是那么好,有人称之为“叫好不叫卖”。 近日读到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全美促进营销协会总监、整个营销理论的创始人唐·舒尔茨关于价格战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驾驶世界顶尖F1赛车的车手和相关人士在平日里的交通工具和我们一样,也是普通车。不过,各人喜好不同,在实际使用中,也许会有会指定某种车型,“不是这辆车就不行!”他们的“通勤车”究竟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4.
桤成 《车时代》2013,(6):116-121
价格不是划定层次的标准,品牌也不是衡量品味的标准,“奢侈”更不是界定价值的标准。它们都不够全面。有人说奢侈品都是手工艺的,也有人说手工艺不如流水线完美,还有人说只有奢侈品才能定义尊贵。它们仍旧不够正确。  相似文献   

15.
Jane 《汽车杂志》2009,(11):42-43
高尔夫很经典,所以在中国的路面很少见…… 在2003年拿高尔夫四代“检验”中国买家“懂不懂车”,是WRONGTIME,虽然就在6年前,但那时个人需要一辆至少有“尾巴”的车,价格有惊喜的,而且就历代高尔夫来说,四代本身是问题较多的一代。2009年不同了,掀背车很受年轻人的欢迎,不过你不可能指望高尔夫能和福克斯一个价格,要知道高尔夫从四代开始,就因为加入了不少新科技,已经很不便宜了。拿到中国会怎样,恐怕还是有人叫“贵”。  相似文献   

16.
安顿旧爱     
有人说,每一个汽车零件都有它的灵魂,在长年累月的摩擦和转动里刻下了自己存在过的痕迹;有人说,每一部汽车都有它的故事,在风雨兼程的路途和岁月里见证了崎岖和坎坷。那么对于爱车人来说,每一辆车也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但是当“新欢”变成“旧爱”,如果能有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17.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日本本土可能并不是他们最大的市场,而恰恰这个市场的消费者对于车的喜好与其他更大市场的消费者并不相同,这就苦恼了日本的汽车企业。对于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不同喜好,正是这不同文化造成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车时代》2007,(12):6-6
当年在医院供职时.曾与同事探讨中医理论中的“心主思”之说.争论间,他嘲道:“笑谈!西方医学最基础的生理常识告诉我们.只有大脑才能有思维心脏只有循环供血功能。你连这点知识都没有,干脆别当医务工作者了?”我反驳道:“既如此.为什么西方人表示真心相爱的时候也会画一个心形图案,而不是画一个‘a形’脑袋?西方同行写情书时为什么说‘心爱的’而不说‘大脑爱的’?再说,没有心脏的支持,再活跃的大脑也会停滞;  相似文献   

19.
种种迹象表明,目前香港房产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动力不足,房价短期内可能将要下调。从长远看,房地产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进而人气聚集的结果,而房地产本身不能够作为人气发展的动力,也就是说房地产是“果”而不是“因”。香港也同样适用这条原理。  相似文献   

20.
近期各大媒体用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降”字。先是长江下游严重缺水造成几大湖泊见底。三峡大坝被迫降低库存水位;可随后老天很不给情面地开始普降大雨和暴雨.多地开始出现洪涝灾害;在6月底正式通车的京沪高铁也在争议声中提出了“降速和降价”;而整个车市也在今年出现了明显的“降温”。如果说天灾不可控,只能依靠人们利用现有资源尽量降低灾害造成的影响,那么高铁就属于人为可控的范畴了。究竟为何要“降速降价”,现任铁道部部长盛光祖给出的理由是“有更大的安全冗余,同时也使得票价在符合市场规律上有更大的浮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