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场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沥青基层路面结构中埋设传感器,对沥青基层路面结构温度场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观测,描述了昼夜温差及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这些变化对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质的影响。阐述了有必要在路面结构分析和设计中考虑昼夜温差及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现场沥青路面结构承受的交通量及温度都有随昼夜变化的特性,如果交通量较为集中的时段往往也是地表温度较高的时段,则会对路面结构造成较大的破坏。文章利用试验得到的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主曲线和时间温度转换因子,结合实测的路面结构温度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分别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路面结构的关键力学响应以及荷载对路面结构的破坏率的昼夜变化特性,并比较了冬天和夏天变化特性的不同;结合不同时间的荷载作用破坏率及实测的交通量小时分布系数进行分析,表明按交通量实际分布情况得到的路面结构使用寿命可以比按传统假设的均匀分布情况小10%以上。在路面结构分析和设计中有必要考虑温度及交通量的昼夜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路面温度变化规律及特征进行分析,分析了足尺路面试验环道RIOHTRACK路面结构温度季节性变化和日变化的一般规律。路面结构内部温度随着季节变化呈现交替性变化,且不同深度处温度在全年有两个交叉时段,在这两个交叉时段,路面结构内部不同深度处温度差达到最小;路面结构内部温度是由大气温度和大地温度共同作用影响的,而日温差为0℃的最小深度位置即为这两个温度场相互作用的平衡点。该平衡点上部结构温度,主要受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其日温度随着大气温度变化呈现周期性波动,波动曲线呈现非对称波的特点。基于日温度变化曲线非对称波的特点以及路面温度随深度变化的规律,研究了路面温度日变化曲线和路面温度随深度变化曲线的拟合方法,分别从时间和深度两个维度建立了路面温度的时间函数模型和随深度变化函数模型。通过模型对实测数据的拟合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时间函数模型对路面结构日温度变化曲线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能较好地契合温度曲线非对称波的特点;所建立的路面结构温度随深度变化函数模型对路面结构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能较好地反映路面结构温度随深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沥青路面温度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及其敏感程度,对重庆南岸区大气温度及太阳辐射能量进行实测。根据传热学理论,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并对其进行二次开发。结合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材料在不同温度时的蠕变非线性效应,改变大气气温、风速等参数,分析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场随相关参数的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结构受大气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路面面层,达到路面结构一定深度后,对路面结构的温度场的影响很小;大气温度是影响沥青路面全天温度场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中高温天气时,随着太阳辐射能量的增加,大气温度对路表温度的影响随之减小;随着路面结构深度的增加,不同深度位置处与大气对流作用频率下降,只有当上层结构与大气对流完成之后,才能由其以下的结构与大气对流,进而使下层结构温度差峰值向后延迟;风速对沥青路面温度场影响较大,应注意风速产生的温度场结果误差。  相似文献   

5.
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道伟 《路基工程》2013,(1):137-140
通过对基层温度的长期观测,获得了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计算所求出的数值解与实际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能够很好地反映路面结构的温度分布状况;路面表面温度同基层顶面最高或最低温度的出现存在时间差,路面到达一定深度范围内,温度随时间变化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结构完全处在自然环境中,经受着持续变化的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故路面结构内的温度分布是随时间和空间分布变化的场函数。在当前的沥青路面车轮荷载应力分析中,多忽略了温度变化的影响,因而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别。为此,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周期性温度条件的荷载应力三维线弹性有限元计算方法,并初步探讨了变温条件对沥青路面路表弯沉以及应力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较准确地预测路面结构温度分布,解决实测耗费大的问题,基于热传学原理,建立沥青路面结构体系的非线性瞬态温度场计算模型,借助路面所处地区的标准气象资料,确定温度场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采用ADINA有限元进行分析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沿路面深度方向,温度呈非线性分布并出现变化幅度减小、变化相位滞后的现象;日温差随路面深度增加呈指数分布迅速减小.计算结果和实测值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温度场对季冻区沥青路面的影响,依托陕北延安的气温数据,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冬季及夏季沥青路面面层结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研究了面层材料比热、热传导率以及太阳辐射和极端气温对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路面深度的增加,面层结构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依次滞后,而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无明显滞后;比热越大,温度变化的幅值越小,且上下限均向中间值靠拢;热传导率越小,温度变化的幅值越小,但下限并无明显变化;对于冬季无太阳辐射的情况,路面结构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高温时段尤为明显;在温度传递性能上,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时传导热量的效应要比低温时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沥青路面在降温过程中收缩开裂机理与形态,深入分析了温缩纵缝和温缩横缝的特征,并通过建立基于不同约束条件的模型推导了横向收缩应力和纵向收缩应力的计算方法。针对新疆干寒地区低温以及昼夜温差明显的特点,利用地区的昼夜气温观测值和路面温度场相关计算结果,对典型干线公路沥青路面各结构层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得到温度应力的大小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温度场对沥青路面的影响,依托新郑高速的气温数据,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夏季沥青路面温度场模型,研究了路面结构深度与太阳辐射时间对路面温度场的影响,通过变化材料热物理参数研究路面温度场随材料热物理参数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路面结构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有消减作用;路面结构内部温度响应受环境温度影响,同时具有衰减性与滞后性;路面温度随导热系数、比热容的增大而降低,却随导温系数的增大而升高;材料热物理参数中导温系数对路面温度场的影响最大,比热容的影响最小,导热系数介于中间。  相似文献   

11.
深入研究地下水渗流场对介质应力场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对成渝铁路沿线的调查研究,应用试验分析手段研究地下水淋滤作用对介质应力场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得出淋滤率与砂岩强度的关系式,为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k-ε紊流模型对载人轿车内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其中考虑了人体散热和太阳辐射对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应用有限容积法和交错网格将计算区域进行离散,用SIMPLE算法计算了空调车内空气流动和传热问题。研究结果为轿车内气流组织的优化设计和舒适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机械设备现场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场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设备的整体经济效益。从基础管理、使用管理、技术保障管理、供应管理、修理管理这5个方面对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有限元法和ABAQUS软件,分析了沥青路面在渗流场-应力场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同时,还计算了载荷作用下结构层的竖向位移、最大主应力及剪应力,并分析了它们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消声器压力场和温度场对其内部结构强度及排气效果的影响,在给定边界条件下,采用Fluent软件对某消声器进行内流场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消声器内压力温度场分布较均匀,但在过渡位置容易出现压力温度突变。指出消声器各腔长度影响其频谱移动,消声器过渡结构应平缓以减少压力损失,否则造成消声器热力变形。  相似文献   

16.
列举了野战车载电子设备电站选型的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提出了选型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7.
填石路堤原位抗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路堤原位抗剪试验基础上,获取路堤原位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φ和黏聚力C,以推滑平衡分析法为理论基础,提出4点基本假设,经过现场试验数据计算分析,论证了假设成立和推滑平衡分析法应用于填石路堤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在路堤原位抗剪试验基础上,获取路堤原位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ψ和黏聚力C,以推滑平衡分析法为理论基础,提出4点基本假设,经过现场试验数据计算分析,论证了假设成立和推滑平衡分析法应用于填石路堤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深埋高水压地质环境下,隧道围岩内部往往伴随出现非达西高速渗流现象,且新奥法理念下的注浆加固围岩是隧道支护体系的重要部分,这2个因素对围岩内部渗流场及应力场的影响不可忽视。为此,建立含有注浆加固围岩的两场耦合解析模型,基于有效应力原理严格推导隧道围岩非达西渗流场及有效应力场解析解,通过与达西渗流的对比说明非达西渗流特征并验证解析解的有效性;根据解析理论对非达西渗流效应及注浆加固对围岩有效应力场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达西渗流效应的主要影响范围为隧道开挖半径至3倍注浆半径内围岩,注浆加固范围内围岩有效应力相比达西渗流偏大,尤其是环向有效应力;注浆加固前后围岩力学和渗透性质发生改变,使得环向有效应力在加固边界处突变,指向隧道方向大幅增加,注浆范围内围岩有效应力随着加固后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升高,随着加固后渗透系数的减小而有所下降;针对需要严格控制排水量的隧道,注浆设计时建议优先降低注浆范围内围岩渗透系数,其次再适当加大注浆范围。研究结果可为深埋高水压隧道注浆加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底北京新开通的4条纯电动微循环线路已经运营了2个月,记者发现这些"小黄蜂"纯电动公交车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为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频率,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同时又解决居民最后1 km出行难题,北京开始大力发展微循环公交线路。随着纯电动车配套设施的完善,在2014年底,北京首批开通的4条线路纯电动微循环公交线路正式运营。近日,《商用汽车》记者来到方庄公交站,对其中的1条微循环线路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