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地质雷达检测具有连续、无损、快速、高精度等优点,是目前迅速发展且效果显著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简要介绍了地质雷达的检测原理和检测中注意事项;结合地质雷达在广西铁路隧道检测的工程实例,分析了隧道检测中的常见质量问题与典型雷达图像特征,表明地质雷达在广西铁路隧道质量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质雷达在广西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质雷达检测具有快速、无损、高精度等优点,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效果较为显著的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地质雷达的检测原理、现场检测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方法;结合地质雷达在广西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的工程实例,分析了隧道的典型雷达波形图像,表明了地质雷达在广西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智 《铁路航测》2014,(3):56-58
地质雷达作为隧道衬砌质量检测的主要方法,具有分辨率高、检测速度快、无损且检测结果直观等优点。主要研究影响地质雷达在隧道衬砌检测中准确性的因素,提高地质雷达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地质雷达作为一种无损检测设备,以其准确、高效等优点在铁路工程地质探查、质量检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隧道衬砌检测方面,可以快速可靠地判定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空洞以及钢筋、初支钢架分布情况,对准确评价隧道施工质量,提高隧道施工技术水平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简述了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现场检测中参数设置应注意的问题,并结合检测实例验证了地质雷达在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质雷达法以其快速、无损、连续探测、实时成像、数据处理直观方便以及探测精度高等优点在隧道工程质量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一在建高速铁路隧道为例,介绍了高速铁路隧道衬砌厚度不足、背后空洞,钢架和钢筋的间距过大、数量不足,保护层厚度不足等常见缺陷类型,对其地质雷达法检测图像特征做出解释,并对部分缺陷进行了破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地质雷达在高速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准确性较高,并可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6.
地质雷达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地质雷达的工作特性与工作原理,分析了介质因素对雷达检测的影响,归纳了隧道检测典型缺陷对应的雷达图,应用地质雷达检测,可以从地质因素对隧道病害进行辅助分析。  相似文献   

7.
地质雷达广泛应用于工程勘察领域的各个方面,并在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从地质雷达基本原理入手,探讨施工过程中各种隧道衬砌缺陷的形成机制,分析相应的地质雷达图像特征,用以指导各类隧道衬砌病害缺陷的判识。  相似文献   

8.
地质雷达(SIR-20)在温福铁路隧道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质雷达在温福铁路隧道无损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对隧道左边墙、右拱腰、拱顶进行了无损检测,雷达图像可清晰显示出衬砌厚度、空洞、钢拱架,表明地质雷达便于检查隧道施工质量,有利于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地质雷达在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针对铁路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利用地质雷达技术进行隧道工程质量检测。岩土工程介质的电磁学特性决定了应用地质雷达的效果,介质的电磁学性质可用介电常数、磁导率和电导率3个参数来表征。地质雷达技术探测是一种利用广谱电磁波确定不同介质分布的探测方法。针对铁路隧道,给出地质雷达在无损检测应用中的工作方法,包括测线布置、采集参数设定、现场检测和后期资料处理解释。通过对现场数据处理分析,可以精确探测衬砌厚度,确定钢筋及格栅钢架的分布位置及数量,查明衬砌背后特别是拱顶存在的空洞和回填不密实区域。使用地质雷达对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进行检测,实践证明技术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仰拱是隧道产生病害较多的部位,仰拱的检测是新建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运营隧道安全评估的主要内容。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地质雷达法在铁路隧道仰拱检测中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法在隧道仰拱密实情况定性检测上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检测的不密实区域深度与开孔实测结果略有偏差;在仰拱与围岩分界面较明显且仰拱为素混凝土时,地质雷达配置270 MHz天线可准确检测仰拱混凝土的厚度。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检验方法是开孔或开槽取样检测,不仅效率低,代表性差,偶然性大,而且破坏了衬砌的整体性。本文介绍了应用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的基本原理,及在寒区客运专线隧道无损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评定缺陷程度的量化指标。在寒区客运专线隧道拱顶、左右边墙、左右拱腰和仰拱处进行了无损检测,雷达图像可清晰显示出衬砌厚度、空洞和钢拱架。检测结果表明,地质雷达便于检查隧道施工质量,有利于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杭州至临安城际铁路(即杭州地铁16号线)工程为例,介绍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风化岩层盾构隧道管片壁后密实度检测探索与实践。分析在弱风化、中风化和强风化岩层地质的盾构隧道管片壁后密实度检测情况,为隧道壁后补浆及运营变形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打音检测法、超声成像法和地质雷达检测法分别进行现场试验,综合参考检测成果可靠性、工作效率和检测成本等,经比选确定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手段。结果及结论:通过试验对比,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法,对杭州地铁16号线的盾构隧道和矿山法隧道进行全线检测,检测结果与拆卸管片后暴露出的实际注浆密实情况的对比校核说明,二者一致性较好,未发现较大范围或严重的注浆不密实或脱空现象。风化岩层盾构隧道管片壁后密实度检测方法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隧底病害严重影响铁路的安全运营,由于施工等原因,隧道底部填充混凝土达不到设计要求,是形成病害的原因之一.因填充混凝土组成成分复杂,隧道底部病害检测一直是隧道工程检测中的难题.结合工程实例,总结了地质雷达技术在隧道底部质量检测中表现出的特点和解释方法,以及地质雷达技术在该领域的优势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地质雷达在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地质雷达作为一种高分辨率和高准确率、并且快速高效的探测技术而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本文要介绍地质雷达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参数设置以及在铁路隧道衬砌检测应用中遇到的不同波形加以分析阐述,确信该方法对及早消除隧道病害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既有线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地质雷达技术对隧道衬砌结构进行检测,是物探应用领域发展较为迅速的技术方法。本文介绍了应用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的原理及技术,在大量既有线隧道检测实践基础上,阐述了使用该技术的基本方法及其数据图像处理过程,并对典型图像进行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前预知隧道施工前方的地质条件可为施工单位安排组织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地质雷达作为重要的无损检测设备 ,因其操作简便、分辨率高、图像直观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文章结合使用瑞典RAM AC GPR地质雷达的实例 ,介绍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基于AutoCAD平台的隧道检测成图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隧道检测主要采用地质雷达检测的方法,调研其资料处理现状后,在分析行业技术规范和专业技术要求的基础上,采用VBA语言设计并编制了基于AutoCAD平台的隧道雷达检测的自动化成图软件,为保质高效地完成大批量的隧道雷达检测成图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保证了其成图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隧道工程正在由建设期转入运营期,越来越多的隧道即将进入服役阶段,对于运营多年的老旧铁路隧道,病害问题尤为突出。以成渝铁路某隧道为例,通过地质雷达、裂缝检测仪等无损检测仪器对隧道病害进行检测,从外观病害、地质雷达检测结果、水样成分分析角度对隧道病害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工程水文地质、设计与施工理念、运营维护、病害关联性方面对老旧病害隧道病害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地质雷达因其探测快速等优点,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得到广泛应用。地质雷达能够对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溶蚀裂隙带、溶洞和富水岩溶管道等进行有效预报。本文简要阐述了地质雷达在超前地质预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几个典型实例,分析地质雷达图像中波形、振幅和频率等特征,探索了雷达图像与隧道岩溶地质现象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溶蚀裂隙带、溶洞和富水岩溶管道的雷达图像,在波形均一性、振幅和频率变化及信号能量衰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为进一步地质解释提供了较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了方便隧道内外的通信,越来越多的隧道安装了移动通信基站。但由于通信基站电磁信号频段与隧道内无损检测地质雷达所使用的电磁信号频段有重合,导致检测数据受到明显的电磁干扰;本文针对不同的隧道衬砌结构,分别采集了有移动信号干扰源的雷达检测数据及没有干扰源的雷达检测数据,通过不同方式的数字信号处理手段处理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在此种干扰情况下的最佳处理方式,为在移动通信基站干扰情况下的隧道无损检测提供了数据处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