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舰船科学技术》2015,(7):233-237
近年来,美、俄、英、法等主要海军强国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发展迅速,包括法国"凯旋"级、俄罗斯"北风之神"级、美国和英国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等。本文通过对这些国外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国外弹道导弹核潜艇平台和技术的发展趋势,供我国潜艇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作战效能衡量的四个标准入手,分析了扰动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作战效能的诸多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为充分发挥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作战效能提供了对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介绍美国的弹道导弹发射系统和苏联“海蝎”弹道导弹发射系统,比较了潜艇发射和水面舰艇发射的优缺点。值得注意的是,美俄两国从未放弃水上和水下发射系统的研究。但对朝鲜、伊朗、伊拉克等第三世界的国家来说,水面舰艇发射系统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5.
水上  刘桂兰 《船电技术》1994,(1):43-44,42
  相似文献   

6.
7.
尹海波  王敏  王科 《舰船电子工程》2007,27(5):47-49,89
介绍战术弹道导弹防御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在现代战争中发展战术弹道导弹防御的优势和重要性,重点探讨几种战术弹道导弹防御的性能及其特点,最后论述战术弹道导弹防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8.
弹道导弹在主动段飞行时的红外特性非常明显,容易被天基高轨红外卫星探测发现。针对弹道导弹主动段的反导拦截手段是ABL激光拦截。文章对弹道导弹主动段突防ABL进行建模,并根据突防过程中的战场环境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潜地弹道导弹水下发射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潜地弹道导弹水下发射系统的发展,即概述了潜在导弹由水面发射到水下发射,由热发射到冷发射,由定深度发射到变深度发射第一系列发展过程,由此涉及水下发射系统的一系关键技术的突破,最后对水下发射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海基核力量源于前苏联时期的巨大海上核遗产,曾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海上威胁,西方将其称为“世界上最无法捉摸”的力量。在海基核力量中,战略弹道导弹潜艇最具代表性,其发展既是海上武器技术的结晶,也是东西方对立的斗争史,反映了前苏联/俄罗斯军事帝国的兴衰。  相似文献   

12.
台湾岛东西宽15-144千米,南北长394千米,面积仅35780平方千米。从军事角度讲,台湾几乎无战略防御纵深可言。就连被台军视为天然屏障的台湾海峡,最窄处也只有135千米,作战飞机只需几分钟就可飞越海峡,弹道导弹更是瞬问即至。所以,台军对侦察预警系统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力图先期发现,提早预警。然而,弹丸之地又有多大作为呢?再加上岛内综合实力有限,所以尽管折腾了几十年,但台  相似文献   

13.
针对潜射弹道导弹如何快速完成传递对准的问题,分析潜射弹道导弹传递对准模式,建立基于速度和框架角匹配的传递对准模型,结合平方根滤波和H_∞滤波中状态更新方程的特点,提出一种平方根/H_∞混合滤波算法。结合潜艇可能的机动方式,分析变速直航机动、C型机动和S型机动过程中3种滤波算法的收敛性和传递对准误差。研究表明,潜射弹道导弹在进行传递对准时应该采用S型机动的方式,而且平方根/H_∞混合滤波算法具有鲁棒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英国二战期间及战后与美国的核合作关系,阐述了英国弹道导弹的独立研制情况以及与美国结为战略核同盟的过程,概括了英国海基核力量的发展及装备情况,分析了英国海基核力量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美国海军计划将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应用于核攻击潜艇,拟在区域冲突和战争中形成快速打击力量。文章讨论了ATACMS型导弹各种型号的应用及基与潜艇的结合潜力,论述了快速打击潜艇在美军现代武器序列中的地位和前景以及美军对快速打击潜艇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舰炮作为反弹道导弹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通过性能和费效比的分析和比较,认为Mk-45127mm舰炮系统是比较理想的舰载反弹道导弹系统。  相似文献   

18.
19.
国外潜地弹道导弹发展浅析及有关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国外潜地弹道导弹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发展新一代潜地弹道导弹的意义以及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弹道导弹的防御与突防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战争中,弹道导弹已经成为杀手锏武器,其防御与突防技术日新月异。本文对弹道导弹防御与突防技术的发展作了总结,强调了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