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气垫平台上装备了大量的电子、电气设备和大功率发射天线,同时,气垫平台的船体与一般舰船相比,在垫态航行时艇体与海水绝缘,电磁兼容十分特殊。天线之间的耦合是无线电系统间电磁干扰的主要传输途径,天线隔离度是分析天线间电磁干扰影响的关键指标,开展天线间隔离度分析对电磁干扰研究十分重要。针对气垫平台船体的特殊性和电磁兼容性特点,基于电磁仿真基本原理,建立了气垫平台电磁模型,采用电磁仿真方法分析计算了天线间隔离度,并分析了气垫平台与海平面连接和不连接时隔离度影响。通过实测进行了验证,为开展总体电磁兼容工程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张宁 《船舶》2013,24(3):77-80
气垫船垫态航行时,船体与海水绝缘,遭受雷击时所引入的巨大电磁能量将足以损坏气垫船上的电子设备。文中采用全垫升气垫通用平台进行建模,采用成熟先进的商用电磁仿真软件,对雷击海况下气垫通用平台在"垫升"、"完全连接海面"和"部分连接海面"这三种状况下的电场与磁场环境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并对"部分连接海面"这一措施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大型气垫运输平台技术发展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国明 《船舶》1992,(6):1-5,28
  相似文献   

4.
唐国明  邓克贤 《船舶》1997,(6):25-27
本文概要介绍了用于被动式气垫运输平台的牵引绞车装置。由于目前两栖牵引机具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研制进程未能跟上实际的需要,了为满足大载重量被动式气垫平台的使用要求,研究设计了这套自行牵引绞车装置,使被动式气垫运输平台能在近距离固定航道上自行快速往复移动。  相似文献   

5.
唐国明 《船舶》1997,(1):13-18
本文介绍我国自行研制内载重量最大的首制被动式气垫平以的概况和主要性能特点。气垫平台是一种能适应各种地面运行以及在缺乏港口设施地区进行装卸作业,解决在浅海,岛屿与礁石地带土建施工和重型物资搬运的新型气垫运输工具,因此无论在民用上或军事领域中均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汪鹏  张炜 《舰船电子工程》2007,27(2):194-197
介绍用于舰船短波天线隔离度预测的简化公式法、缩尺模型法和数值计算法三种方法,分析三种方法的原理。采用这三种方法预测了两组舰船短波天线的隔离度,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得出三种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以及预测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孙鸿范  唐国明 《船舶》1994,(1):50-56
本文介绍在被动式气垫平台上设置牵引绞车,通过该绞车与跨越气垫平台上方,并张紧于岸基和人工岛之间静止钢索实现可动的摩擦联结。当绞车在动力驱动下转动时,绞车在气垫平台上固定装置带动气垫平台一起,沿着钢索入端方向前进,以解决在无适宜的牵引车时,气垫平台水平往复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9.
唐国明 《船舶》1999,(1):22-24
本文针对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处由沉积流沙形成的游泥,软土表层,提出了两种既供运输又兼施工的气垫工程平台方案,以适应黄河中下游地区大桥平战时期的实际临时桥墩抢修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金江杰  周利  丁仕风 《船舶力学》2021,25(8):1086-1094
气垫船因其独特的船体构造能适应冰面、水面、陆地等多种环境,也可以很好地完成运送物资、救援、破冰等任务.设计气垫破冰船或者破冰平台时,冰载荷预报对于总体和船身结构安全十分重要.本文利用理想化破冰假设,基于环向裂纹法求解气垫平台在低速下在全冰面上破冰过程中所受的冰力;基于直径为50 m的气垫平台在不同气垫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破冰过程的数值模拟,得到了在低速下不同气垫压力大小时的冰力时历图.通过分析冰力时历图,可认为气垫压力会通过影响气腔高度以及气腔扩散半径来影响气垫平台低速破冰时的冰力,且当气腔扩散半径等于冰碎裂半径时,冰力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11.
张宗科 《船舶》2006,(2):12-18
结合气垫船模围裙振动试验平台项目,用L abV IEW语言开发了该试验平台的测试系统,并测得某中型气垫船相应船模的升沉、纵摇与横摇的频率响应。利用传递矩阵的形式推导了耐波性计算公式,对该船模相应实船进行理论计算,验证了气垫内空气可压缩性对该类大中型气垫船升沉运动响应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实船计算结果与振动平台试验值之间存在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骆海民  张洪雨  兰波 《船舶》2009,20(4):49-54
较详细地论述了有关气垫船操纵运动的建模方法和过程,给出了仿真流程,并对弗劳德数0.456~1.064、舵角 -10°~-20°、风速0 kn~25 kn、风向0°~360°范围内的回转运动进行了实时仿真试验,给出了典型的仿真实验结果,分析了气垫船操纵运动过程中的侧漂、内倾以及风力的影响等.该模型已成功应用于半实物仿真及分析 .  相似文献   

13.
由于气垫船的结构特点,传统的研究方法不适于气垫船推进系统特性研究.本文将现代虚拟样机技术引入气垫船推进系统特性研究中,对气垫船船体和轴系建模及船体-推进系统的耦合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应用本文提出研究方法,对某型气垫船推进轴系进行了动态支承力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The course-keeping control of underactuated hovercraft with two aft propellers was considered. The control of the heading error and cross-track error was accomplished by the yaw torque merely in this case. The hovercraft dynamic model is nonlinear and underactuated. At first the Controllability of course-keeping control for hovercraft was proved, then a course-keeping control law was derived that keeps hovercraft heading constant as well as minimizes the lateral movement of hovercraft. The proposed law guarantees heading error and sway error all converge to zero exponentially. Simulat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law. For further research, the disturbance influence w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ynamic equations.  相似文献   

15.
傅华 《船舶》2008,19(6):1-3
针对全垫升气垫船在航行中易产生侧漂、甩尾、低头埋首、甚至大幅横倾等危险进行航行特性分析,提出了建立航行稳定的边界与安全驾控的措施,并针对气垫船大型化发展,提出从围裙技术、驾控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采取必要措施,提高气垫船的使用安全性。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庞景昊 《船舶》2015,(6):68-72
由于气垫船船型较小、空间有限,通过采用航空操控面板组件,对驾控台上各控制面板进行集成优化,使其能更合理地利用空间。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驾控台各面板夜间显示、集中调光、集中试灯、集中报警等功能,并统一外形及显示方式,以达到优化各面板显示及操作方式,改善驾驶员的操纵使用界面。该面板首次在气垫船上使用,为气垫船控制面板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王绍明  姚征 《船舶力学》2007,11(2):179-184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全垫升气垫船气囊内部的气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气囊内的三维流场分布.其中的关键问题是气囊的排气孔壁面的处理,文中采用了多孔介质模型进行近似,针对气囊前后端压力不平衡的问题,分别采用在进气道内设置导流叶片和在气囊通道中设置隔断两种方法使压力趋于平衡,并通过数值试验找出其最佳位置.此外,文章还对实船相似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一种轻型天线稳定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大振动、冲击、强电磁干扰、倒单摆式大惯量负载等特殊要求的轻型天线稳定平台的机电一体化设计.可对类似的应用提供有用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宗科  陈德娟 《船舶》2015,(5):12-23
介绍美国气垫登陆艇推进垫升系统在三十余年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随着艇装载量、耐波性、全寿命周期维护等总体性能和作战使用要求的提高以及主机功率不断增大,结合现代技术分析手段,推进垫升系统正不断改进优化。在广泛采用新技术及复合材料后,艇载重大量幅增加且耐波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高山 《船舶》2008,19(4):1-4
通过对全垫升气垫船气垫参数、动力系统、围裙系统、横稳性和操纵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大型全垫升气垫船的设计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