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运、河运增长迅速,船舶污水处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海洋船舶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海洋船舶污水的类型、水质特征、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海洋船舶污水处理的膜生物反应器研究与应用方向。海洋船舶污水主要指压舱水以外的船舶污水,主要包括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海洋船舶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随乘员变化较大,呈现污染物浓度高、变化大等特征,其中黑水污染物浓度BOD5 991~5 840 mg/L,SS1 180~4 980 mg/L;含油污水成分复杂,乳化程度高,舱底水中含油量可达50 000 mg/L。虽然海洋船舶污水排放标准随海域变化较大,但日益严格,这导致船舶污水处理对空间、运行维护的要求高,因此,膜生物反应器成为海洋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研究与应用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2.
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船舶含油废水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研究膜生物反应器运行参数对处理船舶含油餐饮废水的影响,通过生产油脂产生的废水模拟船舶含油废水的水质特性,搭建小型膜生物反应器陆上试验系统,用光谱仪等仪器测量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及氨氮等参数。研究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HRT)、COD和BOD及氨氮、膜压力、污泥浓度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系统稳定运行了70天。研究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对油脂废水中COD、油、总碳(TOC)和BOD的去除率达80%以上,对氨氮的去除率达50%以上;油对膜的污染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健 《航海技术》2019,(6):63-66
<正>随着人们保护海洋的意识逐渐增强,对船舶各类污染物的排放要求也愈加严格,其中船舶生活污水的排放是造成海洋污染的突出问题之一,为使船舶生活污水满足排放标准,各类处理装置应运而生。膜生化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技术将膜技术与生物活性污泥法相结合,具有占用空间小、抗污染物负荷冲击力强及自动化程度高等传统活性污泥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国内MBR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研究和应用仍处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已有部分应用案  相似文献   

4.
目前,船舶污水处理采用油污水和生活污水2套装置,设备多,运行管理工作量大。而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却能实现两者有机结合,将高浓度的油污水经预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同混合处理,弥补上述不足。实验采用以陶粒曝气生物滤池为主体的处理装置,处理模拟船舶污水(油污水经过预处理),当进水化学需氧量COD=720.21 mg/L,油份浓度C油=65.87 mg/L,曝气量Q=0.4 L/min,温度T=30℃,p H=8.5,水力停留时间HRT=90 min,出水COD=44.00 mg/L,C油=6.56 mg/L,两者去除率分别为93.89%和90.04%,对油份的耐受浓度约为76.35 mg/L。并在实验基础上,构建了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为船舶污水处理系统的改进、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间歇运行的沸石曝气生物滤池(ZBAF)处理模拟船舶生活污水,研究表明,ZBAF对污水温度、pH、船舶倾斜与摇晃、污水水质波动等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水力停留时间HRT=1.5 h,温度T=30℃,pH=7,曝气量Q=0.16 L/min,当进水化学需氧量COD=798.86 mg/L,氨氮NH_3-N=56.45 mg/L,出水COD=48.81 mg/L,NH_3-N=14.78 mg/L,去除率分别为93.94%和73.82%;装置承受的最大进水COD=1 361 mg/L;研究发现反冲洗能明显改善出水水质。实践证明,在WCBMBR装置中,将沸石曝气生物滤池(ZBAF)取代生物接触氧化柜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间歇运行的沸石曝气生物滤池(ZBAF)处理模拟船舶生活污水,研究表明,ZBAF对污水温度、pH、船舶倾斜与摇晃、污水水质波动等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水力停留时间HRT=1.5 h,温度T=30℃,pH=7,曝气量Q=0.16 L/min,当进水化学需氧量COD=798.86 mg/L,氨氮NH3-N=56.45 mg/L,出水COD=48.81 mg/L,NH3-N=14.78 mg/L,去除率分别为93.94%和73.82%;装置承受的最大进水COD=1361 mg/L;研究发现反冲洗能明显改善出水水质.实践证明,在WCBMBR装置中,将沸石曝气生物滤池(ZBAF)取代生物接触氧化柜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船舶水污染物是长江内河主要污染物之一,在船舶水污染物中生活污水因其产量大、水质差、混合物多、处理难等原因,将其列为治理重点。本文通过分析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方式,结合工作实际针对现有的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进行简单的选型探讨。  相似文献   

8.
浅析船舶油污水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钰 《船舶》2009,20(2):31-37
分析了船舶含油污水对海洋生物、人类等其他环境因素的危害,论述了国际海事组织、PSC、监控技术防止含油污水污染海洋起到的积极作用,阐述了系列船舶含油污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的监管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环保部门监测数据,船舶生活污水大肠杆菌群浓度高达1100亿个/ml,大大超过排放标准,生物需氧量和悬浮物的最高浓度可达2100mg/l和1700mg/l,分别超标41倍和11倍。船舶没有经过净化处理的生活污水,大量直接排放入海,势必构成海洋环境的重大威胁。如何控制船舶生活污水的排放,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现代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洋环境保护的加强,船舶生活污水的处理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介绍了现在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一些船舶生活污水的新处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邵晓华  陈清 《船舶工程》2019,41(4):125-127
从MBR膜的微观结构特点、膜过滤的形式、船舶污水处理的环境条件及操作工况等方面对MBR膜开展研究。针对这些特点和膜在船舶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了膜污染控制和恢复的应对措施,为MBR在船舶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指明了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船舶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灰水处理技术、油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对现有船舶污水处理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船舶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新型船舶排油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现有主流排油监控系统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根据IMO.MEPC.107(49)和IMO.MEPC.108(49)决议案的最新要求,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排油监控系统.通过读取油份浓度、船速、流量和船舶位置信号,经过计算机的计算分析,从而自动控制含油污水的排放,并能实现显示、打印及通过SD卡存储监控数据的功能,满足最新国家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超滤原理、超滤技术的特点、超滤技术新工艺等详尽的阐述,着重介绍了超滤技术在印染废水、回用生活污水、含油废水等方面的应用实例。论述了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开发和设备研制的成果,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总结国际海事组织(IMO)船舶防污公约及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中关于船舶废弃物的排放要求和处理技术,针对海军舰船主要污染源油污水、生活污水、固体垃圾、废气排放、压载水的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论述了防污技术指标发展趋势,探讨了海军舰船防污技术指标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絮凝剂配方优化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珊珊  严新平 《船海工程》2007,36(3):104-106
分析利用絮凝技术处理船舶舱底油污水的可行性,介绍絮凝剂配方优化试验的方法,根据实验中的10种配方结果对比,认为这种方法是可行的,还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避免在船舶产品设计过程中出现疏漏,研究挪威船级社船级符号Clean(Design)对轮机设备订货、系统设计和舱柜布置的最新要求,并对各设备和系统的特殊要求及设计原则进行梳理和归纳。用于处理污染物的设备主要包括油水分离器、污水处理装置和焚烧炉,涉及的船舶系统主要包括舱底水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和艉管滑油系统等。该研究可供满足该规范要求的环保型船舶产品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船舶含油污水的处理一直沿用“重力-聚结组合”或“过滤-聚结组合”分离装置,分离精度上虽然能达到海船防污染规范之要求,但其分离量难以满足大型船舶的不同作业需要。该文所介绍的船舶含油污水动态旋流分离器兼顾了上述两方面,研究论述了其结构设计及制造装配之思路.介绍了船舶含油污水动态旋流分离器主要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给出了该装置工作状况的基本参数;提出了船舶含油污水处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为海上环境保护的专用船舶,深水环保船具有海面溢油回收、应急指挥、油污消除及对外消防等作业能力,主要用于我国深水海域石油勘探开采过程中测试井液/污油水的接收与返送。文章针对深水环保船新型设计,着重介绍船舶性能、动力定位、溢油回收等三大特点。此船舶是国内现有航速最快、主尺度最大、功能最先进、装备最齐全、载运能力最大及回收能力最强的多功能专用船舶,即将服役于东海与南海深水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