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地铁车辆维保部门作为地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其定员配置在国内尚无统一的计算方法,而合理地确定地铁项目定员配置对节省投资减少运营成本有着显著作用。为此,需开展地铁车辆维保部门定员计算方法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定员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归纳分析车辆维保部门的组织构架、功能及岗位设置;充分考虑人员工作效率、检修工作量、岗位班制、设备配置及使用频率等多种影响定员配置的因素;提出了车辆检修车间、设备车间和技术管理岗定员计算方法。结果及结论:应用该方法确定了不同岗位班制下车辆维保部门定员配置方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通过案例计算可知:若采用四班制的运用工班作业,将会导致人员不能充分利用,造成浪费,建议采用“均衡修”模式,优化定员数量;采用一班制的列检工班和二班制的双周检工班也能减少定员数量,初、近、远期分别能减少15位、49位、56位检修车间一线作业人员。  相似文献   

2.
何光辉 《铁道车辆》2002,40(2):37-38
随着铁路货车向重载、高速方向的发展,以及车辆使用率的提高,车辆运用当中出现的车辆故障日益突出,特别是滚动轴承故障的大幅度增加,使运用部门做好滚动轴承的防燃工作成为一项重要的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3.
抬轮器是一种轨道车辆救援设备,文章对某抬轮器进行结构优化,在增加支撑板强度的同时降低其抬轮高度,并给出应用于不同轮径车辆时抬轮器的结构参数建议值。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安装优化结构抬轮器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轮对抬高量对抬轮器-车辆耦合系统运行平稳性及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抬轮器的动力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在文章设定的条件下,故障轮对抬高量对车辆直线运行平稳性影响不大,抬轮器前轮对外侧轮轮重减载率与脱轨系数随故障轮对抬高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4.
高速列车在长期运营过程中,车轮将发生随里程增加而不断增大的磨耗,为探究车轮磨耗对车辆侧向通过道岔时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高速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在综合考虑不同磨耗程度的车轮对转辙器区钢轨接触几何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具有不同磨耗程度车轮的高速车辆侧向通过道岔时对高速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车轮磨耗程度增加,高速车辆侧向过岔时的轮对运动姿态和车辆动力学性能发生较大变化,车轮运营里程达到20万km后,轮轨横向力较标准车轮型面减小了42%,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较标准车轮型面减小了16%,脱轨系数较标准车轮型面减小了38%;车轮发生磨耗后,车辆系统的动力学性能、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5.
孟庆天 《铁道车辆》2004,42(12):24-25
随着车辆制造和检修数量的增加,轮对组装的数量也在相应增加,因此,轮对组装质量就成为车辆检修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将会直接影响车辆检修任务的完成,甚至会威胁到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检修车扣车作业与运输组织需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提出开发国铁货车检修车辅助管理系统。系统采用B/S模式,使用SSH作为MVC开发框架,Oracle11g作为生产数据库,面向调度、车辆、车务各部门用户,解决多个部门无法共享检修车数据信息、没有上级调度部门统一调配待检修车资源的问题,实现局管内车辆检修效益与运输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7.
陈伯施 《中国铁路》2008,(2):29-33,54
2008年全路车辆部门要重点围绕确保车辆安全稳定,加快推进车辆装备现代化和检修资源优化整合,进一步挖潜提效,规范设备管理和能力建设,加强成本控制,强化验收和调度职能作用,发挥科研院所作用,加强人才培训,强化铁路局专业管理作用等方面开展工作,开创车辆工作新局面,为推进铁路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铁路》1996,(10):1-4
阐述铁道部车辆部门在安全,技术装备,检修,人员管理等方面的“九五”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铁道车辆检修体制改革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我国的现状出发。围绕增加运能量的主题,以增加在用车辆数量,提高车辆的检修质量,保证行车安全为前提,提出了我国修制体制改革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有效解决成都地铁车辆设备维保存在的问题,提升车辆设备的可靠度,成都地铁车辆专业需开展电客车零部件自主深度维修模式的研究。方法:首先,阐述了目前成都地铁车辆设备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车辆各关键子系统的故障情况。其次,对车辆专业零部件深度维修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论述,建立了车辆专业深度维修的组织架构,讨论了深度维修的场所建设及设施搭建所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并阐述了与之相关的综合保障机制。最后,在阐述车辆专业零部件深度维修的实施概况的基础上,对车辆专业零部件深度维修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实施零部件深度维修后,设备故障率明显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大幅下降,解决了目前地铁车辆维保的问题,提升了车辆自主维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设计及维修理念仍相对落后,应结合车辆基地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对后续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车辆基地的设计与建设,提出切实的优化实施建议。方法: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了既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存在的设施设备相对落后、车辆检修修程相对滞后、TOD(公交引导发展)一体化建设不同步等方面的问题。立足我国车辆基地建设经验,从车辆基地运营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国内外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和轨道交通新技术应用,针对车辆基地的智能化、信息化、绿色节能、TOD一体化建设等关键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质量发展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设计建议。结果及结论:车辆基地设计应顶层布局、高点定位,逐步构建智能化车辆基地,提升车辆基地人性化水平,促进车辆基地的绿色、节能,推进车辆基地TOD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车辆基础制动零部件脱落是当前车辆部门主要事故隐患之一。而制动梁支柱圆销,开口销在制动零部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提出了简便易行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发展我国大型货车的两种途径:提高轴重或增加轴数的利弊作了深入探讨,认为应以提高轴重为发展方向。文中着重论述车辆轴重提高到25t及23t后,这些车辆与轨道、桥粱的相互关系等问题。通过试验和数据分析,认为我国当前发25t及23t轴重货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以轨道折角不平顺作为激振源,进行了车辆过桥的桥梁动力响应计算分析和轨道折角对车辆走行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轨道折角不平顺时,桥梁结构的动位移对桥梁跨度的增加、车辆加速度及折角的变化均较为敏感;车辆运行速度的增加,使桥梁动位移和车辆加速度均有所增大,而轮轨力无明显变化;在相同轨道折角的情况下,空车比重车易产生较大的振动加速度。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货车提速,车辆部门在车辆的设计、制造、检修运用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货车运用中,踏面擦伤问题仍没有明显改善,解决轮对踏面擦伤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铁路编组站车辆溜放调速自动化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其发展速度,例如:驼峰设计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赶不上调速技术的发展速度;无统一的技术管理标准;体制上还不够理顺;技术发展与经济效益脱节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今后行政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生产单位共同解决。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车辆部门信息化的实践和现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并围绕着车辆部门安全防范、运力资源和经营管理,探索了车辆信息化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王书安 《铁道车辆》1993,(11):37-41
介绍了1992年全路车辆安全工作概况,对其安全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今后车辆安全工作措施的落实提出了具体的意见。1993年车辆安全工作的重点是狠抓各项防燃,防切措施的贯彻落实。各运用检修部门的重点仍然是防断轴,防制动闸件脱落,防中梁,侧梁,摇枕等车辆大部件裂折;严禁互放技术不良车和制动故障关门车;抓漏检,漏修,漏报和误报;抓简化修,违法修。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北美铁路油漆销售市场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新造普通货车使用油漆的数量大大减少,车辆修理、车辆内部涂敷及特别用途所需油漆数量增加;另一方面是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对于油漆产品所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污染空气的有害物质(HAP)的含量作了明确规定,对环保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车辆制动闸件脱落事故,是当前全路车辆部门所发生的行车事故中仅次于燃油、切轴,而居于第二位的一种主要事故。就其事故性质来说,只要一旦发生,轻者即构成险性事故,重者即构成列车脱轨、颠覆重大、大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