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寒冷地区工程基础的冻害起因、特点与防治措施进行了论述。对冻胀力与建筑物荷重静力不平衡与冻害的关系,地基土的颗柱粗细、含水量与冻害及冻害程度的主要原因,多年冻土退化,土的工程性质改变与建筑物基础破坏的因素,地基土发生冻胀对建筑物基础作用力的分布及特征等进行了剖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寒地区客车冻害问题发生率较高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找到了引起冻害故障频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土屋大桥座落在日本青森县陆奥湾沿岸,属典型的季风和海岸环境条件,向来以盐害、冻害强烈称著。大桥全长410m,上部结构为3联9孔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设计基准期100年。为应对强烈的盐害及频发的冻害,在设计施工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4.
寒区铁路隧道衬砌冬季易出现冻害。对冻害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安装电热导流板的措施来预防衬砌冻害,并在扎尔斯台隧道进行安装和试用。结果表明:电热导流板的安装能有效地防止衬砌渗漏水,进而避免了隧道衬砌冻害的发生,整治效果良好,可为类似的寒区铁路隧道衬砌冻害整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路基冻害整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立光 《铁道建筑》2006,(11):85-86
文章介绍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铁路路基冻害发生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冻害的破坏特征和成因,并据此讨论了相关的冻害整治措施.工程实践证明,相关措施的采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保证了行车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以日本隧道冻害研究成果为背景,介绍隧道围岩含水量与冻害的关系、发生冻害的围岩(地质)条件和温度条件,阐述冻胀力与冻害的关系,围岩冻胀性的判定条件,认为隧道初期缺陷是发生冻害的重要因素,提出隧道防冻害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良  杜焕文 《铁道建筑》2004,(11):61-62
分析滨洲线冻害成因 ,提出针对不同的冻害成因地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250 km/h提速区段涵顶路基冻害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京哈线250 km/h提速区段冻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冻害是由于路基土体含水量较大、涵洞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根据冻害形成的特点,对涵上路基冻高超过8 mm的涵洞采取路基平孔排水方法整治,冻高小于8 mm的冻害利用垫板和调高扣件进行日常维修,实践表明整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铁路路基冻害发生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冻害的破坏特征和成因,并据此讨论了相关的冻害整治措施:换填基床土,抬道,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及人工盐化路基土.工程实践证明,相关措施的采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保证了行车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对兰新高速铁路浩门至民乐区间路基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分析路基冻胀原因并提出整治措施。路基冻害在路堤段数量最多,过渡段次之,路堑段最少。发生冻害的地段多是低矮路堤和零断面换填路基。冻害区段地表水、地下水丰富,部分区段水位较高,导致路基在冬季负温作用下发生冻胀。建议对边坡及护道表面加以封闭,并设置隔水墙、排水沟、渗水盲沟、蒸发池等控制路基水分,以治理路基冻害。  相似文献   

11.
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开展了路基冻害防治保温技术的研究。分析了保温材料应用于季节性冻土重载路基的适用性,模拟了不同保温板厚度条件下路堤和路堑温度场的分布特征,提出了消除冻害所需的保温材料及其厚度,形成了保温板的施工工艺流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地段的冻害得到了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2.
寒区隧道冻害严重影响运营安全,冻害防治是寒区隧道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寒区隧道冻害防治大多参考既有隧道,以经验为主,缺乏理论基础,也未形成系统的规范性设计条文。鉴于此,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地区122座寒区隧道冻害资料基础上,以温度条件、水文条件、围岩条件和工程措施这4个基本影响因素为准则层,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评判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的权重进行计算,从而建立寒区铁路隧道冻害评价体系,最后以杀虎口隧道为例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寒区铁路隧道冻害评价体系能有效识别冻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实现从定性分析到定量指标计算的过程,避免工程类比法施工的盲目性,有利于提高冻害整治措施制定的科学性,为寒区隧道冻害防治的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引起寒区冻害的因素十分复杂,隧道冻害预防与整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以运营的准池铁路杀虎口隧道为工程依托,设计合理的冻害防治监测系统,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预测冻害的重点防治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距洞口500 m范围内围岩有冻结可能,围岩最大冻结深度1.55 m,排水量较大区段位于下坡端进口段1 300 m范围内,因此冻害重点防治区段为进口端500 m范围内的软岩区段,预测冻害类型以衬砌渗漏水、衬砌开裂为主。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西格段环青海湖路基的季节性冻胀和融沉,直接影响列车行驶的舒适度,严重时甚至会危及行车安全。以环青海湖段路基冻害为背景,通过选取典型冻害断面,进行原位挖探试验及室内试验,从土质、水分和温度三个方面分析了环湖段路基冻害成因和冻害机理。结果表明:环湖段路基冻害的主要原因是基床表层无良好的隔水层和排水设施,降雨入渗导致路基土体中的粉质黏土层含水率较大,当温度低于冻结温度时,土中水冻结,引起路基冻胀。  相似文献   

15.
为整治秦沈客运专线路基冻害,采用了微型盾构掘进换填冻害路基的整治技术,并制定了周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组织方案,保证了施工安全性,提高了施工效率。采用该技术进行路基冻害整治的施工工法是首次在国内应用,本文对具体的施工工艺、施工计划和施工组织方案予以介绍,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寒区一高速铁路工程为依托,介绍了路堑段路基冻害情况,通过分析发现路基填料中细颗粒超标,含水率高且无法正常疏排、地区气温较低且持续时间长是路堑段路基冻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上封+下排+保温"的冻害综合整治方案,采取了封闭两线间混凝土封闭层离缝、疏排基床表层入渗水、疏排路基本体中毛细水、施作深埋保温排水盲管等措施。整治后经历了一个完整低温季节,轨道检测车检测数据显示该区段路基冻害已消除。  相似文献   

17.
长图线冻害整治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线路冻害特点、成因及综合整治方法,保证线路畅通。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路基冻害检测与评估技术的有效性和前瞻性,本文分析了寒区铁路轨道不平顺情况与车载探地雷达含水率检测结果的匹配关系,发现二者具有良好的关联度,且含水率越高其关联程度越高。提出了适用于寒区铁路有砟轨道路基冻害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权重以及评分标准。通过基于雷达检测的寒区铁路有砟轨道路基冻害评估技术,为铁路路基冻害整治由"事后修"向"事前修"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收集东北地区气象和冻结深度数据,探讨沈阳铁路局管辖内冻害区域分布规律。对丹大、长珲和秦沈客运专线路基冻害情况进行调研,在重点区段展开冻胀监测试验,分析客运专线路基结构形式与冻害的相关性,分析冻害原因,提出具体整治方法。实践表明,基床表层冻害可采取护肩切槽或护肩下铺设无砂混凝土板的方法排出隔断层顶部基床表层积水;基床底层冻害可采取铺设XPS保温板提高路基体内部温度的方法,路堤地段基床底层也可采取跟管掏土将高含水率细粒土填料置换出来的方法进行整治,路堑地段基床底层冻害可采取增设或加深排水盲沟降低地下水的方法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20.
青藏铁路路基冻害的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路基冻害形成的特征,以及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