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其东 《中国港口》2010,(11):I0001-I0001
<正>回顾"十一五",中国港口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展望"十二五",中国港口发展会有什么样的转型?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国内市场将达到世界前列。对港口发展而言,最大的转型是外需增长将转向内需。  相似文献   

2.
上善若水     
其东 《中国港口》2008,(9):I0001-I0001
<正>为推动我国港口和临港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中国港口》杂志社、中港协港口研究中心和中国港口网络联盟发起港口沙龙,就中国港口当前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研讨。近日组织的港口沙龙主题是"港口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其东 《中国港口》2007,(10):I0001-I0001
<正>翻开港口发展的日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港口前进的脚印,看到港口发展的轨迹。中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从2001年的24亿t增长到2006年的55.7亿t,5年内增长了1.32倍,年均增长18.3%;同期的集装箱吞吐量从2748万TEU增长到9361万TEU,增长了2.41倍,年均增长27.8%。中国沿海港口普遍都能够以这样的高速发展,这在中国港口、在世界港口发展历史上都是少有的。对此,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承中国港口发展之重?  相似文献   

4.
《中国港口》2010,(10):28-28
<正>[本刊讯]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国际港口航运博览会"及"2010国际港航发展高峰论坛",于9月29日同时胜利闭幕。"第12届中国国际港口航运博览会"自  相似文献   

5.
<正>一、2009年港口运输生产回顾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全球经济危机,令我国宏观经济进入较大调整,港口运输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了正确及时的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保增长,扩内需,保民生"  相似文献   

6.
《世界海运》2010,33(1):16-17
<正>合作互补共抗危机经济危机直接导致水路运输需求萎缩,港口经营受到巨大冲击。"中国港口应合作互补对抗危机",这是过去一年我国港口企业在抱团取暖、共度危机方面达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第11期《中国港口》杂志卷首发表了孟岩撰写的《谁主中国港口整合》一文(下简称《孟文》),文中提出了"谁主中国港口整合"之问。近年来,港口整合几乎成了我国港口发展研究中永恒  相似文献   

8.
张钧雷 《中国港口》1999,(12):11-12
<正> 关心我国港口国际集装箱生产的各界人士,近期都有一个共同的、而且是强烈的感受:中国大陆港口的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在经历了十多个年头的连续高速增长时期后,进入本世纪的最后一年,依然“乘风破浪、一往无前”,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从快速统计反映,排名全国前20位的港口,到第三季度(9月30日截止),共完成国际集装箱吞吐量1119.9万TEU,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7.9%,其产量已经逼近1998年全年1150.3万TEU的水平。前进步伐之大、速度之快,令国内外瞩目,(见附表《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20名排序表》)。这种大面积、全行业的丰收,与我国国民经济趋好,对外贸易趋升,国内市场趋旺,港口结构和布局趋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前20名港口的国际集装箱生产情况犹如晴雨表,基本上  相似文献   

9.
陈喜 《航海》2010,(2):66-67
据《2009-2010中国邮轮发展报告》,中国邮轮经济快速发展趋势显现,全球邮轮行业东移,尤其是中国市场增长十分迅速,全年整体增长超过38%。天津、上海都已经成为重要的邮轮母港,中国邮轮港口发展、建设、提升都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但经本刊2010年3月1日抽样调查发现,目前上海多数白领仍对国内邮轮旅游知之甚少,《航海》带着众多疑问与第一个进入中国"吃螃蟹",意大利歌诗达集团中国区总裁刘晨军先生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2011年12月30日交通运输部李盛霖部长宣布:"2011年中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0.7亿t,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亿TEU,同比分别增长11.9%和11.4%,"中国港口在2011年完美收官。事实证明,在2011年如此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下,中国港口再一次用数据说话。  相似文献   

11.
其东 《中国港口》2010,(12):I0001-I0001
<正>进入了21世纪,如果说港口发展有什么显著特点,那就是港口进入了无边界时代。所谓行业的"无边界",是指港口原有的许多理念、范围、定义、樊篱正在被突破、被融合、被模糊。如果说原来的港口概念是一个围城,围城里面的想走出来,外面的正在走进去,从而进入了一个比较模糊的不断扩张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试行《中国港口集装箱码头企业评价体系》,并公布试行评优结果。此次评优设"中国港口前十强集装箱码头"、"中国港口最佳集装箱桥吊作业量码头"、"中国港口最佳单船作业效率集装箱码头"、"中国最佳泊位利用码头"四个奖项,青岛港QQCT一举荣获全部四项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13.
今年《港口法》已生效,各主要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也基本到位,港口生产经营继续保持好的发展势头,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超高速增长。 一、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增长 一季度,全国主要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7395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5.4%。其中沿海主要港口完成5634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4.6%;内河主要港口完成1761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8.2%;内河港口增幅高于沿海港口;营口港在沿海港口中增幅较为突出已连续三个月进入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名;整合后的苏州港稳居全国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第2位。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转变港口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年的试点准备,我国将在"十五"期全面推进港口体制改革,这是我国港口发展史上又一项重大举措."港口下放、政企分开"是这次改革的核心思想."港口下放",对双重领导港口要进一步下放到港口所在城市;"政企分开",将目前政企合一的港务管理局中的政府职能分离出来,组建港口管理局,对本地区港口行使行业管理职能;港口的企业部分重组为港口集团,独立运作."港口下放",比较符合世界港口属地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地为港口发展提供各种支持;至于"政企分开",主要解决运输市场开放后港口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多元化情况下,如何强化政府管理职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一、关于港口在福州市发展定位中的地位问题 福州港口的地位和作用在福州市整体发展战略中没有单独体现,其作用主要体现为"港为城用",尚未提升到"以港兴市",更不用说"以港立市"的高度。 "以港兴市"、"港为城用"表明港口仅仅是城市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辅助设施,主要作用在于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对港口本身的建设要求也仅停留于适应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港航业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分,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实现了从国家的瓶颈发展到现在能满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要进一步提升港口的竞争能力,未来中国港口的发展,更重要的在于建立三大体系,包括综合物流体系、集疏运体系、信息化体系,这三个体系的建立对中国港口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今后港口发展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7.
<正>2007年,是中国港口建设发展最快的一年,是港口生产增长最多的一年,是全球港航界为之瞩目的一年。随着2007年年末钟声的响起,中国港口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中国港口》杂志也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二月份,农历春节过后,港口生产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一、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增长 二月份,全国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3919万吨,比去年同月增长26.3%。其中沿海主要港口完成18078万吨,比去年同月增长24.5%;内河主要港口完成5841万吨,比去年同月增长30.3%。 二月份,全国港口生产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营口港继一月份后再次进入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名,吞吐量增幅超过  相似文献   

19.
张页 《中国水运》2007,5(8):12-13
我国水运业发展现状1.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运输需求不断攀升。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推动了水路运输量、周转量和港口吞吐量等指标不断走高。"十五"期,我国水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年均分别增长12.4%和15.9%,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分别增长17.3%和26.4%。2006年,全国港口吞吐量达到55亿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300万TEU,比上年增长23%。随着中国海运量的不断增长,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因素"成为全球海运市场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贵阳,召开2011年《中国港口》杂志社理事暨编委扩大会议,感到十分高兴。一是有各港的领导和朋友们的光临此会,共同研究、探讨如何把《中国港口》办得更好;二是大家能有幸在"十二五"期我国港口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也是港口行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起庆贺《中国港口》杂志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