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隧道塌方原因与处理技术——以通平高速公路姜源岭隧道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一系列隧道施工中所出现的塌方事故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隧道塌方的原因、易塌方部位、塌方处理依据及塌方处理方法。并以通平公路姜源岭隧道一处塌方的处理为例,针对具体处理技术和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这些经验对类似的事故中处理技术的选择和制定有着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高地应力引起的隧道施工大变形,采用有限元多元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对有限原位地应力测试结果的地应力值进行拓展,分析整座隧道绝大部分地段的侧压力系数均大于1以及隧道轴线方向的地应力最大和构造应力为主的地应力场特征。结合木寨岭隧道炭质板岩情况,通过FLCD数值计算,得出高地应力对隧道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变形的水平影响范围为2~3倍洞径,并且隧道中台阶位置是应力释放的主要阶段,也是引起变形的主要阶段,为后续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了解富水软弱地层中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以杭州紫之隧道北口浅埋暗挖段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与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地下水渗流作用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横向和纵向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的拟合值均大于文献中对黏土的建议值;2)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层孔压下降范围逐渐扩大,地下水渗流是沉降槽宽度增加的主要原因;3)地表沉降主要发生在隧道外侧起拱线处、与水平方向成45°+φ/2的斜线之间区域(φ为隧道上覆土层平均内摩擦角)。 相似文献
4.
5.
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维护方式,从维护计划决策与设备管理决策为隧道照明设备的维护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地质因素对隧道围岩松动圈的影响,以重庆某深埋特长隧道为工程背景,根据该隧道埋深和围岩级别多变等特点,运用数值模拟、正交试验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该隧道围岩松动圈产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 该隧道围岩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与松动圈大小呈负相关关系,侧压系数和埋深与松动圈大小呈正相关关系,且内摩擦角和埋深是影响该隧道围岩松动圈大小的主要因素。依据研究结果,可以确定该隧道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围岩松动圈分布情况,及时优化支护参数,以指导隧道安全高效地施工。 相似文献
7.
隧道开挖将引起地层变形和地表沉降,过大的沉降将影响地上结构物的安全。本文采用数值方法分析支护措施对浅埋隧道性状和地表沉降的影响,通过组合不同的支护类型和设置不同的支护参数进行参数分析,研究地表的沉降规律,为有效控制地表沉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以苏州市春申湖快速路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快速路系统越来越多采用地下敷设形式的根本原因。结合春申湖隧道工程的工程实践,针对大跨度深埋隧道的具体应用场景,通过对比各种隧道横断面的结构型式、受力特点和适用范围,推荐具有跨越能力大、结构合理、施工方便的折板拱结构,为其他城市大跨度深埋隧道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以控制的围岩大变形问题,依托国内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与瑞士圣哥达基线隧道,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软岩大变形机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分级及变形控制技术3个方面对两隧道进行对比,得出如下结论: 1)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是在岩性、地下水、地应力场、围岩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因开挖卸荷、应力二次分布引起围岩发生塑性剪切滑移所致; 2)在高地应力软岩分级方法上,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与圣哥达基线隧道均采用了BQ法,但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分级更全面,圣哥达基线隧道分级更具针对性; 3)在高地应力软岩情况下,圣哥达基线隧道采用的新意法的全断面施工方法在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上要优于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采用的台阶法。 相似文献
12.
13.
岩堆体隧道洞口浅埋段开挖进尺的计算与分析——以云南麻昭高速公路赵家屋隧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岩堆体隧道施工经验缺乏和开挖进尺选择随意性的问题,结合云南麻昭高速公路赵家屋岩堆体隧道工程实例,基于筒仓理论,提出了岩堆体隧道洞口浅埋段开挖进尺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核心土留设长度和不同岩堆体力学参数条件下的合理开挖进尺。结果表明:岩堆体隧道施工中,若不采取预支护或预加固措施,各开挖进尺下隧道掌子面安全系数均较小,掌子面存在失稳风险;留设核心土能明显提高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开挖进尺对围岩黏聚力敏感,这对岩堆体隧道稳定性不利。 相似文献
14.
台9线苏花公路山区路段改善计划总计改善长度约38.4 km,南澳至和平段有13.1 km长之双孔单向隧道群(武塔隧道0.5km、观音隧道7.9 km、谷风隧道4.7 km),预计2017年完工通车。苏花改计划之推动,成立了苏花公路改善工程处,日后并将建制项目之交控中心。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工程总投资27.93亿元人民币(约126亿台币),系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双孔单向4车道设计。长18.02 km,为世界第一长的双孔单向公路隧道,该隧道2001年开工,于2007年1月20日正式通车后,15 min就可穿越秦岭。将武塔—观音—谷风隧道群与终南山隧道机电设施作比较,包括:工程地质条件,隧道型式,联络隧道、营运通风、交控监控、防灾方案,除为苏花改计划中借鉴外,亦可在海峡两岸未来隧道工程引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铁路隧道疑难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以30多座典型隧道工程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30多座在施工中发生与地质因素有关的工程事件为例,归纳为15类疑难工程地质问题: 高压富水岩溶、软弱围岩大变形、太古界硬质变质岩大变形、侵入岩脉蚀变风化破碎岩体塌方和突泥、富水逆掩断层破碎带大规模突泥、层状地层大规模顺层塌方、中更新统老黄土崩塌、新第三系地层突泥涌砂、泥岩页岩可燃气体燃烧和爆炸、白云岩剪涨裂缝突砂涌砂、岩溶地面沉降、含石膏地层围岩变形、断层破碎带与软岩层面组合围岩变形、新第三系粉质黏土岩(土)垂直节理坍塌变形及石英砂岩断层破碎带突水涌砂。分析各类疑难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原因,总结其工程地质特征。针对高压富水岩溶的分类、断层破碎带突水涌砂和大变形问题、高压地下水的防治、高位选线、大变形及大变形分级标准、挤压大变形和卸荷大变形、隧道顺层偏压构造的危害、5种围岩变形失稳类型的特征对比、隧道围岩压力现场实测、岩溶地面塌陷、Q2老黄土和N2黏土层垂直节理渗水崩塌、N2弱胶结地层“流变”、石膏地层隧道衬砌开裂以及非煤系地层的可燃气等14类问题进行讨论,并从依法合规性、地质不确定性、专项地质工作、工程劣质岩、修订围岩分级和纳入规范等方面提出6条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依托洲头咀隧道工程,采用交通仿真软件对交通组织和行车条件较为复杂的城市过江隧道进行建模,开展螺旋形匝道展线、地下立交匝道出入口,以及大纵坡隧道工程方案的运营状态仿真分析,评价工程运营期间的交通安全和交通功能。 相似文献
17.
对嘉兴市首条主干路穿河隧道——庆丰路隧道的总体设计及其分析、比选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该工程实例,并在《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中关于总体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城市干路穿河隧道总体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粉土层越江盾构隧道结构受力演化过程以及提出对应的隧道结构安全评价方法,依托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以水陆交界粉土地质区段错缝拼装盾构结构为对象,采用梁单元嵌入方式,建立考虑斜螺栓连接构造的三维仿真计算模型,分析泥砂淤积和淤滩作用下管片结构应力分布与变形裂损发展过程,揭示外力影响下结构力学损伤演化规律;进而结合设计、规范要求及类似工程实例,提炼粉土层隧道结构长期安全变形控制指标,制定基于最不利原则的安全评价分级标准。研究表明: 1)在淤积和淤滩作用下,结构损伤次序均为混凝土达单轴抗压强度、混凝土达三轴抗压强度和钢筋屈服; 2)淤积工况的竖向收敛依次为606、81、1138 mm,淤滩工况的竖向收敛依次为861、1172、1479 mm,淤滩导致的竖向收敛13~15倍于淤积工况收敛,计算数据基本符合工程经验; 3)取便于监测的钢筋应力、螺栓轴力和接缝张开作为长期健康监测变形控制指标,根据结构损伤状态和设计要求,制定4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通过理论公式和工程类比法计算隧道涌水对地表环境的影响范围,并深入研究分析了隧址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及边界补给条件,选择更符合实际的计算方法和研究结果,用以正确指导设计和施工。进一步结合岩溶地下水对龙潭景区的影响分析,制定了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