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辆系统的蛇行运动分叉及极限环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曾京 《铁道学报》1996,18(3):13-19
本文较深入地研究了非线性车辆系统蛇行运动的Hopf分叉及极限环数值计算,结合关例,应用QR算法求出一次近似系统的特征值并结合黄金分割法确定了车辆系统平衡位置失犰的临界状态,应用试射法对其邻域的极限环求解。  相似文献   

2.
采用空气动力学和车辆动力学2种分析方法,建立考虑横风作用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风速及车速条件下列车所受的气动载荷特性变化规律;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高速列车在不同风速横风和轨道不平顺组合作用下头车、尾车和中间车的蛇行失稳临界速度、蛇行振动极限环幅值、蛇行振动频率、蛇行失稳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列车通过横风区段时产生的气动载荷对其蛇行失稳临界速度有明显影响,头车的蛇行临界速度较无风时明显下降,尾车及中间车的降幅次之;无风与风载工况下车辆的蛇行失稳形式存在本质区别,无风工况下车辆易发生二次蛇行,风载作用下车辆易发生一次蛇行;风载作用下,车辆发生蛇行失稳的最不利工况为较大的等效气动横向力和较大的气动升力共同作用的组合工况;风载和轨道不平顺的持续时间对车辆蛇行运动极限环振动幅值会产生影响,因此在评估高速列车在大风工况下的运行安全性时,有必要考虑实际的风载和轨道不平顺激励的大小和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不仅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速度能否提高,而且影响到列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运行安全性。针对高速列车运动稳定性、非线性随机响应及动态曲线通过动力学等高速列车关键动力学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按照研究目的不同,建立4种车辆动力学模型(模型A~模型D)和2种列车动力学模型(模型E和模型F),建模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考虑了列车(车辆)系统中的各种非线性因素,详细给出了风挡装置、车钩及缓冲器的具体建模方法。所建立的6种动力学模型中,模型A和模型B可用于研究不同轨道条件下车辆的运动稳定性及动态曲线通…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最优化理论运用于铁道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研究领域,建立了转向架轴箱定位参数最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多种优化算法。通过比较分析,找到了较有效的算法,并给出了计算实例,采用双设计变量及目标函数构成的三维图和临界速度等值线图证实了所获解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6.
利用描述函数和基波快速求解非线性条件下货车转向架的蛇行极限环,可以直接获得稳态下转向架主要部件的振幅、相位与频率等模态特征。通过对导出的非线性方程运用数值迭代方法求解,给出了某货车转向架在不考虑和考虑轮缘接触2种情况下的极限环解。  相似文献   

7.
介绍防止蛇行运动和提高曲线通过性能的关系及防止蛇行运动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列车转向架的运行稳定性,通常在滚动试验台进行蛇行运动试验,可进行简单旋转试验和激励试验.通过试验来检测滚动试验台激励波形如何影响蛇行运动临界速度.这些试验可确认蛇行运动的发生与否取决于由激励产生的自由振动的初始横向振幅.  相似文献   

9.
滚动振动试验台在测试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时,轨道轮与实际线路的差异会造成测试结果出现偏差。文章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6轴机车模型.模拟滚动振动试验台6轴机车试验,分析轨道轮半径、车轮踏面斜率对机车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某型地铁车辆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动控制方法,目的是改善车辆的蛇行运动稳定性。在构架前后各添加一个作动器并由控制系统控制,每个作动器都具有相对于构架的横向自由度,能够共同抑制构架的横向振动和摇头振动。基于全状态反馈理论和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LQR控制算法。利用SIMPACK/Simulink建立动力学模型和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了联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轮对横移量减小了66.7%,非线性临界速度提高了16.2%,横向平稳性指标改善幅度最大为10.2%,主动控制方法能够提高铁路车辆的蛇行运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