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依据绿色公路可持续发展理念,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工程建设、社会环境、生态资源、节能减排4个层面构建了绿色公路选线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陕西某干线公路,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最优选线。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对绿色公路合理化选线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路建设对所处地域自然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一定破坏,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公路-环境交互式设计十分有必要。构建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结合实际工程对山区公路桥隧比、填挖高度、路基宽度、生态补偿等设计指标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定量评价,为生态保护区域其他公路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热带雨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生态评价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迁乔  宋夫才 《公路》2005,(11):155-159
结合热带雨林自然环境特点和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具体特征,探讨了思小高速公路环境影响生态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原则,阐述了思小高速公路环境影响生态评价指标选定的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热带雨林地区“生态公路”建设理念的高速公路环境影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体系的确定既考虑了生态分区的基本方法和指标量化的可行性,还实现了通过指标的评定,能够反映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能计算显示出生态影响的重点地段和敏感区域.并且用各生态因子的分值直观看出重要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由此给出针对性强和有效的生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岩溶区地质公路选线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RS和GIS技术进行岩溶地区高速公路生态地质综合选线,其主要工作包括遥感照片的采集与判释、地质风险因子及生态敏感因子的选择与计算分析、综合风险因子的空间计算、路线的布设与风险分析等。通过对ArcGIS平台分别对选线地区的植被分布、石漠化指标、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类型以及溶岩水体富水性指标进行定量分级,建立了岩溶区高速公路生态本底综合评价系统模型。最终将生态本底状况划分为优、良、中、差、极差5级,以便于对今后道路工程进行定量的生态本底评价。  相似文献   

5.
李勃  杨杰 《公路》2022,(4):87-9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庞大,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公路设计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将保护环境的理念融入到公路选线中。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讨论生态选线的重要意义,并以海南国际旅游岛某高速公路为例,结合多条选线原则,研究在实际工程中如何进行生态选线。  相似文献   

6.
寒冷地区公路建设日趋发展,公路建设对土壤、植被等生态因子产生影响,导致寒区路域生态环境恶化。以典型寒区代表黑龙江省公路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提出将冻土环境作为寒区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方面,建立公路施工期路域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TOPSIS模型,通过计算各级指标贴近度来确定公路施工期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对国道丹阿公路呼十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为Ⅱ级。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黑龙江省公路生态环境评价,组合赋权法确定的权重科学合理,TOPSIS模型适用于黑龙江省公路施工期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7.
《公路》2020,(4)
高速公路建设在延伸区域可达性、支持沿线区域经济带发展以及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部分公路建设给沿线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如何科学、合理地对道路进行生态选线已成为行业中重点考虑的问题。文中研究结合遥感数据、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及统计年鉴数据选取了8种一级评价指标和26种二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赋值,应用GIS空间分析的栅格计算器(Raster Calculation)进行生态选线研究,定量评估了依托工程所在区域的公路建设生态适宜性,对比分析了不同路线方案的生态适宜性和综合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寒湿地区域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寒湿地区域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敏感性和脆弱性等特征,因此"生态脆弱"是高寒湿地区域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以213国道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例,分析了公路建设对高寒湿地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工程设计及施工,系统地介绍了公路建设过程中采取的各种生态环保措施,以期为该地区及类似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从而有效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对山区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冬光 《公路》2004,(8):167-170
山区是众多河流的源头 ,河流两岸是人类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 ,山区高速公路的选线往往也集中于此 ,这样对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也就较大。因此 ,高速公路建设中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公路的规划、设计阶段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得到有效实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需要对生态防护技术施工情况进行不断加强。文章针对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进行研究,以南昆山段生态选线和清远段生态选线为例分析了亚热带山区公路生态选线技术,并对"三联"生态绿色防护技术及产生的社会和环境效益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进一步推进绿色公路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公路建设对沿线自然环境有着重大影响,因此"绿色"选线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然后利用消去与选择转换(ELECTRE Ⅱ)综合评价法,实现各路线方案的环境影响量化评价。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应用于公路"绿色"选线方案比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公路建设中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以烟台公路生态路网建设为模板,构建区域生态公路建设的指标体系,对生态公路建设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公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基于中国现行公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的思路,构建了公路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模型;通过对公路建设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以压力指标作为基础指标,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作用确定不同建设阶段的状态、响应度量指标;最后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的因果关系,分析确定其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将压力指标摆在首位,强调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状态的改变,其涵盖面广、综合性强,而且可以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生态系统的状态及采取的减缓措施和恢复技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程建军  高玉祥 《公路》2023,(9):58-65
沙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风沙灾害频发,用先进的减灾选线设计方法进行沙漠公路的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从源头上减小风沙灾害对公路建设运营的影响,研究了沙漠地区公路减灾选线设计方法。在设计全过程要强化减灾选线的理念,加强前期风沙危害的勘察与分析;结合工程要求和风沙危害特征,提出了沙漠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原则;对于沙害严重区域,可开展方案的综合优选,构建了沙漠公路路线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尉犁~且末沙漠公路为例进行了方法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公路沙害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了沙漠公路设计的水平和质量,能对今后沙漠地区公路的减灾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山区公路路域生态系统保护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生态脆弱,山区公路建设已经引起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为保护路域生态系统,必须对路域生态系统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对其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估;同时立足生态系统保护目标,提出山区公路规划选线、设计、施工、监测及养护的相应措施,并指出路域生态系统保护模式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湘潭至衡阳西线公路工程永久占用和施工期临时占用农田植被和林地植被情况,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替代市场价值法以及防护费用法等环境经济学方法,对该公路建设占用农田和林地植被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效益损失和生态服务功能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由于湘潭至衡阳西线公路的建设,工程永久占用和施工期临时占用植被所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8073.04万元、间接经济损失(涵养水源、固土保肥以及固碳释氧效益)为16102.21万元;为正确评价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损失,不应忽视对其间接经济损失的估算。  相似文献   

17.
结合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保要求,从生态保护、污染控制、资源节约、监督管理等四个要素方面构建了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保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并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了评分标准。根据不同单位职责,针对建设管理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考核对象,分别提出了生态环保评价指标体系。为保证各考核对象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提出了综合评分法。同时,提出了生态环保监督考核管理程序,以及有效推进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保监督考核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山区旅游公路线形方案优选工作。本文依托某山区旅游公路工程项目,介绍了除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外的普通山区旅游公路特点及选线影响因素分析,阐述了普通山区旅游公路选线依据、原则及步骤,并对该工程选线A、B两种方案进行优选,且基于安全、技术、造价、景观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对A、B两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设计普通山区旅游公路线形方案,能节省施工成本,降低工程量及占地面积,保护景区生态系统,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高公路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北京市公路绿化现状的调查、分析,按照近自然的生态要求和北京市公路功能延伸的需求,对"公路生态绿化"进行了初步定义,阐述了公路生态绿化的"保障公路安全,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体现首都特色及古都风貌,营造季相鲜明的园林景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路域生态环境"目标和"生态和谐、安全经济、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了包括绿化植物选择和配置、生态指标、以人为本、主体功能保障、施工和养护更新等内容的公路生态绿化构想。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破坏生态系统功能结构,导致生态平衡丧失,生态环境恢复困难的现状,提出了建设生态公路的理念。由于生态公路这一概念目前没有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文中首先全面阐述了生态公路的概念,分析了生态公路的特征。其次以保护耕地为中心,重点从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研究了生态公路实现的途径和方法。最后以环境保护为中心,重点研究了施工与运营阶段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农作物污染等方面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