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工程聚焦     
湖北梁家湾特大桥112 m钢管提篮拱成功合龙2008年9月3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上首座跨京珠高速公路特大桥——湖北梁家湾特大桥112m钢管提篮拱成功安装合龙。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梁家湾特大桥全长1413.71 m,主  相似文献   

2.
东平水道大桥钢梁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广客运专线上的东平水道大桥是一座由武广客运专线和广茂线合建的大跨度4线铁路钢桁拱桥。跨度布置为(99+242+99)m,钢桁拱采用栓焊结构,采用Q370qE、Q370qD、Q345qD材质,选择代表各种材质、板厚的共26组接头进行对接焊缝、角焊缝工艺评定试验及整体节点板双面围焊缝工艺评定试验,其焊缝金属拉伸、接头拉伸、接头冲击和弯曲、硬度和宏观断面酸蚀试验结果表明接头各项力学性能均符合相关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  相似文献   

3.
结合武广客运专线黄土湾大桥工程,对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技术与施工过程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大桥施工阶段的有限元分析,获取了施工过程中的桥梁变形情况,并通过大桥施工过程中的线形监控,使得大桥顺利合龙,成桥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2008年6月15日,武广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河底段顺利贯通,标志着武广客运专线最关键的节点工程成功实施。据预计,到2008年年底,10.115km长的武广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将达到铺设轨道的条件,到2009年7月可达到通车条件。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3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上首座跨京珠高速公路特大桥——湖北梁家湾特大桥112m钢管提篮拱成功安装合龙。  相似文献   

6.
介绍武广客运专线武汉试验段两个工点的强夯、强夯置换施工试验。通过试验分析,总结出适合武广客运专线的施工工艺、相关参数。试验表明,强夯处理适合武广客运专线硬塑粘土地基,对于高饱和粘土及填土地基宜采用强夯置换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7.
方圆一千公里的超级都市群即将在南中国横空出世,港珠澳大桥,武广客运专线、厦深铁路这些交通大动脉正联合打造一个包括几十座大中型城市的3小时经济圈,新的经济版图下,这块广阔区域经济发展将得到空前跃升。  相似文献   

8.
结合武广客运专线仙人湖特大桥桩基的施工实践,介绍了岩溶发育地基桥梁钻孔灌注桩的注浆,钢护筒跟进、冲填碎石和片石等施工措施,探讨了钻孔灌注桩穿越岩溶地层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张跃湘 《交通科技》2007,(4):115-117
通过对京沪、武广、郑武、郑西等客运专线及国外高速铁路的研究和建设经验分析,结合武广客运专线的方案研究和实施现状,对客运专线选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证。确保客运专线线路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以武广客运专线上双块式无砟轨道路桥过渡段处的端梁为例,运用被动土压力法和有限单元法,计算端梁的弯矩并对其配筋和尺寸优化证实,武广客运专线端梁尺寸合理,受力钢筋可适当减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武广客运专线900 t重32 m简支箱梁的预制工程实践,探讨有关制、存梁台座沉降标准、支座不平整要求、预应力张拉、钢筋的加工制作等问题,为今后的客运专线箱梁预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11):107-107
国内投资最大、线路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的铁路客运专线——武广客运专线正在紧张施工中,全线施工最难的“咽喉”工程——东湖特大桥近日主桥提篮拱顺利合龙,为后继工程赢得了主动权。全长2225.11m的东湖特大桥,横穿武汉东湖风景区森林公园,跨越东湖,与武汉市规划的城市三环线立体交叉,全桥共有66个桥墩,  相似文献   

13.
以新建武广铁路客运专线XXTJV标成镜塘隧道施工为例,介绍了软弱围岩地质(Ⅳ、Ⅴ级)大断面客运专线隧道三台阶环形开挖法的施工技术。实践证明:此项技术较好地完成了武广客运专线境塘隧道施工任务.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武广客运专线东平水道大桥主桥采用连续钢桁拱结构,大桥成形过程复杂,为了确保该桥施工安全,结合有限元法和现代监测手段,对其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监测与控制。采用MIDASCivil 2006软件建立该桥理论计算模型,对各施工阶段进行计算分析,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对主要参数进行识别修正,准确地分析结构的实际状态。由应力、索力、温度及线形监测结果可知,主桥合龙后线形流畅,预拱度设置合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控制成果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武广客运专线岩溶注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广客运专线穿越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的红粘土和岩溶发育地区,为确保路基稳定性,遂在武汉工程试验段选择4个工点进行注浆处理试验,并在注浆前后进行了静力触探、钻孔取样、高密度电法、常规电法、地质雷达及面波勘探等物探检测。结果表明,采用的注浆措施、工艺合理,效果明显,岩溶及裂隙基本得到充填加固,建议在武广客运专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路基工程》2007,(2):116-116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为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及河南省规划的中原黄河公路大桥跨越黄河的共用桥梁。铁路部分将贯通京广客运专线,并与在建的郑西客运专线连接;规划的中原黄河公路大桥北起新乡市原阳县,向南跨越黄河,在郑州市与新建的东四环路相接。公铁合建段长9.177公里。主桥分上下两层,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其铁路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公路设计时速为100公里。项目总工期为3年,2006年年底开工,2009年建成。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大桥,是继山东滨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之后的第二座黄河公铁两用桥。  相似文献   

17.
论述武广客运专线最大坡度的研究和确定经过,提出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最大坡度选用应考虑造价、能耗、线路走向以及与其他技术标准之间的合理匹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对工后沉降要求严格。介绍武广客运专线CFG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沉降试验,同时采用规范方法进行对比计算,并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分析。计算表明复合地基沉降主要取决于桩底地层变形,因此,CFG桩桩底应置于工程特性指标较好的持力层中。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武广铁路客运专线XXTJV标采用移动模架现场浇筑32m后张预应力双线整孔简支箱梁快速施工技术,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对移动模架快速制梁施工进行优化管理,达到了连续5孔、每孔11d的施工水平,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张雪才 《路基工程》2006,(4):98-100
结合参与郑西、武广客运专线设计体会,就高速客运专线线路设计执行《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中的若干问题,提出探讨性建议。包括:线路平面设计的最大曲线半径选用、缓和曲线长度及曲线超高设置;线路纵断面设计的最大坡度、最小坡段长度、坡段连接:平、纵断面组合设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