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鸿雁 《商用汽车》2012,(14):41-43
近来,"到……去看海"成为市民调侃城市积水的一句流行语,这其中包含了人们对城市排水设施不足的无奈和无助.如何改善雨季城市道路积水问题,保障人们的出行便利和安全,是摆在每个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难题.2012年北京等多个城市通过配置移动抽水泵车抢险单元,及时处理了城市积水问题或做到主动预防,取得较好效果;此举虽是治标不治本的无奈之举,但在客观条件下,也只能如此.  相似文献   

2.
刘勇 《驾驶园》2012,(10):44-45
在谈到“点单制”的由来时,杨永长表示,最开始,有些公交企业购进车辆后,一些零部件很快出现问题,无奈之下他们便要求生产企业更换配套产品,这种制度延续下来形成了“点单制”。“由于零部件企业技术水平进步快慢不同,在给整车配套时产生了质量及价格差异,公交企业越来越趋向于选购品质更高的、价格更低的产品,所以说‘点单制’的产生有一定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3.
实时的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是智能公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预测有利于帮助居民进行出行规划和减少等待时间.通过研究公交到站时间预测的原理和方法,系统总结了基于GPS、APC等数据的统计学方法和分析模型.对历史平均法、神经网络、卡尔曼滤波、支持向量机和基于概率的预测模型等几种典型方法的预测原理进行了介绍,从预测精度、实时性、计算复杂性等几个方面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公交到站时间预测发展趋势,提出了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城市中,准确获取公交车到站时间可以吸引更多人选择公交出行。但在目前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的情况下,公交车在实际行驶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行驶时间不稳定,这严重影响人们乘车体验感。本文结合了聚类分析和支持向量机,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模型。该模型使用了公交线路的站点数据,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的预处理,并考虑了公交车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多种干扰因素,对鹰潭市27路公交上行线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聚类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公交车到站时间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在四十秒以内,预测精度也优于直接支持向量机的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公交车的到站时间。  相似文献   

5.
汽车发动机行驶途中熄火后,因起动机产生故障而无法起动时,那种焦灼的心情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有体验。尤其是既无往来车辆,附近又无修理厂点或汽配门市部的无助情况下,真有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答的无奈感。这里,教你几招应急修理的小办法, 或许能帮你走出这种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6.
《人民公交》2015,(10):13-13
近期,各地公交分别开展了市民代表走进公交、了解公交的“公交开放日”活动.通过邀请公交乘客委员会成员和部分热心网友、乘客代表及向社会公开征集招募的市民代表走进公交、体验公交、与公交共叙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公交运能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公交线路运能与公交出行强度匹配度的公交线网及运能配置评价方法。该方法在网格化城市区域的基础上,分别将公交线网运能和公交出行强度抽象为覆盖在研究区域上的两个矩阵,其元素值分别代表相对应网格化城市区域的公交运能和公交出行强度。通过设计矩阵元素算法和建立两矩阵元素匹配性分析模型来评价公交运能与公交出行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据此评价公交线网的布设与运能配置是否均衡合理,并绘制出相应的评价图。在公交资源一定的情况下,该方法为公交运能的均衡分配提供了理论支持与解决方案,其科学性与实用性在广州老城区公交运能评价与优化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正>城际公交发展背景及趋势1.城际公交的基本分类城际公交一般是指省会城市与地级市之间、省会城市与周围县市之间、地级市与县城之间、县城与乡镇之间,以及平级的市县之间的一种公交式运营模式。基本可以划为"省市城际公交"、"市县城际公交"、"县域公交"。根据级别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进入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运输时代,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接驳换乘成为各种交通换乘方式中最为突出的问题。针对轨道交通建成后的地面公交线路调整、公交停靠站设计、公交与地铁导向标识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公交接驳规划设计思路,并实际应用于北京轨道交通7号线公交接驳方案中,为北京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接驳规划设计提供了现实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公交时刻表设计与车辆运用综合优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需求随机变动条件下公交运营设计的综合优化问题,首先将公交运行情况抽象到三维网络中,给出公交车辆运营服务的时空网络图,由此构造基于随机期望值规划的公交时刻表设计与车辆运用综合优化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公交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公交乘客所得到的公交服务水平的优化,并给出公交服务频次和车辆分配协调的启发式算法。通过北京市某线路实际运营数据的计算,对公交车队规模、线路类型的安排与公交企业效益及服务的灵敏度关系进行量化分析,证明模型和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周晶 《人民公交》2017,(3):26-30
郑州公交秉承“公交优先,公交必须优秀”的理念,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经济的出行服务,得到了政府和百姓的首肯和好评,赢得了众多国家级、省市级荣誉。在成绩与荣誉面前.郑州公交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公交优秀无止境,公交优秀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12.
<正>定制公交,是介于常规公交与出租车之间的公共交通服务模式,为相同出行地点、出行时间和目的地等出行需求人群量身定制的一种公共交通服务。2014年"定制公交"话题不绝于耳,作为一种介于公交车和出租车之间的创新公共交通服务模式,目前,社会上相关的看法不尽相同,一时间,有关"定制公交"的话题充满颇多争议,对"定制公交"未来发展也是众说纷纭。本文将了解部分城市定制公交情况、客车生产企业定制公交动态、分析定制公交优势与存在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定制公交,也称商务班车,是从小区到单位,从单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协调的角度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协调应从规划协调和运营协调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给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规划协调理论以及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的原则和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公交车辆相同的延误情况下,以多个泊位公交停靠站能服务的公交车辆到达率与单个泊位的公交车辆到达率比值作为确定有效泊位数的方法,通过Vissim建立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仿真模型,结合相关数据,对不同泊位下公交停靠站的有效泊位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5.
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加速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配套工程,是构建和谐城乡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分析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与普通城市公交和公路客运规划中的异同,论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的几个关键问题以及实施公交一体化的效益,并对公交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体制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A的接运公交运营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从换乘者角度评价接运公交的运营绩效,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运营管理的优化,以接运公交高峰小时发车数和同步发车数为输入指标,以接运公交实载率和换乘乘客平均候车时间为输出指标建立了DEA综合评价模型。利用C2R模型研究接运公交运营绩效的有效性和依据DEA综合评价模型的投影理论分析接运公交输入剩余和输出亏空,并将C2R模型与C2GS2模型相结合研究接运公交的规模收益。结果表明,目前大部分接运公交运营绩效处于非DEA有效状态,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因素是其运营调度与轨道交通同步性水平偏低,因此运营管理优化首要目标是实现接运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同步运营,并以此为目标优化接运公交高峰小时发车数。  相似文献   

17.
为克服现行评价城市公交覆盖水平的核心指标只基于供给角度,忽略公交服务效率和不同区域民众出行需求各异的局限性,从公交供给和居民出行需求角度出发,兼顾公交服务的普遍性与效率性,提出并构建了公交人文覆盖率指标,探索通过选取不同人文因子以计算公交人文覆盖率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公交人文覆盖率指标比现行的公交覆盖率指标更能体现公交服务水平,将公交人文覆盖率指标纳入城市公交覆盖水平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抑制“为覆盖率而覆盖”的盲目行为,对提高公交资源的利用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南京公交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思路,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城市建设发展中,一代又一代的公交人,塑造了勤奋工作、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公交形象。伴随着公交事业的发展,公交的服务品牌如何像北京公交全国劳模李素丽那样,与时代同发展,与社会同进步,有新亮点,出新业绩,永葆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公交是国内大多数城市交通的发展政策,常州市于2006年提出了"优先发展公交,来一场公交革命"的口号,从各方面贯彻落实"公交优先"政策。该文主要介绍常州市在"公交优先"方面的实践,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与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交互胁迫的演化特点, 通过借鉴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胁迫理论, 构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交互胁迫模型, 以我国2009年之前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10个城市为样本, 基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客运总量、线路长度及运营车辆3个维度的历史演化规律分析基础上, 验证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交互胁迫关系, 进而对不同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演化特点进行分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存在交互胁迫关系, 演变轨迹符合双指数曲线。②不同城市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在3个维度的演变轨迹上存在不均衡性, 客运总量的拐点出现早于运营线路长度和运营车辆数。③根据拐点的出现情况, 将10个城市分为5类, 其中, 重庆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在客运总量、线路长度及运营车辆3个维度的拐点出现均较晚, 表明重庆的公交发展模式较为协调, 常规公交在轨道交通的胁迫下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