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提升港口和内陆之间物流协同能力,建立基于内陆与港口双核联动的哑铃模式无水港协同模型。通过RFID、GPS和智能优化等信息技术,建设支持多种业务模式的无水港智能应用集成系统,实现无水港与港口间数据动态采集、信息无缝连接和业务多方协同,将港口功能和增值服务延伸到内陆,形成沿海和内陆双向联动营运新模式。同时,介绍哑铃模式的无水港物流协同服务系统的建设思路、系统功能、关键技术以及青岛港在内陆无水港建设过程中解决通关、物流输运和跟踪等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春满 《中国水运》2010,334(7):46-47
<正>"无水港"运作模式是一种新的物流组织方式。本文对目前"无水港"运作模式进行剖析,针对"无水港"运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探讨符合我国"无水港"发展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无水港功能和定义的介绍,分析了我国无水港群体的发展现状及运行模式,论述了无水港建设对促进港口发展和内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了目前无水港发展过程中存在和出现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发展我国无水港的方向与策略,提出了无水港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     
《港口科技》2011,(5):44-46
<正>天津今年底投入运营"无水港"总数将超过10个天津市口岸办召开天津与内地口岸区域合作会,8项新举措将使天津今年底投入运营的"无水港"总数超过10个。为进一步服务口岸发展,天津口岸将汇编各地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名录,使其在通关、通检、运输等方面享受个性化的服务,建立绿色通道。积  相似文献   

5.
蔡玉凤  陈宁 《中国港口》2009,(10):26-27
一、我国无水港发展现状 1.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国各地港口的发展十分迅速.港口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争取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货源逐渐成为港口经营者高度关注的战略性问题.同时内陆地区的扩大对外开放也迫切需要低成本、高效率的通关港口.  相似文献   

6.
栾登 《中国水运》2011,(5):20-21
本文重点对我国"无水港"运作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从硬件和软件上提升"无水港"的运作效能,寻求一整套实现"无水港"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无水港在港口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徐伟  陆梦 《水运管理》2006,28(9):8-9,20
分析无水港与内陆集装箱货运站及沿海港口的区别,将无水港定位为现代物流中心,总结国内无水港的发展现状和常见模式,给出发展无水港的条件和应注意的事项。从供应链角度分析无水港与港口的关系,论述无水港建设对港口发展和内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一、宁夏内陆无水港发展现状近年来,宁夏地区对外贸易规模迅速壮大,又因远离江海,先天地理优势不足,因此对低成本、高效率的通关港口具有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之下,充分依托铁路优势和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港等资源,相继建成了惠农、银川和中卫内陆无水港(又称陆路口岸),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国内外无水港的发展现状出发,阐述了无水港内涵、分类与建设条件,分析了西部典型城市重庆建立无水港的条件基础,并探讨了无水港建设运营模式优化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无水港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进一步发展我国无水港的方向与策略,阐述无水港的定义,总结无水港与内陆集装箱集散点在功能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将无水港定位为内陆地区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分析我国无水港发展现状,介绍已有的3种模式,论述无水港建设对港口发展和内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我国无水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行政区划条块分割、无水港规模较小、缺少投资等,认为无水港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港口、船公司、货主等各方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为满足海关对港口进出1:2货物的监管要求,设计一种用于港1:2作业监管场所进出口货物的电子卡口系统。介绍该项目设计方案和流程实现。在秦皇岛港建设两个电子卡口系统,实现了对通过卡口通道的进出车辆24小时视频监控。项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关于第四代港口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以港口区位和港口功能规划为出发点,对第四代港口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界定。认为第四代港口在物理上打破了区位限制,是一个以港口、临港工业区和临港新城为载体的集港口、产业和城市功能为一体的网络港口群;在功能方面,第四代港口提供围绕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一体化的生产、物流、信息、商贸、金融等服务。对第四代港口概念和特点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和理解未来港口的发展方向,对我国港口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夏林  刘兴安 《水运工程》2012,(7):203-207
介绍了止水围堰技术在汉班托塔海港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从设计、施工方面详细论述了采用止水围堰围成基坑形成干作业环境后,在基坑内开挖港池、建造码头形成大海港的全过程。止水围堰工艺在该港干施工中的成功应用,说明了干施工建造海港是可行的,并为以后应用该工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彤 《港口科技》2007,(6):21-22,50
阐述了港口企业实施“自动化的EDI操作”的必要性,简要介绍了海关进出口通关、集装箱进出闸报文、集装箱装卸船报文等信息的自动化处理,指出实现EDI的自动化,需要完善的硬件设施和精确的程序控制。  相似文献   

15.
新近建成的上海港罗泾港区是集矿石、煤炭、钢铁等散杂货物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区,是世界上第一座公共港区为大型钢铁企业提供分拨配送等增值服务的物流港区。罗泾港区规划设计开发了全新的"枢纽港-物流港"联动的平行结构平面布置模式。在传统的公用港口布置方法基础上,运用准时制(JIT)的精益生产(LP)物流理念,优化装卸工艺和港口平面布置,提升服务水平,延伸港口服务链条。实现了物流流程的高度一体化、同步化。节约了极为宝贵的深水岸线和土地资源、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16.
冯义 《港口科技》2010,(2):37-41
水深与吃水的关系(即富余水深)是影响超大型船舶能否进靠某一港口的先决条件。港口讨论超大型船舶富余水深的构成及其对船舶操纵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实际操纵中涉及的若干具体问题,在实践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ims at defining generic characteristics of dry ports by carrying out an analysis using a large sample of dry por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he dataset includes details on 107 inland terminals worldwide. All dry ports in the database have been selected from studies in the extant literature before being shortlisted to fit our research scope. Data collected include terminologies used, actors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terminal throughput, total area, services provided and the relatio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eaport(s).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paper examines how dry port parameters are influenced by (1) a different terminal set up, like sea-driven and land-driven development,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system, dry port functions; (2) specifications of the seaport with which the dry port is connected, i.e. seaport traffic, connectivity, utilization, etc. and (3) the transport leg linking dry ports and seaports. The findings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inland nod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ifferent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18.
浅谈我国绿色港口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旭变 《港口科技》2011,(11):17-20
作为高能耗、高污染的港口业,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绿色港口的发展道路。阐述了绿色港口的内涵、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绿色港口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绿色港口的发展现状。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推动我国绿色港口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港口,是指既能满足环境要求又能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港口。讨论了生态港口的内涵,分析总结了国际先进港口的生态保护措施及生态港口建设经验。对我国生态港口现状进行分析。从港口发展模式的改变、生态港口的规划与建设、港口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探讨了生态港口的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梅燕 《中国水运》2007,5(10):33-34
长江港口通过多年大规模的建设,已成为沿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承担了沿江能源、外贸物资、石油、集装箱、煤、矿石等货物的运输任务。近十几年来是长江港口基础设施投入资金最多,基础设施建设最快,港口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港口吞吐量增长迅速,科技含量、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迅速提升的时期,港口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港口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如何综合考核港口发展状况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