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莉 《交通与运输》2021,34(z1):187-191
为应对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出行问题,建设高品质的慢行系统,营造优质的慢行交通环境,提升居民慢行出行体验,打造慢行友好城市,研究提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策略.首先,从3个层次对高密度城市慢行系统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宏观层面的规划理念问题、中观层面的网络规划问题以及微观层面的慢行设施、空间和品质问题;其次,对国内外先进的高密度城市慢行系统发展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基于国内外慢行发展经验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对策,宏观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中观规划骨干慢行网络、微观构建特色的街道设计导则,以期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慢行交通是大连未来城市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公平包容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大连市慢行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以改善慢行环境、保障慢行空间、提升城市品质为总纲,结合大连慢行交通发展实际,科学制订慢行交通发展目标、指标体系、模式及策略,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睿智发展。  相似文献   

3.
践行绿色交通主导的街道更新和整治,是城市更新的重点任务。现状街道更新实践存在绿色交通主导不明确、多专业协同程度低、一体化设计考虑不全面等问题。依托北京市平安大街(西城段)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总结和梳理街道更新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从交通调查、主动探测技术、健康街道和公众参与四个层面,建立多维度的街道更新评估方法,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街道的特征与问题。提出街道更新的实施路径,包括绿色交通主导的街道更新技术路线制定、分步实施完整林荫街道、多专业协调设计、慢行空间品质一体化提升、设计和施工任务及流程梳理,将街道的服务重心由机动车转向人,进而塑造高品质的街道空间。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指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慢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前能源供应趋紧、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规划高品质的慢行交通体系能够引导市民形成全新的出行观念。借鉴国内外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理念,提出了适合杭州城市自身发展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并简述其战略目标及主要规划内容。从与慢行交通相关的道路因素、街道空间因素、慢行设施和慢行环境等4方面有选择性地介绍部分规划设计指引内容。最后,总结本次规划特点,即运用“分区分类”手段、引入“规划设计指引”概念,以及提出河道慢行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质量,根据居民慢行出行体验反馈进行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评价。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提取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评价调查问卷数据,确定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非机动车设施便利度、街道环境、安全性感知、舒适度感知与整体满意度,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构建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假设模型,进行适配度检验和假设检验,分析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模型的路径系数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城市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非机动车设施便利度、舒适性感知、街道环境、安全性感知;非机动车设施便利度与舒适度感知是影响城市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舒适度感知对城市慢行交通环境满意度的影响比安全性更大,机非/人非隔离状态是影响出行者舒适度感知的最大因素。此结果可为慢行交通环境建设提供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马强  韦笑  任冠南 《城市交通》2021,19(5):1-16
街道作为城市中承担交通、活动、生态等多重功能的重要公共空间,其品质提升与精细化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街道设计导则作为一种新型的道路空间专项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城市方兴未艾.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制和学术研究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梳理,总结其编制经验,对中国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编制的理念目标、体例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特征分析.进一步反思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理念与目标,提出街道设计导则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独特借鉴价值,并探索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策略.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宁波市城市核心区慢行交通系统存在问题,从区域慢行系统资源特征入手,在总体改善策略的基础上,从构建慢行动线、提升慢行功能区、改善慢行过街环境、完善慢行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出慢行交通优化方案,以提升宁波城市核心区慢行交通环境,重塑区域活力。  相似文献   

8.
慢行交通系统在中小型城市的功能定位尚不明确,绝大多数的居民出行让步于小汽车出行.讨论交通政策导向的能动性,结合济宁特色突出政策对慢行交通的倾斜;分析济宁市城市、道路、交通特性,明确指出慢行交通在济宁居民出行的主导地位;依据规划年的用地情况,分区域、分层次的进行慢行区的划分;提出慢行廊道布局的原则,依据交通预测模型OD期望线来合理布设慢行廊道.  相似文献   

9.
周源 《交通与运输》2020,36(1):9-12
由于建设年代早等多种原因,国内高校老校区普遍道路狭窄、建筑密集、师生众多,由此产生了停车资源短缺、人车冲突严重等问题,校园品质和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基于高校老校区有限的交通资源和较大的交通需求,从回归校园交通本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慢行优先区的校园总体交通组织方案,优先保障特定区域的慢行交通,实现校园内交通需求的差异化满足。以复旦大学邯郸校区为案例,重新划定了校园空间,形成内部为慢行优先区的核心区域,外围机动车道路环绕的整体交通格局,并提出配套的机动车停车组织方案和道路优化设计方案,保障校园交通在有限空间内的有序、安全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街道环境恶化的问题在城市中正不断加剧,以往对品质交通的关注点多集中在交通量计算、拥堵难点治理、优化车道分配等,对道路功能包含的城市景观与市民活力的思考不足。首先从时代背景、道路功能演变、街道建设标准和要求等方面阐述交通品质化的历史发展沿革。结合深圳市民出行需求变化,探索新时代市民对品质交通的需求。以深圳市福田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提升项目为例,从绿色低碳交通的发展需求和城市设计优化层面入手,分析并提出街道环境品质提升的整体思路,并针对道路设施存在的问题提出街道品质提升的策略和具体措施。指出既要在有限的道路横断面中妥善考虑步行、自行车与机动车交通的均衡,同时又要对道路沿线的碎片化空间整体考虑,并统一纳入景观化改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