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雨天驾驶     
徐雨 《汽车杂志》2007,(4):158-159
春天和初夏是雨水唱主角的季节,雨水对于驾驶者来说是最为头疼的,它给驾驶者带来的是视野和刹车等等多方面的下降,是当前最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那雨天驾驶到底该注意些什么呢?以下一些驾驶技巧能够有助于您了解雨天该如何正确驾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本期专题从高速公路日常安全驾驶技巧、在特殊天气下的行车注意事项、发生交通事故后的应对措施、遇险后的紧急处理办法等角度,和读者一起探讨高速公路上的安全行车技巧和事故处理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曹晴 《摩托车信息》2007,(19):30-30
因驾驶速度快,尤其是在一些特殊路段、路况和特殊条件下高速行驶,是导致摩托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有效避免悲剧发生,摩托车驾驶者不妨试一试"五慢一快"的安全驾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早在1977年宝马就开始对驾驶者进行安全驾驶培训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仅可以增加驾驶乐趣,更重要的是教会驾驶者如何安全驾驶车辆。  相似文献   

5.
少校 《车时代》2006,(2):146-147
日产汽车公司在2005年曾举办过“日产安全驾驶训练营”活动,这是在中国国内第一次由日本汽车公司举办的针对安全驾驶的活动。日产汽车公司举办此类活动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驾驶者的安全驾驶意识,同时提高参加活动的中国媒体记者和消费者的驾驶技巧。活动由日产汽车公司发起,并由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和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策划和执行。  相似文献   

6.
正道路交通安全一直为汽车行业所关注。虽然近年来各类主被动安全配置的升级带给驾乘人员更多安全保障,但不容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安全出行在很大程度上与驾驶者的安全意识及驾驶行为有关。相关研究表明,由于驾驶者的原因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0%以上,其中14%~34%的交通事故和驾驶者的注意力相关联。大陆集团联合公益组织和众泽益共同发布的调研报告《2018-2020中国青年注意力分散与交通事故白皮书》同样显示:驾驶分心是导致青年驾驶者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振旺 《时代汽车》2024,(7):178-180
山路驾驶是一种特殊的驾驶方式,具有很多的特点和挑战,如弯道多、视线差、坡度大等。山路驾驶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的状况,如刹车失灵、对向车辆、路面不平等,这些状况会给驾驶者带来很大的危险和困难。本文旨在探讨山路驾驶中如何有效应对突发状况,提出了一些一般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一些具体的技巧和步骤,希望能够帮助驾驶者提高山路驾驶的安全性和效率。本文认为,山路驾驶中应对突发状况的关键是保持冷静、谨慎、灵活,运用合理的驾驶技巧和安全措施,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兆丰 《驾驶园》2013,(3):80-81
山路行车,高低起伏,弯多路险,甚至崎岖不平,除要求车况良好外,驾驶者必须掌握一定的驾驶技巧,才能确保行车安全。山路行车,驾驶者的驾驶操控动作要比在一般道路上大,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所以在行车前就要调整好正确的驾驶姿势,尽量创造一个舒  相似文献   

9.
汽车的安全性从来都是最受消费者关注的性能之一。Mazda6睿翼致力于为驾驶者创造良好的、便利的、安全的驾驶环境,帮助驾驶者更好的避免交通事故,并在业内大力倡导全新的行驶安全理念,把中高级轿车推向更加高科技、一人性化、人机合一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期专题从高速公路日常安全驾驶技巧、在特殊天气下的行车注意事项、发生交通事故后的应对措施、遇险后的紧急处理办法等角度,和读者一起探讨高速公路上的安全行车技巧和事故处理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不良天气会对城市交通的运行和安全造成较大影响.事实上,不良天气条件下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变化是造成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针对不良天气下的驾驶行为进行综述,对研究不良天气条件下的交通拥堵及事故具有积极意义.面向国内外不良天气条件下驾驶行为研究的进展,从雨、雪、雾3种常见的不良天气出发,对不良天气条件下环境变化及其对驾驶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不良天气条件下驾驶行为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相关研究发现,不同等级的雨、雪、雾天气下驾驶员选择的车速、车头时距等驾驶行为参数以及反应时间、车辆启动延迟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雾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尤其是当前工业化社会,雾霾天气出现的概率更是直线上升,这对于安全行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将结合雾霾天气产生原因及特性,基于其对交通的危害,讨论雾霾天气汽车安全驾驶要点,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为广大驾驶员提供一定参考,提高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3.
驾驶人作为人-车-路-环境复杂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在交通安全中发挥最为关键的作用。聚焦驾驶人熟悉程度这一因素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驾驶人熟悉程度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及其影响安全驾驶的机理等相关研究及成果。首先,基于驾驶人熟悉程度的距离维度和频率维度识别标准,分析了驾驶人对道路、环境及车辆的熟悉程度与其发生交通事故概率的关联性;其次,从驾驶人控制行为、路径选择行为及视觉行为等角度归纳了驾驶人熟悉程度影响其安全驾驶的机理;最后,就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进一步标准化驾驶人熟悉程度指标的方法,为驾驶安全程度评价及提高交通安全提供了理论基础。针对已有相关研究的局限性及机理研究中尚不明朗的问题,后续研究需从认知心理学方面探究因道路、环境、车辆等驾驶人熟悉程度影响其安全驾驶的机理,进一步将视觉特征指标与生理指标结合以量化驾驶人熟悉程度,将此纳入到道路选择模型中。同时,从生理指标角度客观衡量驾驶人熟悉程度对其乘坐舒适度的影响,这些为提升自动驾驶技术接受度、交通安全及车辆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继元 《时代汽车》2022,(1):191-192
最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收入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拥有汽车的家庭数量也在激增.虽然购买私家汽车能给家人出行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也同样带来了很大的交通压力.交通堵塞的情况在国内各个大小城市都非常常见,除此之外最让人担忧的还是交通事故频发的问题.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但会给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带来麻烦,还会给驾驶人员带来生...  相似文献   

15.
在自动驾驶中,交通规则是安全和避免事故发生的保证。现在高级驾驶员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然而,交通规则中的逻辑往往由法律文本抽象地表达。文章用状态流实现了上述逻辑。首先采用二值分类法对驾驶员的数据进行处理,判断超车条件。然后建立地图数据库,连接Matlab获取交通规则许可。其中双目摄像头用于获取车辆与障碍物的距离。结果表明,上述逻辑适用于超车场景,并可推广到其他交通规则。  相似文献   

16.
公共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车驾驶人存在的不良驾驶行为已经成为影响交通安全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由其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给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损失,探索更为安全的公共交通环境显得极为重要。以公交车驾驶人为对象,探究影响公交车驾驶人驾驶行为特征的个人心理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及其对不良驾驶行为的内在影响机制。选用工作倦怠量表(MBI-GS)、组织认同感问卷(OIQ)及驾驶行为问卷(DBQ)对844名城市公交车驾驶人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并使用回归分析和中介检验来探究工作倦怠和组织认同感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32.8%的公交车驾驶人存在不良驾驶行为,错误驾驶行为显著高于违法驾驶行为。其中,在违法维度中,侵略性违法显著高于普通违法。②公交车驾驶人存在较高的组织认同感,组织认同感对不良驾驶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工作倦怠程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工作倦怠程度对不良驾驶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③公交车驾驶人的工作倦怠水平在组织认同感对不良驾驶行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该结果厘清了公交车驾驶人的工作倦怠和组织认同感对不良驾驶行为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探究不良驾驶行为的心理干预方法提供了思路,从而达到改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安全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我国交通安全现状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以及驾驶模拟技术背景和应用情况,着重论述了面向交通安全教育驾驶模拟器的施教需求,具体分析了实现的关键技术,对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智能汽车的自主决策能力,使其能够学习人的决策智慧以适应复杂多变的道路交通环境,需要揭示驾驶人决策机制。首先通过对自然驾驶数据的分析,发现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够反映驾驶人决策行为的主要运动特征参数存在极值现象,而产生极值现象的内在动因是驾驶人遵循“趋利避害”的基本决策机制,即驾驶过程中驾驶人力图实现机动性和安全性综合性能最优。受自然界包括物理和生物行为上的众多极值现象遵循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启发,提出驾驶人决策机制遵循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假设。随后建立抽象描述驾驶过程的物理模型,并提出最小作用量决策模型(Least Action Decision-making Model,LADM),通过与传统驾驶决策模型(经典跟车模型和换道模型)对比,分析结果显示LADM模型更具通用性。最后开展了实车试验,采集20名驾驶人在自由行驶、跟车行驶和邻车切入3种工况下的试验数据,分析计算并检验了不同驾驶人行车过程的理论最小作用量和实际作用量。试验结果表明: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的实际作用量与最小作用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体现出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对安全和高效具有共性追求,验证了驾驶人决策机制遵循最小作用量原理。  相似文献   

19.
为稳步增强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驾驶人员除了需要具备足够的应急应变能力之外,还需要做好安全行为习惯养成工作,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文章以汽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作出研究对象,在明确不安全行为表现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影响汽车驾驶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旨在引导驾驶人员形成安全行为,以不断提升驾驶员的驾驶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经济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人们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所以人们有足够的经济支撑购买汽车,这也正是现如今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汽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但是其同样会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对于汽车驾驶员来讲,道路状况会影响汽车驾驶状态,但对其影响最大的是个人主观因素,即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状态以及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本文主要论述驾驶员在安全驾驶中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