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是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伟大壮举的600周年.这个百年一遇的伟大日子的到来,在中国和世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近二十几年,有关的省、市,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有些国家相继成立了致力于郑和研究的学术团体,发动学者著书立说、创办刊物进行了不少研究郑和、宣传郑和的活动.2002年国家成立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筹备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开展着各种纪念活动.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就是在这种纪念、研究郑和活动热潮推动下成立的.不少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为了更有力地推动纪念郑和、研究郑和的活动,还提出申报成立中国郑和研究会的倡议.  相似文献   

2.
1985年7月,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大会在南京隆重召开。这次大会,不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而且肇启了郑和研究的热潮,标志着郑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纪念大会以来的十年,出版的各类专著、论文集、资料集等近20种,发表的论文达500余篇,远远超过1984年以前的八十年的总和。这样丰硕的成果,为人物研究、事件研究所罕见,也为学术界所瞩目。该文略述了十年来郑和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3.
杨槱 《上海造船》2005,(2):31-35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在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的学术研究方面存有不同的声音.只有认识历史真相,才能古为今用.为了求得真知和丰富学术内涵,作者针对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研究发表一些个人见解,以同业界商讨.  相似文献   

4.
《珠江水运》2005,(8):1-1
600年前的7月11日,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正式受命出使西洋。随后的28年里,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胸怀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创革。  相似文献   

5.
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从1405年起的28年间,郑和率领无可匹敌的庞大船队,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七下西洋,远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28年遍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和非凡勇气,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郑和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敬业献身、忠心为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6.
全国纪念郑和筹委会于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一日在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中央有关领导同志、部分中顾委委员、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市负责同志,以及航海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港澳地区代表和南京市各界代表三千余人参加了纪念大会。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纪念郑和筹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彭德清,交通部部长、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钱永昌,江苏省省长顾秀莲,海军副司令员聂奎聚等同志在纪念大会上讲了话。这次纪念活动是一次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群众性郑和航海学术性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7.
2005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两万多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历访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论时间,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航行半个世纪;论规模,远非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任何船队所能企及。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运》2005,28(1):22
中国正在逐步形成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热潮,郑和是中国明代的伟大航海家,他率领庞大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国成立了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由交通部部长张春贤任组长。  相似文献   

9.
正613年前,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远洋船队,开启了七下西洋的伟大航程,建立了和平、友好、互惠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搭建了与世界各国、各民族贸易交往、文化交流的桥梁。今天,我们齐聚美丽的春城、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故乡,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传承郑和"敬业献身、忠心为国,敢为人先、奋勇拼搏"的伟大航海精神,共同庆祝2018年珠江片区"中国航海日"活动。请允许我代表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和珠江片区"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向珠江水  相似文献   

10.
听说云南有个郑和公园,是航海史研究者值得一游之地。适逢出差到西南,趁工作空隙去逛了一遍,果然不虚此行。郑和公园位于昆明市郊滇池南端的昆阳镇。这里是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的家乡,其父马哈只墓在该镇月山。为纪念郑和,建国后在月山修建了郑和公园。从东门入园,先到“郑和纪念馆”。此处建筑原为明灭启三年(1623年)筑的玉皇阁,两层飞檐,高踞石台;凭栏远眺,滇池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辟为纪念馆后,馆内陈列着郑和像、郑和航海图、《天妃应灵之  相似文献   

11.
有的论著往往误把王景弘为郑和下西洋副使。如八一年四月三日《云南日报》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一文称:“明成祖派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出使‘西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文教组合编的《江苏史话》郑和下“西洋”篇  相似文献   

12.
正云南是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乡,位于云南昆明的郑和纪念馆则是云南对于郑和的最好纪念,这座在去年航海日正式对外开放的纪念馆,让更多人能够了解郑和,了解七下西洋的史诗故事。本次2018年珠江片区"中国航海日"活动捐赠船模仪式就在郑和纪念馆举行,蕴含着缅怀故人、追根溯源的寓意。七件珍贵船模入驻郑和纪念馆作为2018年珠江片区"中国航海日"活动的重要环节,7月19日15时30分,船模捐赠仪式在郑和纪念馆举行,来自珠江水系的珠江航务管理局、广东海事局、南海救助局、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中交广  相似文献   

13.
《珠江水运》2006,(Z1):1
七月,是值得纪念的一个月。“中国航海日”活动伴随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成为这个月又一个热点和亮点。601年前的7月11日,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向西洋进发,成就了我国航海事业的伟大创举。今天我们弘扬郑和精神,就是要弘扬郑和所体现的敬业献身、忠心为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的伟大精神,推动我国海洋与航海事业实现新的发展,铸就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将设于上海的郑和纪念馆,正在紧锣密鼓中积极筹建。眼下,可谓千头万绪,困难不少,征集郑和塑像缺原始图像;制作宝船模型无原型仿制,最关键的是需要大量有关郑和的历史文物。消息一传开,各方学者、专家纷纷支助。来自云南的一个佳讯是:云南省文史馆李士厚教授保存着《郑和家谱》原本照片资料。他对伟大航海家郑和的研究亦有独到见解。怀着迫切探求的心情,我访见了李士厚教授。  相似文献   

15.
历史见证     
《航海》2005,(4)
郑和下西洋在世界不少国家留下了许多遗迹,流传着很多美好的传说,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佳话。至今人们还深切缅怀和景仰伟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郑和。  相似文献   

16.
提起中国航海史,没人会不提到郑和,600年前,即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起,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舰队。先后七下西洋,历时28年,航程经东南亚印度洋,  相似文献   

17.
公元1405年到1433年,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远渡重洋,其航行规模之大,航海技术之先进,船队组织之严密,都是同时代其他远航活动所无法比拟的。郑和七下西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和非凡勇气,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正7月19日,2018年珠江片区"中国航海日"活动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举行。此次在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里举办的航海日活动,即是一次缅怀伟大航海家郑和,呼吁社会及业界合力建设珠江黄金水道的盛会;也是云南珠江水运建设的一次集中展示。千里珠江,从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麓发端,一路奔腾向东,绘出了一幅跨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自治区)的唯美画卷。云南即是郑和的故乡,也是珠江的"故乡"。本次珠江片区"中国航海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郑和”,他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他的丰功伟绩,代表中华文化对世界航海文明伟大的贡献,而受到世界各地的肯定与认同。所以,他也是“世界的郑和”。今年是明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球各地都将举办一连串庆祝活动,以迎接这一光荣的世纪大庆典。我们重温郑和历史,回顾历代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政治、外交、经济、外贸、文化、宗教、军事、航海、天文、地理、民俗、建筑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的业绩,同时作者从郑和是地理大发现的先导;是印度洋的首批探险者;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最后实现,拥有郑和的一份功劳;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航海活动;郑和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五个方面,首次系统地论证了郑和在世界航海史上拥有的杰出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