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简要介绍侯日运煤通道磨滩车站两正线间60-1/12木枕渡线道岔更换为同型号的混凝土枕渡线道岔的设计情况。该车站正线的线间距为4m,更换道岔时岔尾后的混凝土长岔枕和短岔枕要进行特殊处理,介绍岔后混凝土岔枕的处理结果。最后分析设置60-1/12AT渡线道岔的最小线间距和渡线间插入短轨情况。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无砟高速道岔广泛应用于各条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无砟道岔伤损轨件更换施工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以京沪高铁丹阳北站3#道岔、沪宁城际镇江站2#道岔伤损辙叉更换施工为例,总结运营条件下高速铁路18#无砟道岔辙叉更换施工技术,对该技术加以分析阐述,为高速铁路养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北京地铁1、2号线线路改造工程,1号线礼士路碎石道床复式交分道岔、2号线宣武门碎石道床复式交分道岔、古城洞口碎石道床复式交分道岔的更换施工过程,介绍现场道岔岔后配轨的施工方案,为以后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并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4.
韩兰贵 《中国铁路》2010,(11):36-40,55
总结我国采用的道岔区接触网布置方式,分析我国传统交叉式线岔、新型交叉式线岔、两支无交叉线岔、带第三组辅助悬挂的三支无交叉线岔等道岔区接触网布置的原理和特点,比较几种布置方式的优缺点。根据不同等级线路的运营需求,阐述不同道岔布置方式的适用范围,提出道岔区接触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过程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邵壮  赵天运  骆焱  许有全 《铁道勘察》2022,(2):103-108,119
综述国内外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用可动心轨辙叉道岔的发展概况,以及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可动心轨辙叉道岔的需求;阐述可动心轨辙叉关键技术,包括车-岔系统动力学、转换及锁闭、病害伤损、养护维修和更换改造技术等;总结可动心轨辙叉结构设计,分为重载道岔、提速道岔、高速道岔和小号码道岔4部分内容;阐述可动心轨辙叉道岔的制造和铺...  相似文献   

6.
陇海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是我国第一批200 km/h的客货混用试验线,全线采用跨区间无缝线路,将既有道岔更换成SC325可动心轨提速道岔,并对岔内接头以及岔间渡线接头进行胶接处理,着重介绍道岔冻结施工的方法及施工中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接触网线岔是关系行车安全的关键设备,而18号道岔作为高速铁路常用道岔,其对弓网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岔区接触网布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列车在岔区高速通过的安全性和受流性能,因此在施工中常作为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汪伟 《中国铁路》2012,(3):76-77
论述更换混凝土岔枕道岔技术方案,分析准备工作与封锁施工阶段的施工组织,提出施工注意事项,建议设计时避开在站场道岔密集咽喉区设架接触网杆,以方便道岔区大型施工作业和工务设备大修改造施工.  相似文献   

9.
桥上岔区板式无砟轨道由道岔部件、预制道岔板、CA砂浆调整层、底座板及纵横向限位结构等部分组成,道岔板的铺设精度直接影响道岔铺设的精调,对桥上岔区的平顺性具有较大影响。结合京沪高速铁路桥上岔区道岔板的施工,详细阐述了桥上道岔板施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7号单开道岔主要铺设在站场,在车辆出库、入库时使用。在城市中站场占地较大,一旦建设完成就很难扩建,因此7号道岔的设计要跟主流线型的长度保持一致,以方便更换和维修。根据现场调研发现图号SC319及其同线型图号的道岔使用量最大,因此本设计在SC319前长、后长、总长不变的基础上设计多种线型优化方案,并通过动力学建模仿真分析列车过岔时的力学性能,选出最优线型进行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借鉴了重载铁路道岔和高速铁路道岔的设计经验,如:用刨切基本轨加宽曲尖轨的技术延长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在尖轨根端采用弹性可弯结构取代以往根端活接头式结构,减少尖轨根端病害;针对现场辙叉易掉块不耐磨的特点设计更优异性能的合金钢辙叉;设计了常规混凝土岔枕和复合材料岔枕,为城市轨道交通岔区轨下基础提供多种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