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牛晓丹  胡鹏 《水运工程》2012,(9):200-202
大连港大窑湾港区6#和7#泊位集装箱堆场箱角间混凝土板厚按规范计算需40 cm,实际工程仅为20 cm.原设计不允许正面吊作业,实际正面吊进行了相当长时间作业后,混凝土板并未破坏.对铺面设计进行计算比较认为:混凝土板规范计算厚度过大的原因是刚性铺面下采用的土基回弹模量过小.  相似文献   

2.
张华昌 《中国水运》2006,3(2):82-83
土基回弹模量是路面设计的主要参数之一,且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通过现场试验,对压实度、稠度和回弹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进行实测,回归出土基回弹模量与压实度和稠度间的相关关系及土基回弹模量与土基弯沉间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联锁块铺面的平面应变、轴对称和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联锁块块间接缝参数对基层层底弯拉应力和土基顶面压应变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不同等效损伤原则的联锁块层等效模量的概念;比较了接缝与联锁块块间连续时不同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的联锁块层等效模量的差异;建立了等效模量与接缝参数的关系式;考虑了接缝与联锁块块间可脱开时联锁块层等效模量的变化,并给出了等效模量的推荐表。  相似文献   

4.
借助ANSYS软件建立45 m×15 m×9 m的有限元模型,对8种面层厚度、6种面层模量、5种基层厚度、5种基层模量、5种土基模量和8种土基厚度下的刚性路面结构进行模态分析,求得对应基频。研究结果表明:面层厚度、面层模量、基层厚度与基层模量对基频影响较小;土基厚度和土基模量是基频的主要影响因素,基频随土基厚度增大而减小,随土基模量增加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5.
级配碎石过渡层能有效防止或减少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改善沥青路面排水条件,但级配碎石模量低,具有非线性应力应变特性,将其作为过渡层置于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会改变原路面结构应力状况。通过使用非线性路面设计程序,从沥青面层厚度、模量两个路面结构参数分析路表弯沉值、面层及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土基顶面压应变等控制指标。归纳总结沥青面层厚度以及回弹模量变化对路面各个结构层的拉、压、剪切等力学响应规律,对倒装结构组合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联锁块铺面结构承载力理论与铺面设计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联锁块面层具有“拱效应”,能传递荷载,铺面的承载能力是由块体间接缝的抗剪强变形成的,铺面承受荷载时,伴随产生的回弹弯沉变形是表征铺面结构承载能力的指标,联锁块铺面的结构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基层,不同的铺面基层类型有不同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在大型仓库、厂房等混凝土工业铺面结构设计方面未有明确的规范和设计参考,推荐一种在欧洲广泛使用的混凝土铺面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对港口堆场混凝土铺面基层和面层的配置方案进行了分析讨论,在对港口堆场铺面时,增大基层的厚度,减少面层的填土量,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增加施工单位的经济利润。  相似文献   

9.
介绍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钢纤维混凝土成功地应用于码头道路铺面改造工程,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为钢纤维混凝土应用于码头道路铺面改造工程提供较好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0.
旧码头的提质改造,不仅要提升其靠泊能力,码头环保要求也需提高,而码头后方堆场为改造重点。岳阳城陵矶13#泊位及后方堆场提质改造工程,其13#泊位后方堆场面层改造为在现有水泥混凝土堆场地面上结合式加铺水泥混凝土铺面,而原堆场面使用时间较长,加上沉降原因,堆场存在裂缝较多,堆场标高差异性大。因此,面层加铺混凝土,其基层质量及加铺厚度不一,会导致加铺面层大概率出现裂缝,而直接影响混凝土铺面质量。本文针对加铺混凝土施工,对混凝土防裂措施进行总结,为今后同类型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韶赣高速公路的工程特点,开展了组合式基层沥青砼路面的应用研究。通过全寿命成本分析的比较论证,发现组合式基层沥青砼路面在广东地区应用的实例极少。总结了组合式基层沥青砼路面及传统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组合式基层沥青砼路面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2.
徐刚  何姜姜  肖强 《水运工程》2019,(9):305-308
非洲某集装箱堆场已使用数十年,目前堆4层集装箱,采用正面吊作业,铺面结构无面层和基层,集装箱直接堆在地基上,地基为4 m的人工回填密实贝壳砂层,下面为原状黏土质砂。现堆场改造要求堆5层集装箱,并采用正面吊作业。按英标重型铺面设计手册规定,铺面结构厚度较厚,原因是高强度的贝壳砂层地基不能充分利用。通过铺面结构加铺层设计理论,利用已有的密实贝壳砂层来减少铺面结构设计厚度,同时采用有限元计算对优化后铺面结构基层底拉应力进行复核,优化后铺面结构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重载交通作用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出现的早期破坏现象,以使用期内总费用最经济为原则,通过正交试验和 ANSYS 软件分析组合式基层结构与材料等参数对设计指标的影响,并结合试验路工程探讨其在重载交通路面的适用性,进而提出满足重载交通需要的路面结构优化方案,使路面结构在设计使用期内不发生结构性破坏,从而达到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和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是一种通过提高沥青路面的劲度模量,来提高沥青路面高温抗车辙性能的新型材料。针对高模量改性剂PR.Modulus干法工艺制备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展开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高模量剂PR.Modulus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可以有效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保持不变,水稳定性能也有所提高。对动态模量试验数据的分析得知,提高沥青混合料弹性模量可以有效减缓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华南港区,高温多雨,因荷载轮压很大造成路面不同程度的破坏。港区道路基层强度承载能力决定港区道路使用性能。考虑港区深软土地基,基于塑性理论,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土工格栅加固港区道路基层效果。分析研究表明,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土工格栅加固港区基层的结果与试验段结果相对应;弯沉与极限荷载成反比关系,弯沉值小,极限荷载大,表明土工格栅能提高港区基层结构承载能力,并且,土工格栅放置位置越接近面层,加固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美国和日本的港口码头设计规范、手册为基础,对我国、美国和日本港口码头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国际航运协会标准《港口结构抗震设计指南》的有关规定。此系列论文共分6部分,该文为第3部分。分析和对比了上述规范中抗震设计时场地类别划分、地基液化判别、动主动土压力和动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对比表明,我国、美国和日本场地土的分类方法相似,但划分的类别数不同。对于地基液化,我国规范通过土的地质年代、黏粒含量和标准贯入击数采用两步判别法进行判别;美国港口设计手册采用地震剪应力方法进行判别;日本的液化判别方法比较复杂,采用土的均匀系数、标准贯入击数、等效加速度和循环三轴试验进行综合判别。对于动土压力计算,各规范都采用经典的物部-冈部公式或以该公式为基础改进的公式。  相似文献   

17.
张帆 《水运工程》2001,(2):65-67
结合佛开高速公路施工实践,介绍柔性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闫笑铭  张斌 《水运工程》2018,(6):125-129
土压力与挡土墙体的位移密切相关,现行规范中采用主动土压力理论计算带卸荷板的方块码头墙后土压力是不完全准确的。根据此类码头结构特点,对地基条件好、基床厚度薄的方块码头墙身位移特性进行论述,对规范方法提出修正意见。依托于某工程实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码头墙身位移和墙后土压力进行模拟,并与规范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墙底处修正系数可取1.84,卸荷板处可取1.34,可为类似特点的工程土压力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