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牙周膜牵张成骨快速牙移动移动牙张力侧变化的X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移动牙快速移动时张力侧变化的X线表现 ,为牙周膜牵张成骨理论提供依据。方法 杂种犬 8只 ,拔除下颌两侧第二前磨牙 ,实验侧实施减阻 牵张措施 ,加力 1 4d后 ,停止加力固定 3 0d ;对照侧仅行拔牙术。 1、7、1 4、2 1、44d拍摄实验侧、对照侧咬合侧位片 ,观察移动牙张力侧的X线变化。结果 移动牙张力侧牙周膜加力期间有新骨迅速生成 ;停止加力 3 0d时 ,新生骨放射学特征与对照侧牙槽骨无显著差别。结论 移动牙快速移动时 ,张力侧牙周膜可以快速牵张成骨而不会造成龈下骨质缺损  相似文献   

2.
牙周膜牵引成骨正畸牙快速移动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牙周膜牵引成骨正畸牙快速移动的动物模型 ,为其后的系列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6只犬 ,每只犬下颌左右两侧分别为实验侧和对照侧 ,对照侧用传统方法以第三前磨牙为支抗牙移第一前磨牙向远中 ,实验侧用自制牙周膜牵引装置。结果 实验侧牙移动显著快于对照侧 ,X线观察实验侧受牵张的牙槽骨有连续的新骨形成 ,压力侧牙槽骨和牙周膜不出现不可逆性损伤。结论 用自制的装置 ,以犬为实验对象 ,以第三前磨牙为支抗牙移第一前磨牙向远中 ,可建立科学、简单、可靠的动物模型 ,牵引的速度、频率精确可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正畸牙快速移动时移动牙支抗牙的移动规律及移动牙根的组织学变化。方法 杂种犬 8只 ,随机分为 7、14、2 1、44d四组。拔除下颌两侧第二前磨牙 ,实验侧实施减阻 牵张措施 ,加力 14d ,停止加力固定 30d ;对照侧仅行拔牙术。于 1、7、14、2 1、44d时测量移动牙支抗牙移动距离 ,观察移动规律 ;7、14、2 1、44d时取材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光镜观察移动牙根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加力 14d ,移动牙移动呈直线上升趋势 ,支抗牙移动呈前 7d的直线上升和后 7d的平台趋势 ;加力期间 ,移动牙牙根牙骨质无明显吸收 ,根部牙槽骨稍有吸收 ,固定 30d后 ,牙根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牙周膜牵张成骨快速牙移动过程中 ,移动牙移动规律与常规方法不同 ,支抗牙移动规律与之相同 ;移动牙的快速移动不会造成牙根的广泛吸收。  相似文献   

4.
牙周膜牵张成骨快速牙移动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动物模型 ,探讨加快正畸牙移动速度的新方法。方法 杂种犬 8只 ,拔除下颌两侧第二前磨牙 ,实施减阻 牵张措施后 ,在移动牙、支抗牙上安装自制牵张装置 ,以 2次·d-1的频率、0 .5mm·d-1的速率加力 14d使移动牙向拔牙窝移动。停止加力、固定 31d ;对照侧仅行拔牙术。每周定期测量移动牙、支抗牙移动距离。实验开始、结束时 ,拍摄对照侧、实验侧X线片 ,取材行光镜观察。结果 ①加力 14d ,移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 4 .5 4mm ,支抗牙向近中平均移动 0 .4 5mm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②X线片显示未见牙根明显吸收 ,光镜下未见牙髓和压力侧组织坏死及牵张侧龈下骨质缺损等副作用。结论 实施减阻 牵张措施可大幅度提高牙齿移动速度 ,支抗牙支抗丧失少 ,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模型测量和组织学观察 ,探讨牙齿移动发生的机制。方法 以犬的下颌第二前磨牙为实验对象 ,采用模型测量分析试验牙的移动情况 ;通过HE染色和改良三色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无前后邻牙及有无对牙合的试验牙 ,6周时向近中的移动量分别是 1.17mm、0 .6 9mm ;无远中有近中邻牙及有无对牙合的试验牙 ,6周时向远中的移动量分别是 0 .94mm、0 .5 4mm ;组织学观察显示各实验组的实验牙向移动方向侧的牙周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 ,向移动方向相反侧的固有牙槽骨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骨生成。结论 牙齿移动的量、方向与颌骨内应力的分布、越隔纤维存在与否及牙齿移动方向上的阻力有无均有密切的关系 ;牙槽骨改建的量与牙齿移动的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牵引成骨技术矫治硬腭骨缺损畸形的腭裂动物模型。方法1-1.5岁健康家犬8只为实验对象(6只为实验组,2只为实验对照组)。以外科手术在硬腭部模仿临床腭裂形成骨缺损裂隙,实验组同时放置牵引装置,并形成骨运送盘,8周后观察裂隙关闭情况及软、硬组织形态,了解模型建立后牵引成骨的可行性。结果实验组犬经安置牵引装置后可关闭硬腭处骨裂隙,牵引装置固定稳固,X线显示骨运送盘可牵移,骨缺损区裂隙闭合,全身状况良好。对照组犬8周后,腭裂隙仍存在,大小形状与手术时无差别。结论通过手术方式建立的腭裂动物模型,可用于牵引成骨技术矫治腭裂骨缺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电刺激活化牙槽骨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电刺激对活化牙槽骨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的作用 ,探讨电刺激促进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机理。方法 实验家兔分A、B两组 ,在双侧下颌牙槽突制作骨缺损区。A组用自制的位于右侧自凝塑胶牙托表面电极刺激实验家兔下颌右侧的骨缺损区 ;左侧及B组不做电刺激作为对照。结果 光镜下实验侧 1~ 2周即可见到大量增生的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丰富的毛细血管 ,其中成骨细胞呈多形性改变。 3~ 5周即有大量的骨小梁形成。而对侧和对照组骨小梁较少 ,且钙化差。电镜下实验侧可见到大量增生的成骨细胞胞浆内粗面内质网膨大 ,有大量的核蛋白颗粒 ,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发达 ,呈现高电子密度电子云。结论 电刺激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而达到骨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Themethodforgradualcallusdistractionofosteogenesis(Do)inenchondralbonehasbeenu-niversallyappliedontheorthopedicclinics.DowasfirstlyusedonfemurlengtheningbyanItal-ian,Codivilla(19O5),onthepatientsofunequiva-lentofstature,whilethetibiawaslengthenedbyAbbotin1927[1i.Becauseoftheseverecomplica-tionsasedema,necrosisofskin,infections,angu-lardeformity,andthedelayedmineralizationofthedistractedbone,themethoddidn'tarousedthein-terestofpeopleuntilearly2Othcentury,195Ost2i.ItwasIlizarov(aRussiansurge…  相似文献   

9.
驾驶人分心状态判别是实现分心预警的基础。由于视觉分心相比认知分心对行车安全具有更大威胁,本文针对驾驶人不同分心类型的识别展开研究,设计了驾驶人两种分心类型和正常驾驶下的模拟驾驶试验,利用1-back任务和看手机任务分别诱导驾驶人产生认知分心和视觉分 心,采集并提取驾驶绩效、眼动及头动特征,采用序列后向选择算法进行特征优选,运用网格搜索确定分心识别的最佳时间窗口及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所构建模型在测试集上取 得了94.07%的宏精准率、93.89%的宏召回率和93.98%的宏F1值,分类表现优于两种比较方法,说明模型能够准确地对驾驶人的3种状态进行分类。根据随机森林模型的特征重要性排序结果以 及采用不同类型特征作为输入训练模型的分类结果发现,驾驶人眼动及头动特征对驾驶人分心类型的识别更为重要。本文研究可为分心预警系统根据分心类型判定风险等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告自行研制的MS 1型下颌骨骨牵引延长器的结构特点及在颌面骨延长动物实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MS 1型内置式下颌骨骨牵引延长器 ,对 15只犬分别进行下颌骨单侧及双侧骨牵引延长实验 ,X线定期检查。结果 下颌骨牵引延长 (2 0± 0 .5 )mm ,达到预设值 98% ,牵引完成后经 5周固定 ,新骨完全骨化。结论 MS 1型内置式下颌骨骨牵引延长器在下颌骨牵引延长中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非侵入电刺激对家兔牙槽骨缺损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非侵入电刺激对家兔牙槽骨缺损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制成双侧牙槽骨缺损模型后 ,将表面电极置于双侧骨缺损处 ,采用 2 0 μA脉冲直流电进行治疗 ,通过牙片及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处愈合情况。结果 X ray及病理切片显示实验侧骨缺损处骨痂钙化较早 ,对照侧骨缺损处骨痂则钙化较慢 ,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非侵入电刺激对家兔牙槽骨缺损愈合有促进作用 ,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提高细胞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驾驶分心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了文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288篇相关文献,综合分析了文献数据获取方式、指标选取、识别方法和研究结论;以驾驶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统计学方法,系统阐述了驾驶分心试验数据的获取方式,总结了其多样性和两极化的原因;梳理了驾驶分心识别指标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其使用效能和优缺点;对比了不同驾驶分心识别模型的准确率,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长大隧道其排烟口位置对半横向排烟效率的影响,本文以Memorial Tunnel 为原型建立1∶20隧道模型,其尺寸为 42.7 m × 0.45 m × 0.23 m,并采用坡度为水平和3.2%两种状态,以油池火(甲醇)作为火源,在模型隧道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同时,采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 6.0.1对排烟口位于火源左侧、右侧和两侧对称分布3种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对比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在水平隧道中,排烟口对称分布于火源两侧时,烟气层大致呈对称分布,排烟效率最高,相对于排烟口分布于火源左侧或右侧,其排烟效率能分别提高10.22%~13.58%和7.66%~16.84%;当两排烟口位于火源左侧或右侧时,烟气向排烟口所在位置相反方向蔓延距离增长,排烟效率不存在明显差异. (2)在倾斜隧道中,烟气在火源两侧呈不对称分布,向隧道高端蔓延距离较长;当排烟口仅火源左侧(低端)布置时排烟效率最低,而对称分布于火源两侧时的排烟效率有所提高,较排烟口仅左侧分布提高了33.9%~39.6%;排烟口仅分布于火源右侧(高端)时的排烟效率最高,与排烟口仅分布于火源左侧时相比,排烟效率提高了40.5%~51.6%. (3)倾斜隧道中排烟口位置对排烟效率的影响较水平隧道更为显著,且随着排烟量的增加,该影响程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胃黏膜损伤的超声造影声学表现。方法成年杂种犬1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建立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两组犬经胃管注入新型胃肠超声造影剂后超声观察检测,分别记录超声声像图,然后开腹取胃,切取胃壁组织,制片染色,光镜下观察,并与超声声像图对照。结果超声声像图上,对照组犬胃腔充盈良好,胃壁结构层次清晰,即显示"强-弱-强-弱-强"五层回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犬胃窦部胃壁明显增厚,第1、第2及第3层混为一层,且回声增强。结论应用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可清晰显示正常犬及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犬胃壁的结构层次,提示超声造影对急性胃黏膜损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灯盏花在上颌前牵引动物模型中对骨缝成骨的影响。方法16只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8只,两组动物均安置特制外置式牵引支架,向前持续弹性牵引。对照组于双侧前颌缝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则于局部注射灯盏花,每侧0.4 mL,每24 h注射1次。用序列四环素荧光标记法标记骨缝新形成的骨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新骨量。结果实验组新骨形成的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在上颌前牵引动物模型中可加快骨缝新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对18条成熟体健雄性家犬的36侧股骨头颈部、分为两组、分别制成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两周后进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术后分别进行X线片、病理组织学、电镜、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骨扫描和四环素荧光标记等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为损伤股骨头提供了新的血供系统。坚硬的游离腓骨和金属内固定同时插入股骨头颈部,术后腓骨在骨折区形成骨桥,不仅能消除剪力,而且防止骨折断端旋转移位。移植腓骨骨膜也参与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7.
驾驶人分心状态判别支持向量机模型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驾驶人分心状态判别是分心驾驶预警系统的重要基础.建立以径向基为核函数的 驾驶人分心状态判别SVM模型,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SVM模型惩罚参数C和核函数参数 g,并利用模拟驾驶器实验平台采集的驾驶绩效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GASVM 模型能够准确识别自由流和拥挤流场景下驾驶人分心状态,判别精度分别为94.5%和 96.3%.与决策树C4.5 和交叉验证(CV)-SVM对比表明,GA-SVM在准确率、精准率、召回率和 F1值等模型性能方面均优于其他2 种方法.本文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地判别驾驶人分心状态, 可为驾驶人分心预警系统和分心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滚环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滚环研制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优化设计理论设计并研制出一种传递电信号的滚道式挠性滚环装置,并对此种结构式的滚环装置 接触电阻和波动电阻性能实验。  相似文献   

19.
火灾高温下RC简支梁极限弯矩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截面力学平衡原理,引人火灾高温下混凝土和钢筋强度折减系数,给出截面有效分布宽度,推导得有效力矩法及相应力矩时效系数计算方法,建立火灾高温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极限弯矩的实用计算模型,与有限元分析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吻合.研究表明:保护层厚度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极限弯矩影响较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极限弯矩随保护层厚度的增加呈线性递增关系,该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车载信息系统操作对驾驶员动作分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载信息系统的使用,在为驾驶员提供较为舒适车内驾驶环境的同时,还给驾驶员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分神问题.以多资源理论为基础,对驾驶员动作分神进行界定,选择车载收音机、CD、MP3 和导航仪作为车载信息系统研究对象,基于实验测试,定量分析车载信息系统操作对引起的驾驶员动作分神规律,并对导致驾驶动作分神的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交通环境和车载信息系统操作对驾驶人动作分神具有显著影响,车载收音机操作对动作分神影响不大,MP3 调节时手离开方向盘时间增加超过8.56%,冲突或差错率增加9.72%,导航仪路径输入时手离开方向盘时间显著增加,冲突或差错率增加 28.17%,语音路径诱导时刹车操作差错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