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盾构始发端头化学加固范围及加固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盾构始发是盾构隧道施工中的关键风险点,确定始发端头土体加固的范围及加固工艺是盾构隧道施工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盾构隧道端头常用土体加固方式与相关计算理论及模型的讨论,结合苏州地铁苏州乐园站南端头盾构始发工程理论计算与验算,研究了软土地区常用加固方式的加固时机与加固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软土加粉土和粉砂地层采用三轴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方式安全可行;抗滑移验算对安全系数起主导因素的是加固土体的黏聚力C;土体扰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出的横向加固尺寸小于工艺构造要求,只要能够满足工艺构造要求,土体在抵抗扰动上就有足够的安全系数;并提出了苏州地铁始发端头具体加固范围和加固时机。  相似文献   

2.
针对富水地层近距离隧道土压平衡盾构始发过程中地层加固、地下水处理以及隧道之间施工扰动的难题,结合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始发的工程实例,提出"密封井"的新型端头加固方式,对近距离双线隧道始发端头加固技术进行研究,并对该方法的效果、适用性、经济效益及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相比传统的端头加固方式,该方法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3.
基于既有模型和改进模型,对粉质黏土、粉土、砂土及与砂卵石共4种地层进行端头加固统计计算,讨论纵向加固范围与盾构直径之间的关系,验证端头加固的尺寸效应,给出大小盾构分界的建议:在盾构始发与到达端头加固研究中,直径小于10 m和大于10 m的盾构隧道端头土体纵向加固范围与直径的关系曲线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变化特征,10 m直径可以作为大小盾构的有效分界线。对于直径大于10 m的盾构隧道,使用改进模型进行端头加固计算,更科学、更符合实际,结论更可靠。以北京地铁14号线大盾构始发与到达工程为背景,从强度、稳定性及渗透性3个方面分析大盾构端头加固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盾构端头地层加固的目的、常用的加固方法等内容,结合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旅客自动输送系统林和西站、广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北延段南方医院站的盾构端头地层加固设计,重点说明素混凝土桩、玻璃纤维桩的加固方法,分析该加固方法的优点及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富水软弱地层盾构隧道施工端头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盾构施工过程中,进出洞施工最容易发生工程事故。以南京地铁2号线莫愁湖至茶亭区间茶亭站到达端头加固施工为例,针对富水软土地层的实际条件,提出盾构隧道端头地层加固措施以及施工方法和工艺。通过后期加固检测表明,该加固方法已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苏州地铁一号线盾构隧道端头加固方式现场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州地铁一号线建设期间,盾构进出洞施工为盾构隧道施工的关键,如何选择安全的盾构隧道端头的加固方式,已成为苏州地铁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课题。通过采用观察法、访谈法、资料法等现场调研方式,了解到一号线各标段盾构进出洞端头加固几乎都采用三轴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方式,归纳总结了端头具体加固范围和加固工艺,给出了几点体会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盾构始发或接收是控制盾构法隧道工程的关键节点之一,鉴于盾构法隧道端头井地层加固风险高、投资大,且近年来由于端头井地层加固处理不当引起的工程事故屡见不鲜,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与加固要求,明确合理的地层加固方式与相应的加固范围,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相对苛刻条件下的特殊工法。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1)由土体稳定性与止水性要求共同确定的纵向加固长度为盾构机长度与(1~2)倍管片环宽之和,而由土体稳定性确定的加固长度仅需3~4 m;(2)受橡胶老化与密封压力较低的影响,铰链板结合止水橡胶板密封装置的使用受到限制,箱体密封装置由于密封压力高、密封性能可靠且施工便捷,在泥水盾构工程中比较适用;(3)盾构密闭始发装置在风险控制、工期保障、环境保护与循环利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4)盾构密闭始发装置可应用于各类盾构隧道工程,尤其是周边环境控制要求高、不允许进行地面管线改迁的工程。  相似文献   

8.
基于板块强度理论,结合砂卵石地层的受力特点,将盾构始发与到达端头土体加固的力学计算模型简化为四边简支的矩形薄板,根据弹性力学中矩形薄板的莱维解,运用最大剪应力和最大拉应力原理,分析得出端头土体的纵向加固范围;采用MIDAD/GTS有限元分析软件,依托工程实例,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端头土体加固厚度、位移、加固土强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砂卵石地层端头土体纵向加固范围取1.0~1.5倍洞径可以满足盾构始发与到达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盾构接收是复杂软弱富含水地层盾构施工的关键风险点。针对某地铁车站端头隧道施工中所遇到的特殊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并采用了杯型水平冻结法端头加固与钢套筒辅助的盾构接收施工工艺。采用工程应用与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水平冻结加固区的温度以及盾构接收期间地表沉降进行了现场实测研究。分析了冻结壁温度变化规律,判断安装和切割钢套筒时机,确保了钢套筒顺利切割。总结了软弱富含水地层钢套筒盾构接收技术的特点及难点,有效地避免了盾构接收过程中涌水、涌砂的风险,保障了盾构的安全接收。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江岛变电站电源进线工程为例,介绍渗透系数为10~(-3)m/s的砂性地层中土压盾构掘进和快速穿越夹江技术,扰动地层中盾构始发和接收加固方式以及涌砂冒水的应急处理技术,分析盾构推进对防洪大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盾构试掘进提出的盾构推力,刀盘扭矩及转速,土仓压力等掘进参数合理可行,实现了快速推进施工;使用组合式轨枕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适应狭小盾构空间内作业;采用三轴搅拌桩+垂直冻结法加固端头,盾构水中接收技术确保了盾构安全到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