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东省大莱龙铁路龙口进港线穿越多个大型采空区。通过对采空塌陷稳定时间、安全深度、最大下沉量、最大下沉速度的分析 ,论证了采空区地基的稳定性 ,提出了选线及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开滦矿区至京唐港铁路专用线范各庄矿采空区边缘通过的线路路基保护煤柱进行计算,评价该线路方案线路路基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煤窑采空区铁路路基的加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神朔铁路通过煤窑采空区地段用灌浆法加固处理的情况、内容有灌浆范围的确定,灌浆参数设计,浆液的选定,满足浆工艺等,以及作者对一些相关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本文结合沪昆铁路上纸厂煤矿的小型采空区的勘察,通过对小型采空区勘察方法研究,探讨小型采空区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对铁路工程建设提出处理意见,并总结铁路通过采空区的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对于小型采空区,勘察范围应由大到小,先是在宏观上认识研究区的采空情况,最后重点研究对工程有影响的区域;(2)在勘察方法上按照先地质调查测绘,然后物探最后钻探,并在这三个过程中用这三个方法进行相互验证,相互补充;(3)应注意区分采空区类型,根据工程特点,确立勘察重点、选用相应的稳定性评价方法;(4)采用洞顶坍塌堵塞法及手册法对上纸厂小型采空区进行稳定性验算,得出了可以不对上纸厂采空区进行处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铁路通道中人工洞穴的稳定性评价是铁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为准确有效地进行稳定性评价,基于数值计算法与厚跨比法,提出了不利因素分析法。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的一段人工洞穴路基为研究对象,运用该方法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研究。研究发现,不利因素分析法能准确判断人工洞穴路基稳定程度,并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其评价结果符合铁路工程设计规范相关规定,且能为路基设计及铁路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泉线铁路采空区路基地基处理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东  丁海军 《铁道勘察》2011,37(5):65-68,75
介绍了甘泉线铁路DK63+850.00~DK63+977.40段采空区范围内的工程概况,结合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其稳定性做出了评价,制定了采用注浆技术进行加固的地基处理方案。通过注浆技术的实施,能够有效充填采空区空洞及基岩裂隙,确保路基基底的安全和稳定,有效预防路基失稳、下沉、塌陷等病害。  相似文献   

7.
包西铁路大保当至张桥段所经陕北地区地层多为煤系地层,现代煤矿与古煤窑采空区密布,严重影响了线路位置的确定及工程的设置。经过大量的地质综合勘察工作,查明了沿线采空区分布及开挖特点,在借鉴了既有神延铁路所经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原则及采空区处理经验后,结合包西铁路所经采空区的特点,制定了适合包西铁路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原则及分类标准,最终确定了煤窑(矿)采空区不同工程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建铁路下伏采空区治理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振颖 《铁道勘察》2011,37(6):76-78
选取典型案例,对新建铁路下伏采空区治理宽度、治理深度、注浆参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对采空区治理检测技术进行了总结与推荐。引入FLAC3D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对丰富采空区治理技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利用瑞利波进行铁路路基稳定性检测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瑞利波法在铁路路基上应用的理论基础,提出应遵循的若干原则及在路基稳定性检测中范围。  相似文献   

10.
王旭 《铁道勘察》2015,(3):54-57
总结小煤窑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标准及处理措施,结合工程实例,提出大面积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应根据地表位移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判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膨胀土分布广泛,若防治措施不当,极易造成路基工程病害,对路基危害极大。结合工程实例,从膨胀土路堤可能出现的各类病害(基床翻浆冒泥、边坡坍塌、路桥路涵过渡段下沉)入手,根据膨胀土的工程特性及病害产生的原因,介绍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富水复杂地质隧道施工过程中,不良地质带受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开挖过程中拱顶、拱腰等部位极易产生块体失稳,且隧底压力经常大于垂直地压,造成仰拱断裂、边墙下部内移错动甚至衬砌失稳破坏,从而给隧道施工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很有必要对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对围岩支护系统进行优化探讨.研究结论:(1)隧道在弱风化的花岗岩中掘进时应尽快施作仰拱,使衬砌闭合成环;(2)CD法开挖段仰拱紧跟、衬砌尽早封闭成环很有必要;(3)文兴隧道与水库之间具有水力联系的可能性,对于隧道内的渗、涌水应及时采集水样进行必要的水化学及同位素分析,判断隧道内渗、涌水的来源.(4)隧道在断层破碎带的软弱围岩中掘进时,应尽早施做二次衬砌,必要时做专项的抗水压复合式衬砌设计;(5)一旦证实水库水与隧道之间存在水力连通,隧道的断层破碎带为力学和形变不良段,车行横洞应尽量避开该位置,适宜前移或后移数十米至微风化岩层段内.  相似文献   

13.
火山渣颗粒由于本身含有较多的蜂窝状孔隙,导致火山渣砾石土的渗透特性有别于普通的砾石土,使得由其填筑的铁路路基极易发生雨水下渗将填料中细颗粒带走的管涌式冲蚀破坏。据此,分析火山渣砾石土填料的渗透破坏类型,运用自制加工的垂直渗透仪测定雨水在路基中下渗时的水力坡降值与临界水力坡降值,探讨雨水渗透下火山渣砾石土路基的渗透稳定性。研究表明:火山渣砾石土填料的渗透破坏类型为过渡型,其发生渗透破坏的临界水力坡降值大于9.12,远大于雨水在路基中下渗时的水力坡降值1.02,表明采用火山渣砾石土填筑的路基在雨水的长期渗透冲蚀下不会发生渗透破坏。  相似文献   

14.
路基承载力与路堤稳定性及沉降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路基承载力、路堤稳定性及沉降是路基设计的三个主要控制指标,为了确保路基工程安全,设计时一般均应分析验算。但目前我国铁路及公路路基设计人员对路基是否应进行承载力验算还存在一定分歧。本文通过分析路基承载力与路堤稳定性及与路基沉降之间的关系,探讨路基设计进行承载力验算的必要性。研究结论:(1)圆弧法分析路堤稳定性偏于不安全,在路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也可得出路堤稳定的结论;(2)当荷载接近或超过路基极限荷载时,路基会发生较大的侧向变形,现有的沉降计算方法不再适用,路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是路堤沉降计算公式的应用条件;(3)路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是保证路堤稳定、控制路基沉降变形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路基设计中应进行承载力验算;(4)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完善铁路及公路路基设计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施工振动对结构性软粘土路堤稳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解决施工振动对结构性软粘土产生破坏的机理,查明施工振动下软粘土路堤失稳原因,为结构性软粘土路堤施工稳定设计验算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基于珠江三角洲结构性软粘土物理力学性状、微结构特征,将冲击碾压施工振动对软粘土结构的破坏作用与强夯冲击振动的破坏作用相比较,同时分析珠三角某软粘土路堤受冲击碾压施工振动后失稳的原因。研究结论:珠江三角洲絮凝结构软粘土的孔隙比大多大于2,灵敏度4~8,属高灵敏性粘土,强度低,内聚力2.36~9.56kPa,内摩擦角1.4°~7.8°;冲击振动软粘土类似于强夯作用,微结构测试参数表明强夯冲击软粘土时增加的孔隙个数是静力堆载的7倍左右;冲击振动下结构性软粘土路堤失稳的原因是重16t、大功率(200kJ)冲击式压路机1d内碾压低路堤10遍,其作用类似于连续的强夯夯击,地基4.7m深度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值接近于0;建议在结构性软粘土路堤施工稳定设计验算时,对土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折减或直接采用土的振动强度参数。  相似文献   

16.
路堤上铁道车辆的横风气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健 《国外铁道车辆》2007,44(1):26-28,46
根据国外通勤客车所做风洞模型试验得到的试验数据,分单线路堤和复线路堤2种情况,对横风下铁道车辆所受气动侧向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防风栅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7.
浅埋洞穴及小型采空区稳定性受顶板岩体结构强度、侧壁稳定性及上部荷载大小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地基稳定性评价中系统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是保证评价结果真实可靠的关键。根据岩溶洞穴及小型采空区等地下空洞的分布特征,采用基于洞顶上方岩体应力传递的力学平衡分析方法进行洞穴稳定性评价,综合考虑空洞侧壁稳定和黏聚力c值的影响,推导临界深度计算公式,探讨了相关参数的取值方法。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综合考虑洞穴侧壁稳定和黏聚力c值对洞顶稳定性的影响,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适于对浅埋洞穴的地基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地质选线对铁路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某铁路线路通过一小型采空区为例,在线路无法绕避的情况下,采用综合手段对采空区进行探查。先在现场地质测绘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性布置物探测线探查,再根据探查结果合理安排钻探对探查结果进一步修正。通过对资料的综合分析,详细绘制采空区范围和规模,对线路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现场施工表明综合勘察手段对线路优化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岩层隧道地层含水量高,开挖后稳定性极差,极易发生围岩变形、坍塌、流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本文以兰渝铁路马家坡隧道为背景,以隧道涌水涌砂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了富水粉细砂岩涌水涌砂原因,提出了"抽排水+注浆加固+六部CRD开挖+加强初支+综合降水"相结合的施工方案,即采用后退式分段注浆加固和六部CRD开挖施工工艺,并通过加强初期支护,轻型井点降水+深井真空降水,有效解决了隧道涌水涌砂问题,保证了施工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某铁路工程,对路堤地段U型结构的断面形式进行了描述,重点阐述U型结构设计中的计算模型、土压力计算与结构内力分析,提出了边墙与底板的内力变化规律。U型结构在路堤地段具有良好的收坡效果;U型结构设计可按单筋受弯构件计算,边墙控制截面位于边墙截面变化处与边墙悬臂段根部;底板控制截面位于跨中截面与底板固结段根部处。最后对一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对今后类似工程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