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目的:台背路基沉降是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和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为探讨路桥过渡段路基在自重应力和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工后沉降,在兰永一级公路某一路桥过渡段布置单点沉降计对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进行长期监测,即分别在桥梁台背行车道和路肩位置布置两列沉降计,对路基的沉降及稳定性做长期观测,分析路基沉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公路建设中路桥过渡段沉降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论:(1)路肩位置沉降大于行车道位置沉降;(2)路基沉降随时间增加而增大,过渡段路基填筑结束1年后沉降趋于稳定;(3)汽车荷载作用下路基沉降不会出现较大的增长趋势;(4)对数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路基工后沉降规律;(5)本研究结论可为路桥过渡段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路桥过渡段施工质量在客运专线铁路路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哈大铁路客运专线于山咀特大桥沈方台路桥过渡段施工情况,对过渡段的填料配合比选定、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过渡段级配碎石检测指标与时间关系进行了分析,该施工方法使过渡段的差异沉降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可为类似过渡段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细观力学机理上研究路桥过渡段的劣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离散单元 (DEM) 法生成轨枕与道砟模型,并施加相位荷载,通过多体动力学 (MBD) 方法建立相互独立的路基弹簧,实现对路桥过渡段中路基刚度变化的模拟,进而建立轨枕-道砟-路基过渡段耦合模型,进行不同路基刚度、列车速度、轴重以及桩基加固下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荷载作用下,路桥过渡段中过渡路基区沉降最大,普通路基区次之,桥面路基区最小;当列车车速由 94 km·h-1增加至 281 km·h-1、轴重由 16 t 提升至 32 t 时,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分别增大 60.9% 和 259.4%,轴重的影响更为突出;当列车车速为 94 km·h-1和轴重为 16 t 时,采用刚度渐变路基或桩基加固软路基措施后,过渡段各路基区沉降均有减小,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分别减小 56.5% 和53.6%,验证了路桥过渡段采用搭板法与桩基加固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采用无碴轨道结构形式已成为高速铁路建设发展方向,通过对石郑客运专线路基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和建议。研究方法:借鉴国内外有关规定和经验,对石郑客运专线路基填料、地基处理、过渡段设置、路桥比较等重点方面进行研究和比选。研究结果:高速客运专线路基填料尽量选取天然合格填料或做好改良试验,选取适宜处理措施进行沉降控制和过渡段设置,合理确定路桥分界高度和路改桥段落。研究结论:高速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路基设计中,尤其在平原地区,应对路基填料、沉降控制、过渡段、路桥比较等方面给予重点考虑,并通过必要的试验、经济技术综合比较等方法确定最佳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合肥-南京铁路试验段改良膨胀土路基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建时速200km合肥—南京客货共线铁路的大部分路基为膨胀土地质,对膨胀土质进行改良,对路基填筑工艺和质量进行控制,是合宁铁路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工程试验段设置了改良膨胀土路基沉降观测断面,通过研究试验段改良膨胀土路基基底沉降、改良膨胀土路基本体压密特性、路桥(涵)过渡段路基压密特性等变化规律,预测工后沉降非常微小,能够满足路基工后沉降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客运专线铁路建设对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十分严格,以京沪客运专线铁路昆山试验段的测试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砂桩处理软基方案合理性的基础上,总结了路基预压沉降测试数据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双曲线法进行了地基预压期间的沉降预测,基于预测结果,分别获取了该试验段一般路段与路桥过渡段的堆载预压相关设计参数,推测出满足工后沉降要求时控制预压期地基沉降速率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7.
以津秦客运专线路桥过渡段路基沉降测试为例,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和灰色系统法研究了路桥过渡段沉降预测问题。计算实例表明,神经网络法和灰色系统法短期沉降预测结果比较准确,简便易行,因而具有广泛的工程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介绍水泥粉喷桩加固软土路基的原理、施工方法及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通过荷载试验和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分析 ,证明水泥粉喷桩加固路桥过渡段软基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
路基工程一般是在桥梁建成后施工,路桥过渡段在铺轨前集中填筑,几乎没有静置沉降和趋于稳定的时间,运营后初期沉落变形较大,需进行频繁维修才能保证线路的平顺性,随着铁路运营速度不断提高,路桥过渡段桥头下沉引起的轨道不平顺影响列车安全.因此,分析路桥过渡段桥头下沉病害产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整治,以满足列车提速对轨道平顺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遂渝铁路刚性路基动应力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遂渝铁路刚性路基进行动应力现场测试,分析研究刚性路基沿路桥过渡段线路纵向的动应力分布规律、列车速度和动应力的关系以及列车驶向对动应力的影响;并且将测试数据与一般路基过渡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桥隧间刚性短路基较好地解决了路桥间长期存在的巨大刚度差问题,表现为桥台及其附近位置的路基面动应力值相对较小并变化平稳。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以福厦铁路站前工程Ⅲ标段过渡段施工为例,阐述了过渡段的施工方法与处理形式,以解决在过渡段处因路基与桥涵、隧道等结构物刚度差别较大,引起轨道刚度突变,和因不同结构的沉降不一致而导致轨面不平顺,从而引起列车与线路结构的相互作用加强,影响线路结构的稳定的问题。研究结果:福厦铁路站前工程Ⅲ标段过渡段施工已基本完成,根据已完成的过渡段的检测结果和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显示,路基沉降变形已基本趋于稳定,完全能够保证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不同型式路桥过渡段动力特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路桥过渡段的动力响应问题,通过建立轨道路基动力分析模型,结合商业软件FLAC对某客运专线加筋土路桥过渡段、级配碎石路桥过渡段进行了仿真分析,将2种过渡段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加筋土路桥过渡段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反映系统振动特性,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加筋土路桥过渡段比级配碎石路桥过渡更能阻止动应力与振动加速度在路基中的传播,能使路基受到更小的动荷载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建黄(骅南)—大(家洼)铁路的工程地质情况,对过渡段路基采用C组土掺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改良后填筑。从填料选择、施工工艺、过程控制、沉降观测、检测标准等方面探讨了过渡段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通过改良土分段集中路拌解决了过渡段填筑质量受地域、土质等影响的问题。黄大铁路过渡段路基填筑施工质量良好,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及路堤本体的压实系数、地基系数均满足压实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运用车辆-轨道-路基大系统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理论,对高速列车通过路桥过渡段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桥间轨道基础刚度的变化对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性影响甚微,由路桥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轨面弯折变形对行车的影响则非常剧烈.在此基础上,对过渡段的变形限值与过渡段长度的确定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工程主要技术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比较发达国家高速铁路路基技术标准,系统研究了包括路基宽度、结构形式、工后沉降、过渡段、路桥设置等参数的主要技术标准,并对关键技术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依托美国交通技术中心(TTCI)加速试验线(FAST)中的大轴重环线(HTL),通过实尺实车试验,分析泡沫轻质土路桥过渡段在大轴重实载列车动力作用下的应力传递规律和动态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泡沫轻质土路桥过渡段动应力水平满足路基结构设计要求;列车轴重和列车行车速度对轻质土路基结构动应力影响较小;泡沫轻质土路桥过渡段动位移对深度较敏感,对列车行车速度相对敏感,对列车轴重较不敏感;泡沫轻质土路桥过渡段动态响应性能良好,整体动态服役性能较好,满足重载铁路各设计参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陈琪  杨长卫 《铁道建筑》2012,(10):91-93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路桥过渡段三维动力学分析模型,施加350 km/h高速列车荷载,开展数值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路桥过渡段的最大沉降量和最大轨面弯折角均发生在靠桥台部分;第二,基床表层、基床底层、路基本体、地基的竖向动应力在横向分布基本上一致,均呈"马鞍型"分布,最大值发生在钢轨与轨道板接触处,中心线处最小;第三,轨道板处的动应力沿其横向分布极不均匀。这种不均匀将引起轨道结构不均匀变形,甚至造成轨道板开裂,影响铁路交通的正常运行。在铁路路基设计中,可考虑优化轨道结构形式,改善路基面动应力分布不均匀状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京沪高速路桥过渡段,路基与构筑物变形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高速铁路以及公路路桥过渡段的处理措施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了路桥过渡段的设计方法、结构形式及京沪高速铁路的路桥过渡段的设计形式等。  相似文献   

19.
路桥过渡段施工是客运专线施工的重要环节,如何结合不同地质情况,选择适当的填料和合理的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及检测方法,是过渡段处理成败的关键.通过对在新建邯济铁路开展的粗粒级配材料填筑客运专线路桥过渡段的施工技术试验研究及在秦沈客运专线开展的加筋土处理路桥过渡段的试验研究,提出适合于客运专线路桥过渡段的填筑材料、施工机械和施工技术,并通过对试验段实测沉降和理论计算沉降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粗粒级配材料和加筋土处理高客运专线路桥过渡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变形限值与合理长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车辆-轨道-路基大系统相互作用的动务学理论,对高速列车通过路桥过渡段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桥间轨道基础刚度的变化对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性影响甚微,由路桥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轨面弯折变形对行车的影响则非常剧烈。在此基础上,对过渡段的变形限值与过渡长度的确定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