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高速铁路ATO系统成功完成在京沈综合试验段现场试验,将在后期新建高速铁路和改造线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高速铁路ATO系统的发展离不开城际铁路CTCS2+ATO系统在珠三角城际的成功示范性应用,分析高速铁路ATO系统与城际铁路CTCS2+ATO系统的区别,并提出高速铁路ATO系统的特点与优势。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设计创新及关键技术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的设计创新及关键技术进行回顾总结,系统阐述在路基防冻胀技术、大跨度桥梁结构设计、接触网融冰技术、道岔融冰除雪等方面的研究创新及成功应用,以哈大高速铁路设计为依托,形成完整的、系统的高纬度严寒地区修建高速铁路的修建技术。  相似文献   

3.
利用测量机器人、专用棱镜在自动全站仪基础上组建轨道几何状态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对运营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实测数据表明,机器人测得的结果与安博格小车实测值相关性、一致性好,满足实用要求。该系统成功应用在国内首例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路基项目中,为京广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是高速铁路成功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根据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要求,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对"三网合一"的测量原则进行了论述,并系统研究了高速铁路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布网原则、测量方法和精度等技术标准及确定原则。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实践验证了我国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建高速铁路客运站视频监控系统的业务需求,以高速铁路客运站旅客服务信息系统为背景,提出一种针对业务监控的客运站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方式,研究系统的总体思路、系统架构和系统功能.该系统已开发完成并在郑州一武汉高速铁路段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是高速铁路成功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国内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测量精度的重要性,详细闸述了国内高速铁路接触网线索部分,基础部分主要施工测量方法和偏差要求的允许值,并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参数精调提出相应要求.  相似文献   

7.
1概述CTCS-3级列控系统(简称C3)是保证高速铁路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核心装备,该系统已在武广、郑西、沪杭、沪宁等高速铁路成功应用,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C3将得到更多应用。在动车组高速运行状态下,为了对其C3车载和地面设备功能、性能及各系统之间接口关系进行测试和验证,以及开通后服役阶段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隐患,掌握设备运用状态变化情况,为信号设备  相似文献   

8.
综合检测列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检测列车以高速动车组为载体,集成了现代测量、时空定位同步、大容量数据交换、实时图像识别和数据综合处理等先进技术.是提高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效率、指导养护维修、确保运营安全的重要技术装备,也是高速铁路最具代表性的高新技术装备之一。随着综合检测列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成功应用,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检测内容、检测速度、检测目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供电应用了大量新技术和新设备,提升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对供电设施维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多条已开通高速铁路供电维修的设计经验及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的编写心得,对我国高速铁路供电维修的机构设置、总平面布置、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安全检测监测技术应用等主要技术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智能化是世界铁路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智能京张、智能京雄建设的全面推进,以及智能新技术在高速铁路各专业领域研发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扩大,我国在高速铁路智能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体系架构逐渐清晰。在分析国外高速铁路智能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智能高速铁路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设计了涵盖业务体系、应用体系、数据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的三维智能高速铁路体系架构模型,构建了高速铁路智能化成套体系架构,分析总结了智能高速铁路的最新实践应用成果,为智能高速铁路的落地实施起到统筹规划、宏观指导、整体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建设是一项新技术含量高的系统工程。在高速铁路设计中,线形设计是高速铁路建设成功的首要条件。本文对京沪高速铁路线形设计的有关标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为15 mm,总体控制良好,但有个别工点沉降超过扣件可调整范围,影响了线路的正常运营。针对目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整治技术需要加固抬升两步走的情况,本文详细阐述了一种对路基基底进行注浆加固并调整轨面高程的一体化技术。该技术无须改变施工配置,具有工期短、线路影响小、不破坏轨道结构的特点,已在京沈高速铁路结构性粉质黏土注浆处理试验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42#道岔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方式已较为成熟,且已在众多高速铁路线路中成功应用,但也存在一些设计细节不合理的问题,需要从接触网系统功能需求出发进行优化。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42#道岔接触网无交叉布置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压电力线路迁改施工属于铁路建设征拆范畴的特殊项目。本文通过对传统电力线路上跨高速铁路迁改施工技术的时效性、安全性、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采用无人飞机织网上跨高速铁路迁改的新型施工技术。该技术以铁路线路两侧铁塔作为承力塔,承力塔上安装承力梁,在承力梁之间通过无人机放线、张力牵引置换方式架设主承力索,并采用迪尼玛绳编织安全网保护高速铁路运营设备安全。该技术在新建怀化至邵阳至衡阳铁路110 kV电力线路上跨沪昆高铁迁改工程中成功应用,效果良好,为电力线路上跨高速铁路迁改施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速铁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实现了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跨越,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高速铁路的理论与实践,把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我围高速铁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自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开通运营以来,已经有100多位国家元首政要和专家学者考察了中国的高速铁路,对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兴趣,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6.
复杂艰险山区地质灾害问题十分突出,工程建设条件差,高速铁路线型标准高,适应地形及绕避不良地质的灵活性差。对于长达数百至上千公里的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带状工程,众多的地质灾害绕无可绕、避无可避时,只能避大就小,海量筛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风险可控的线路和工程方案。高效识别“长线路、宽廊道”范围地质灾害,量化百年服役期铁路工程安全风险,科学确定“宏观走向”“空间线位”“工程设置”等多层次风险调控举措,实现以“减灾”为核心的方案群多目标智能优化,是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成功修建与安全运营的关键。本文简介了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减灾选线设计成套技术,该技术以“一套减灾选线理论与方法”+“三大减灾选线支撑技术”为核心,成功突破了复杂艰险山区修建高速铁路的技术瓶颈,支撑了6300 km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的工程建设,指导了1.3万km高速铁路的勘察设计,并被其他陆地交通项目借鉴利用,在服务“交通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运营成本的作业成本法测算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运营成本计算是高速铁路建设和经济效益评价的关键问题之一。如何准确地归集、测算和评价高速铁路的运营成本,为高速铁路技术决策与经营决策提供主要依据,是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速铁路条件下运营成本的特点、构成状况的分析,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高速铁路的运营成本的原理、方法。应用作业成本法对2010年京沪铁路的运营成本进行了测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智能高速铁路的创新应用,基于中国智能高速铁路战略发展规划和当前时期的体系架构,结合成渝中线(重庆—成都)高速铁路主要特点和全生命周期应用需求,提出了以智能铁路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平台为核心,包含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3大板块智能应用的成渝中线高速铁路智能化方案,阐述了智能高速铁路AI平台主要功能、智能应用主要工程内容和通信网络构成。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在我国高速铁路大量投入运营的今天,由岩土构成的高速铁路路基在运营过程中,受不同自然环境的影响,难免会发生变形病害。当路基填筑本体发生变形病害危及线路运营安全时,如何在不慢行、保证线路正常安全运营的条件下对已发生的高速铁路路基病害进行整治,这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研究结论:(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病害整治,应贯彻采用微变形扰动的整治方案;(2)微变形扰动的施工工艺与工法,速凝早强的加固材料,实时的、高精度的、可校核的变形监测方案,科学合理的施工工序与施工管理等一体的微变形扰动整治技术符合运营高速铁路路基本体变形病害微变形扰动的治理要求;(3)该技术已在某高速铁路路基本体变形病害整治中成功应用,对运营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病害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下承式铁路钢桁结合桥的桥式结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晔芝 《铁道学报》2005,27(5):107-110
下承式钢桁结合桥刚度大,建筑高度低,行车噪声小,舒适度高,拟在我国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建设和既有线路提速改造中应用。目前我国大陆还没有一座下承式钢桁结合桥。世界上已有一些成功应用的经验,但相关资料较少。本文介绍了日本北陆新干线、法国高速铁路地中海线以及我国台湾正在修建的高速铁路上几座有代表性的下承式钢桁结合桥和笔者等正在进行的下承式钢桁结合桥试验模型资料;将这些桥式结构按其与主桁和桥面系的结合方式分为三类;对桥式结构、受力特点、横向刚度、建筑高度等进行分析研究和比较;提出了下承式钢桁结合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这些工作将有助于下承式钢桁结合桥在我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