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运输长期以煤炭外运业务为主,其煤炭运输具有单向性,使得煤运干线上列车重去轻回,大量铁路运输资源被浪费。为充分利用剩余运能开展非煤货物运输、增强企业竞争力,分析了煤炭运输干线中非煤货物可行的班列开行方式,基于此设计运输服务网络,以国家能源集团铁路部门收益最大为目标建立煤运干线非煤货物班列开行方案优化模型。选取实际案例进行求解验证,并对重要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可根据货源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开行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以提升铁路收益,能够为国家能源集团非煤货物的运输组织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对开行铁路集装箱中转"五定"班列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阐述了开行铁路集装箱中转“五定”班列的思路,通过分析集装箱集结时间和在办理站的中转停留时间、箱流量、班列运行径路选择以及班列编组箱数等相关影响因素,对开行集装箱中转“五定”班列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给出了集装箱中转“五定”班列运输组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5.
6.
以一定客流时段内城际直达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为研究对象,确定列车开行频率和列车编组。对旅客出行的广义费用进行分析,将城际直达客流的广义出行费用分为票价费用、候车时间、延迟费用、拥挤费用。得出了广义出行费用下客流乘车选择的一般规律:选择各列车的客流,其期望出行时间连续分布在所乘列车两侧,各个列车的客流吸引范围具有一致性。建立了以客流总出行费用最小和企业效益最好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求解。算例结果表明,列车编组和开行频率是列车开行方案中具有密切联系的两个组成部分,小编组和高密度的开行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运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欧班列各个班列平台公司主要开行点对点直达班列,运输模式单一,集结时间过长。提出基于枢纽集结的中欧班列运输组织模式,该模式将装车地直达运输和以集装箱中心站为枢纽进行中转集结相结合。以综合运输费用和站场改建费用最小为目标,以运输需求、枢纽站作业能力、口岸站换装能力等为约束条件,构建中欧班列运输组织优化模型,对径路选择、枢纽站选址、列车开行方案编制等运输组织的关键问题进行综合优化。选取中欧班列国内端14个车站以及国外端11个车站设计算例,通过Matlab平台调用Gurobi软件进行求解,并对枢纽站作业能力、口岸站换装能力等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枢纽集结的运输组织模式相比全直达模式总费用更低,具有更优的经济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8.
到2010年,沪宁线上将存在三种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即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沪宁段)、既有沪宁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应开行什么样的旅客列车以及怎样开行才能使沪宁城际铁路尽可能吸引客流,满足各种服务对象,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铁路集装箱客运化系统对于改善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效率和提升铁路在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客运化系统中,集装箱班列的停站方案与运行图是班列运输组织计划的核心内容,前者确定各班列的停站模式,后者确定班列在各车站的出发与到达时间,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决定服务质量。因此,为提升运输组织计划编制效率,有必要在基于铁路通道的运营环境下,研究考虑不同运行区段的集装箱客运化班列停站方案与运行图协同优化问题。在满足箱流需求与符合列车运力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集装箱至列车的分配,将列车停站方案约束嵌入到列车运行图编制过程中,一方面使得停站方案与箱流分配方案相协调,另一方面保证列车在站停留时间能满足集装箱装卸作业的要求。以总列车停站时间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货物运到期限、车站到发线资源的分配、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以及列车停站时间等约束,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借助优化求解器CPLEX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实际中欧班列通道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客运化系统能够充分发挥网络运输的优势,在仅牺牲部分列车能力利用率的前提下,具有列车开行频率高、运输集装箱数量多以及运到期限... 相似文献
10.
11.
以西安地铁4号线为例,基于线路设施和断面客流特征条件,提出了行车组织的优化方法。根据车站条件进行折返适宜度分析以确定小交路区段,分别以乘客服务水平最高和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并考虑一定的约束条件构建目标函数,结合Rail Sys软件仿真得到的线路拓扑结构确定了不同交路区段下的列车运行时分及速度,据此标定了模型参数。建立了多目标函数,并利用基于隶属度的算法得到了模糊最优解,求解出大小交路的列车编组数量及行车间隔,给出高峰时段的行车方案。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和原设计方案相比,优化方案在满足乘客需求的同时可有效节约运营成本,并显著提高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状态下的线路断面满载率。 相似文献
12.
在大小交路一定的情况下,对西安地铁3号线行车组织进行了优化。以最小化乘客等待时间、最大化车辆平均满载率及最小化车辆运行总距离为目标,以发车频率及列车编组为决策变量,构建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方案多目标优化模型。选用Matlab软件中fminimax函数求解该多目标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优化后,早高峰小时内,乘客的总等待时间基本保持不变,车辆的平均满载率增加17%,列车运行总距离减少1 305 km,节约牵引能耗约3 027 kWh。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列车衔接时间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协调优化各线列车运行计划,使不同线路的列车在换乘站形成良好衔接,能够缩短乘客的换乘等待时间。合理的换乘站列车衔接时间是编制网络列车运行计划的基础。基于乘客的换乘等待心理和列车运行延误的随机性特点,确定了列车衔接时间的组成。分析了列车运行延误对列车间衔接关系的影响,建立了换乘等待时间的费用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换乘站列车衔接时间的优化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算例。该模型可为列车衔接计划中安排的换乘衔接关系确定最佳的列车衔接时间,为网络列车运行计划的协调编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15.
16.
假定出行者可选择道路公交和市域轨道交通快线2种出行方式,在分析乘客广义出行费用的基础上,建立市域轨道交通快线的快慢车开行方案双层规划模型,用以研究弹性需求下多方式交通路网中市域快线快慢车开行方案.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选取某中小型城市的市域轨道交通快线进行了算例验证.算例结果表明:早高峰时段以1:5的比例开行快慢车,... 相似文献
17.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开行快慢车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上,根据客流潮汐化、向心性的特点,选用合理的列车停站方案,对优化列车运行组织,提高系统的服务水平和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开行跨站停、部分停站、直达列车的组织形式及需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快慢车的越行问题。并以上海某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为例,通过计算机仿真铺画列车运行图的方法,对开行快慢车后越行地点的选择以及列车始发的均衡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借鉴当前国内外动车组运用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动车组运用计划编制的影响因素和约東条件,并对城市轨道交通动车组运用计划编制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提出动车组运用计划编制方法——“出段法”.阐述了此方法的编制过程,同时给出了总接续时间、动车组运行均衡性及动车组利用率等评价指标及其计算公式.以北京城市铁路13号线为例,验证编制方法和评价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吴四二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3,(3):107-109
从首列车试验的需求出发,阐述首列车试验的分类、内容和程序,并对首列车试验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对地铁公司首列车的试验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辉胜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3,(3):110-112,114
动车调试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软着陆作用,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快速有序建成和投入运营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以北京市实施完成的动车调试项目为对象,介绍动车调试项目管理模式的建立、实施过程的管理、管理效果检验等,动车调试项目管理技术在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