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TJ7标段工程,地处"三十里风区"和"达坂城风区",为大风易发区(Ⅴ和Ⅳ区),属于戈壁强风区,大风频繁,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变化大,春、秋季多风,夏季短促,冬季寒冷,掌握并应用好无砟轨道的养护技术,是保证道床板混凝土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传统的养护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适合本标段较为特殊的养护方式,有效解决了道床板混凝土前期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TJ7标段工程,地处“三十里风区”和“达坂城风区”,为大风易发区(V和Ⅳ区),属于戈壁强风区,大风频繁,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变化大,春、秋季多风,夏季短促,冬季寒冷,掌握并应用好无砟轨道的养护技术,是保证道床板混凝土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传统的养护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适合本标段较为特殊的养护方式,有效解决了道床板混凝土前期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核心区的浅路堑及路堤地段设置防风明洞,其结构形式采用分片预制构件。结合防风明洞荷载和结构特点,介绍预制构件接缝的刚性连接、螺栓连接和钢结构连接后浇筑混凝土的刚性连接,并从使用性能和安全、结构受力和投资、施工方面分析连接方式的优缺点,推荐采用浇筑混凝土的刚性连接方式,根据施工需要也可采用预制构件中预埋钢板与型钢临时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4.
无砟轨道施工要求精度非常高,在常年大风且光照强烈的三十里风区施工无砟轨道无史可鉴。介绍了兰新二线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步骤,分析了影响无砟轨道施工精度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施工实践证明:在大风条件下保证其精度,在施工时必须控制其要点,才能保证无砟轨道施工质量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5.
无砟轨道施工要求精度非常高,在常年大风且光照强烈的三十里风区施工无砟轨道无史可鉴.介绍了兰新二线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步骤,分析了影响无砟轨道施工精度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施工实践证明:在大风条件下保证其精度,在施工时必须控制其要点,才能保证无砟轨道施工质量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兰新铁路电气化工程三十里风区接触网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强风地区恶劣气象条件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关键受力零部件的苛刻要求,对强风环境下大张力接触网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的施工安装工艺和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结合现场具体施工实践,从原材料、组织管理、施工工艺等几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7.
马红宾 《铁道勘察》2007,33(4):103-105
从材料因素、施工因素、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介绍了预防和控制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19标段海拔高度近五千米,位于多年冻土区,气候极为恶劣,施工期短。本文就该标段特殊环境条件下如何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进度,从人员、机械设备的组织、物资供应、混凝土的施工及质量控制、医疗卫生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梁桩基施工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减小桩基施工过程中外界热量对桩周多年冻土的扰动 ,同时确保桩基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文章针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特殊气候和地质条件 ,探讨桩基施工技术、耐久混凝土施工控制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兰新铁路防风明洞结构形式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穿过著名的百里风区和三十里风区,风力强劲,且出现大风的频率高,风害极为严重。为了保证列车安全、快速、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地减少限速和停轮,在百里风区和三十里风区的核心区研究防风明洞方案,本文从结构形状、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对防风明洞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探测京津冀地区高速铁路沿线区域的不均匀沉降,利用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的干涉点目标时序分析技术,借助C波段SAR卫星序列在2015年11月至2018年3月间获取的51景降轨影像数据,提取研究区域的地表形变信息,结合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及人类活动相关资料对沉降漏斗的演化态势进行归因性分析,并对该区域高速铁路沿线地表沉降监测及时序演化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年沉降速率为20~206mm·a^-1,漏斗中心最大累积沉降量达248mm,其中,区域内3条高铁沿线均存在明显的沉降,沉降速率均超过100mm·a^-1,最大值位于高铁路线的雄安县段,漏斗中心沉降速率达185mm·a^-1,累积沉降量为200mm;研究区域的整体沉降趋势稳定,沉降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而高速铁路沿线的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大秦线在设计能力1亿t的线路上,完成运量15300万t。不论是年增长幅度,还是年运输量,都创造了世界记录。这是落实铁道部党组走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的结果,也是落实大秦线内涵挖潜扩能总体目标的阶段成果。2005年,需要向更高的目标2亿t迈进。为实现这一目标,现以铁道部党组提出的“走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为主线,总结2004年完成1.5亿t的成功实践并对2005年的发展作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车轮-钢轨高速接触疲劳试验机上开展水、油和树叶等污染下的高速低黏着和增黏试验,通过最高速度200km·h-1的对滚试验,测得不同第三介质条件下的轮轨黏着-蠕滑特性曲线,研究增黏砂粒径和撒砂量对增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撒增黏砂可有效恢复各种污染下的轮轨黏着水平,使200km·h-1下轮轨黏着系数保持在0.18以上,低速下更高;增黏砂粒径在0.4~1.0mm范围内增大或撒砂量在40~100g·min-1范围内增加时,增黏效果均稍稍增强,综合考虑确定试验机的最佳撒砂量为40g·min-1、最佳粒径为0.85~1.0mm;考虑试验机与现场轮轨系统的尺寸差异、运行时复杂气流所致砂粒损失及适当冗余度等因素,建议现场最佳撒砂量为115~175g·min-1、最佳粒径为1.0~2.0mm;喷撒增黏砂会造成车轮接触表面的麻坑损伤,也是造成现场车轮踏面常见麻坑损伤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总结无碴轨道路基施工及其沉降观测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参数,验证软土路基桩网加固结构和红层泥岩改良的合理性,为今后制定类似工程施工的技术标准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按照四区段八流程、采用冲击碾压加速沉降的方法填筑路基,采用K30、Ev2、Evd检测手段检验路基碾压的密实度。采用埋设沉降板和剖面管方法,长期跟踪观测、记录路基沉降变化的数据,并编写程序预测远降变化的规律。 研究结果:桩网加固段和红层泥岩改良段路基的密实度达到了设计的要求。沉降板观测结果:预测总沉降为小于15mm,6个月沉降小于8mm,均满足工后沉降15mm的标准要求:20m不均匀沉降观测结果为7.89mm,小于20mm/20m的标准要求。研究结论:经高填方桩网路基施工技术和红层泥岩配制石灰拌和料回填碾压路基施工技术做的路基,通过了路基评估验收,满足时速200km无碴轨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自成灌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多次轨道动态检测均发现成灌城际铁路桥上存在周期性高低不平顺。为了动态掌握桥上周期性高低不平顺对动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影响,本文结合统计方法和动力学仿真技术对桥上周期性不平顺的成因和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桥梁刚度偏弱是产生桥上周期性高低不平顺的主要原因。此外,桥上的32 m波长周期性不平顺恰好落在160 km/h和200 km/h下列车的敏感波长范围内。相同幅值时,200 km/h时垂向加速度响应最大,160 km/h时减载率响应最大,并且高低不平顺幅值为7 mm时垂向加速度已超过0.15g,即超过了垂向加速度Ⅱ级舒适度指标,应当对桥上轨道不平顺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16.
竖井联系测量工作的可操作性及准确性对矿山法隧道施工至关重要.以广州市轨道交通21号线某标段2号隧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施工竖井结构及现场环境的特殊性,对用于辅助测量的4根钢丝距离和角度进行观测,再利用多点后方交会及钢丝坐标传递原理实现井上和井下坐标传递.研究表明,在隧道开挖至40~60 m、100~150 m、贯通前150...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铁道床板隔振系统的振动特性和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通过对道床板隔振系统的动态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参数。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取的参数范围内,其隔振系统的第一阶固有频率都在10 Hz以上,可避开车轮和车轴经过轨道扣件的频率段。如道床垫刚度取0.018 N/mm3,道床板厚度取200 mm,扣件竖向刚度取4.0 k N/mm,则隔振系统的前三阶模态频率分别为14.38Hz、14.57 Hz和16.62 Hz,均在14~17 Hz之间;而在30~35 Hz之间无振型,可有效避开转向架经过轨道扣件的频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国内外气缸直径200 mm,单缸排量10 L以上火花塞式4冲程燃气机热效率低、热负荷高、可靠性低等问题,以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240系列火花塞式燃气机(燃气主要成分为CH4)为例,简要介绍对解决这些问题进行的预燃燃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轴箱轴承轴向自由间隙对机车动力学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速度200 km/h的C0-C0轴式高速机车,轴箱轴承轴向自由间隙对机车高速运行时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本文采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了牵引电机架悬的C0-C0轴式高速机车计算模型,就轴箱轴承轴向自由间隙对机车运行稳定性、横向动力学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合理设置轴箱的端轴和中间轴轴承的轴向自由间隙,可以提高机车稳定性、改善机车直线以及曲线运行品质。较大的中间轴轴向自由间隙和较小的端轴轴向自由间隙对提高机车运行稳定性有利。对于速度200 km/h的C0-C0轴式高速机车,端轴和中间轴的轴向间隙分别取0.5~1 mm和5~8 m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CRTSⅡ型板式轨道假缝开裂对轨道受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假缝开裂对轨道受力性能的影响,以桥上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为例建立模型,应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不同数量和不同深度的假缝裂缝在不同荷载作用下对Ⅱ型板式轨道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列车荷载和温度梯度的影响,正温度梯度作用下,假缝开裂对轨道结构的受力影响最大,裂缝深度小于200 mm时,裂缝处混凝土会发生局部受压破坏;裂缝深度达到200 mm时,开裂会导致底座板和砂浆层的连带破坏;随着开裂数量的增加,砂浆层和底座板的应力峰值减小。不同荷载作用下,假缝开裂都会导致裂缝处纵连钢筋应力的突变,但不会导致纵连钢筋的屈服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